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云涛

作品数:43 被引量:118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颈椎
  • 11篇脊柱
  • 8篇椎弓
  • 7篇手术
  • 7篇椎弓根
  • 7篇骨折
  • 6篇螺钉
  • 6篇后路
  • 5篇切除
  • 5篇椎管
  • 4篇胸椎
  • 4篇腰椎
  • 4篇椎弓根螺钉
  • 4篇内固定
  • 4篇节段
  • 4篇结核
  • 3篇胸椎结核
  • 3篇置钉
  • 3篇枢椎
  • 3篇术后

机构

  • 40篇吉林大学中日...
  • 7篇吉林大学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吉林大学第四...
  • 1篇丽水市中心医...
  • 1篇四平市中西医...
  • 1篇四平市妇婴医...

作者

  • 43篇武云涛
  • 30篇朱庆三
  • 14篇刘景臣
  • 10篇李野
  • 8篇刘昊川
  • 6篇顾锐
  • 5篇李祎
  • 5篇刘宇龙
  • 4篇尹飞
  • 4篇张翘
  • 4篇臧虎
  • 4篇陈晶
  • 4篇王野
  • 3篇高忠文
  • 3篇王永琨
  • 3篇胡海峰
  • 3篇孟春阳
  • 3篇邹云龙
  • 2篇高忠礼
  • 2篇黄飞

