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悌
- 作品数:17 被引量:159H指数:7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专项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大洋多金属结核成因新说被引量:2
- 1999年
- 1994-1995年对东太平洋锰结核包壳及其内部纹层构造作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深海锰结核是一种锰质核形石,其包壳是叠层五。光滑状和瘤状锰质校形石分别是由微小叠层石和奇异叠层石构成,而叠层石则由纳米级微生物建造而成。新近发现的中华微放线菌和太平洋螺球孢菌分别是微小叠层石和奇异叠层石的建造者。这种典型微生物岩的发现对大洋锰结核成因的认识提供了依据。
- 陈建林韩喜球沈华悌
- 关键词:东太平洋锰结核多金属结核
- 中太平洋海盆表层沉积物类型及其主要受控因素被引量:5
- 1994年
- 本文通过对中太平洋海盆40多个表层沉积物的分析和研究,根据沉积物中各组分含量、物质来源和成因等特征,把本区表层沉积物分为六种类型。它们分布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水深范围内。钙质沉积物分布在碳酸钙补偿深度(CCD)界面以浅区。硅质粘土、深海粘土等沉积物出现在CCD以下水深区,这些沉积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性和横向分区性。沉积物类型的变化主要受水深与物质来源的控制,南极底层流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不同的沉积物中锰结核的丰度、品位、类型等亦有明显的差异。
- 沈华悌
- 关键词:中太平洋海盆表层沉积物
- 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的生物成因与生物-化学二元成矿机制初探被引量:22
- 1997年
- 从多金属结核的生物构造特点、生物矿物特点等方面论述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的生物成因,通过人工合成1nm锰矿相的金属阳离子交换能力实验,认为多金属结核的成矿也有无机化学作用的参与,即多金属结核的成矿是二元的,在生物成矿的基础上有化学成矿作用的参与.同时阐述了结核的成矿机制,提出在海底形成多金属结核必需同时满足4个基本条件:(1)氧化环境;(2)沉积物的沉积速率极低并存在沉积间断;(3)有充足的成核物质;(4)适合建造结核的超微生物生存.
- 韩喜球沈华悌陈建林钱江初张富生林承毅边立曾
- 关键词:多金属结核生物成因成矿作用锰结核
- 太平洋多金属结核中铁锰矿物分析及成因研究被引量:21
- 1999年
- 铁锰矿物是大详多金属结核的重要组成,了解不同类型结核中主要铁锰矿物种类、形态、分布特点和结晶程度等,不仅有助于对锰矿物乃至多金属结核成因的研究,而且对选矿冶炼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也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多种手段综合分析与鉴定,指出多金属结核中主要铁锰矿物有钙锰矿、水羟锰矿、水钠锰矿、方锰矿、锰铁矿和针铁矿等.结晶程度普遍较差,钙锰矿结晶相对好于其他矿物,并在粗糙型结核中含量高,外层至核心含量稳定,变化小.水羟锰矿广为分布,但结晶差.铁矿物含量东区低于西区,结核外壳铁含量高于内核.锰矿物分布在叠层石柱体和纹层内,呈束状、纤维状和树枝状,与建造多金属结核的超微生物菌丝体形态一致.粗糙型结核是选冶的主要对象.
- 陈建林沈华悌韩喜球马维林王英
- 关键词:多金属结核生物成因
- 中太平洋海盆碳酸钙溶解带及其特征被引量:2
- 1997年
- 本文通过对不同水深区沉积物中组分、生物面貌、矿物、CaCO3含量和碳酸钙溶解率等特征的分析和对比,把本区碳酸钙溶解深度带划分为碳酸钙溶跃面(小于3700m)、弱溶带(3700~4800m)、强溶带(4800~5200m)和全溶带(大于5200m)。提出本海域碳酸钙补偿深度界面约在5200m。文中还阐述了不同碳酸钙溶解带及其沉积物特征,认为造成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水深变化碳酸钙溶解程度不同以及与南极底层流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 沈华悌兰翔
- 关键词:中太平洋海盆
- 深海锰结核的描述方法及术语被引量:6
- 1996年
- 从生物岩的角度提出深海锰结核(锰质核形石)的描述方法及所用术语。从宏观到微观应按(1)核心和包壳,(2)壳层和叠层石礁体,(3)叠层石建造体和柱体,(4)纹层以及(5)生物组构5个层次进行描述。文献中关于锰结核的同心环带结构、同心球粒状构造、鲕状构造、斑杂构造实际上是叠层石柱体的不同切面。作者提出,锰质叠层石中的纹层疏密相间,是微生物周期性生长而形成的。其中亮层和暗层的元素成分基本一致,主要由铁锰质矿物所组成。
- 边立曾林承毅张富生周旅复张孟群沈华悌陈建林韩喜球
- 关键词:锰结核叠层石
- 深海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被引量:56
- 1990年
- 中太平洋海盆不同类型的深海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含量、比值和分布模式,有明显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沉积物的组分变化。稀土元素在沉积物中的主要赋存状态有两种:(1)存在于矿物的结晶格架中;(2)以吸附状态存在,其吸附量大小与组分有关,沸石的吸附量最高,其次为粘土,有孔虫壳最低。
- 沈华悌
- 关键词:沉积物稀土
- 答《关于深海锰结核中“纳米级超微生物化石”的思考和建议》一文被引量:2
- 1997年
- 本文详细讨论了东太平洋深海锰结核中新发现的中华微放线菌和太平洋螺球孢菌究竟是不是超微生物。首先,它们是笔者根据形态、结构和元素成分作为超微生物化石进行鉴定的。其次,透射电子显微像中可以清楚地区分出完整的微生物结构,包括菌丝、孢子、孢囊和菌落等。它们之间的尺寸比例也是适当的。此外,透射电子显微像还揭示,深海锰质叠层石的纹层就是这些超微生物韵律性生长的结果,与滨海叠层石中的纹层十分相似。笔者认为,已知微生物的最小尺寸不能作为否定新发现的超微生物化石的依据。本文还讨论了超微生物化石的术语问题。
- 林承毅张富生张富生边立曾沈华悌陈建林
- 关键词:深海锰结核纳米级
- 中太平洋海盆表层沉积物及其与锰结核的关系被引量:1
- 1989年
- (?)过对中太平洋海盆表层沉积物与相伴生的锰结核的研究表面,(?)度、品位、(?)等有明显的差异,在深海粘土中锰结核干度最度,钙质软泥(?),锰结核的发(?)集与沉积物类型,沉积速率、孔隙度、金属含量及形成时的氧化还原条件,(?)深、底层流等的影响.锰结核的形成,发育与富集是受多种因素所控制,是一个(?)模式(?)
- 沈华悌
- 关键词:海盆表层沉积物锰结核
- 东太平洋1787柱碎屑组分组合与沉积环境被引量:1
- 1999年
- 对太平洋 1787 柱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碎屑组分、分布、来源及组合的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碎屑组分主要是生物来源、海洋自生来源和岩源。重组分以铁锰微结核、生物磷灰石、褐铁矿、磁铁矿、辉石类为主, 轻组分主要是生物蛋白石 (放射