传媒

  • 12篇中国实验诊断...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第二届全国骨...
  • 1篇第三届中西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4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椎前路手术后早发性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后早发性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984年6月至2014年5月行颈椎前路手术的3117例病例中发生早发性硬膜外血肿7例,均发生于术后6-8h。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术后6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1例。对7例出现硬膜外血肿患者进行年龄、身高、体重、术前非甾体抗炎药物应用史、术式、出血量及术中止血措施、血肿发生的时间和清除血肿的时间等进行分析。MR检查确诊血肿后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决定是否手术治疗。对血肿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进行ASIA分级,血肿确诊时间与确诊时ASIA分级的关系,血肿确诊至手术时间与随访1年ASIA分级的关系,采用Spearman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例发生术后早发性硬膜外血肿,占0.22%。7例患者中年龄超过60岁6例,占86%;超过70岁3例,占43%。5例为肥胖,占71%。6例(86%)为ACCF手术,占所有AC.CF病例的0.42%(6/1416);1例(14%)ACDF手术,占所有ACDF病例的0.06%(1/1573)。7例患者初次手术中均行减压节段后纵韧带切除。7例患者MR检查均证实血肿存在,但1例患者MR检查后临床症状缓解,故未即刻行血肿清除术,观察过程中症状持续好转,术后1年ASIA分级恢复到E级;6例即刻行血肿清除术,5例术后1年ASIA分级均有1级以上的提升,1例(14.3%)血肿确诊时D级,行血肿清除术后1年仍为D级。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是早发性硬膜外血肿的高危因素。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血肿确诊时间与确诊时ASIA分级无明显相关关系,血肿确诊至再手术时间与随访1年ASIA分级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颈椎前路术后伊8h内是早发性硬膜外血肿发生的高峰,根据早发性硬膜外�
李野陈晶高忠文孟春阳顾锐刘景臣武云涛徐勤利王永琨朱庆三
关键词:颈椎减压术脊柱融合术血肿硬膜外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感染的病因探讨及预防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发生感染的病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再次行翻修手术的患者81例(排除因感染行二次手术的患者),患者术前常规检查结果、术中所见及手术后处理等均详细记录。结果 81例患者中有3例术后发生感染,其中浅部感染1例,深部感染2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3.7%。结论髋关节翻修术后感染的风险明显增高,与患者术前身体状态及其他潜在疾病、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术中血供较少的纤维组织残留过多、术后治疗及护理不当均有关系;术中应尽量切除血供较少、质地较硬的纤维结缔组织,对于有慢性疾病及年老体弱患者,适当延长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加强术后护理,是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预防感染的关键因素。
武云涛李梓萌李野李祎
关键词:人工关节翻修
累及枢椎的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开槽角度的测量及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测量CT扫描中C2~7各节段椎板开槽角的相关参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4月至2015年8月门诊正常颈椎CT检查数据资料,男87例,女63例;年龄27~62岁,平均42.35岁.应用CT三维重建软件测量C2~7各节段的理想开槽角和最小安全开槽角,在冠状面各节段椎板正中层面,定位椎板上缘与棘突交界处内外侧骨皮质连线的中点,以及椎板下缘与下关节面交界处连线的中点,穿过两中点的直线为椎板中轴线.开槽点(A点)选择在关节面与椎板交界的外侧骨皮质处,在开槽点垂直于椎板中轴线开槽,槽沟延长线为理想开槽角度线(X线);X线与正中矢状线(Y线)夹角为理想开槽角(α角).在各节段椎弓根最厚层面,开槽点处做椎管最外侧缘切线(Z线),与Y线的夹角为最小安全开槽角(β角).测量C2-7各节段双侧理想开槽角和最小安全开槽角,测量角度精确至0.01°.根据颈椎不同节段、不同侧别和不同性别进行分组,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2~7各节段α角分别为42.37°±2.53°、37.45°±3.36°、37.20°±3.59°、37.99°±2.99°、37.78°±3.59°、40.16°±2.41°;β角分别为35.50°±1.21°、14.83°±2.72°、15.23°±2.94°、15.18°±2.96°、14.93°±2.29°、20.16°±2.74°.C2与C3-7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7与C3~6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侧别间α、β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α角均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角男性C7为20.68°±2.67°,女性为18.67°±2.4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义.结论 颈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需减压C2节段时,其开槽角应较C3~7增大;术前应用螺旋CT扫描测量需减压节段开槽角,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降低手术风险.
宋显吉朱灏宇陈晶尹若峰武云涛孟春阳孙嘉阳黄飞朱庆三
关键词:颈椎病枢椎体层摄影术
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后螺钉断裂及松动原因探讨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分析和探讨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后,椎弓根螺钉断裂及弯曲松动的原因。方法:对胸腰椎骨折行椎弓根内固定术(334例)并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或弯曲松动的25例患者(33个椎体)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椎弓根内固定后螺钉断裂或弯曲松动的原因有:①螺钉负荷过大。②椎间盘高度的丢失。③内固定物取出过晚。④螺钉本身的设计或质量问题。⑤卧床时间过短。⑥植骨融合的问题。⑦复位不良。结论:对行经椎弓根内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设计合理的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对合并有间盘损伤及伴有脱位的病例应行植骨融合术,术后应至少卧床2 ̄3个月,在6 ̄8个月以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尽早取出内固定物,是防止椎弓根螺钉断裂或弯曲松动的有效方法。
吴晓光林野朱庆三赵宝林李英普刘景臣武云涛
关键词:胸腰椎内固定器椎弓根螺钉
经后路360°全椎病灶切除脊柱序列重建治疗胸椎结核初探
目的: 探讨一种后路一期完成固定、彻底清除病灶、减压、矫形、椎间钛网支撑植骨治疗胸椎结核的手术方式. 方法: 2004年6月-2006年10月间胸椎结核病例12例,其中男3例,女9例;上胸段1例,中胸段7例,下...
朱庆三顾锐武云涛尹飞
关键词:胸椎结核手术入路
文献传递
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2004年
武云涛李祎马俊石
关键词: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胫骨平台骨折多平面重建
罕见儿童胸椎管内血管周细胞瘤1例报告
2015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9岁,主诉"行走无原因经常跌倒伴腰背部疼痛2个月,加重1周入院。"查体:胸10、11棘突压痛及叩击痛,未查及明显感觉平面,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下肢腱反射活跃,双侧Babinski征(+)。胸腰段增强MR:增强扫描示胸10、11椎体椎管内可见结节状高信号,边界清晰,以宽基底与局部硬膜相连,局部脊髓受压,病灶下缘似可见脊膜尾征(见图1-3)。
孙浩罡李野张云峰武云涛宋显吉刘景臣
关键词:胸腰段血管周细胞瘤BABINSKI征儿童腰背部疼痛腱反射活跃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固定治疗颈椎椎间隙感染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颈椎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因颈椎椎间隙感染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患者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45~74岁,平均(58.0±14.5)岁。21例(75%)为自发感染,其中6例合并糖尿病,15例年龄超过60岁;余7例(25%)为颈椎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椎间隙感染。所有患者均排除结核、布氏菌感染。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血液学检查,重点记录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术前根据血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应用抗生素,手术后继续静脉应用抗生素辅助治疗,并根据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复查结果指导抗生素应用,记录抗生素应用时间。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分别在术前和术后3、6及12个月进行JOA评分,观察手术前后手术节段颈椎前凸Cobb角的变化。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0-225min,平均(145.5±12.7)min。术中出血量为40-100ml,平均(67±35.2)ml。切口均一期愈合。28例患者抗生素应用时间21-87d,平均(30.8±8.7)d,随访期间未发现感染复燃的患者。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1.3±1.2)分上升至术后3个月平均(14.9±1.96)分、术后6个月平均(15.1±1.55)分及术后1年平均(16.5±0.48)分,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颈椎手术节段前凸Cobb角较术前无明显变化,随访期间亦无明显丢失。所有病例在术后1年时植骨均融合良好。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颈椎椎间隙感染及其引起的颈椎不稳及神经功能损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为颈椎椎间隙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李野朱庆三高忠文刘景臣武云涛胡海峰张汉雷邹云龙顾锐陈晶
关键词:颈椎椎间盘
三节段以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脊柱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评价三及四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脊柱损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08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病例行回顾性分析,按骨折类型的不同分为压缩骨折组,爆裂骨折组,骨折脱位组,多节段脊柱损伤组。对爆裂骨折组及骨折脱位组行两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三节段以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行两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者5例术后出现损伤平面再次移位,而使用三或四对椎弓根螺钉行内固定者没有此现象,同时三或四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方面低于两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者。结论:伴有移位的脊柱骨折,在损伤椎体的上或下位两个椎体内使用两对椎弓根螺钉固定对减少术后再移位,维持脊柱稳定性是必要的。
彭传刚尹飞武云涛朱庆三臧虎戴彬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脊柱损伤
超声成像技术在脊柱脊髓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2024年
术中超声(Intra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IOUS)在脊柱脊髓手术中的应用,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1],DOHRMANN等[2]在1982年将实时超声用于硬膜内外肿瘤、脊髓空洞及脊髓囊肿手术中并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随着操作成本的降低和实用性的提高,术中超声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场景取得巨大进展[3]。本文就术中超声成像技术在减压、内固定、肿瘤等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韩家衡时宽容王智权陈宏李嗣宪武云涛
关键词:术中超声实时超声脊柱外科手术脊髓空洞超声成像技术OPERATIVE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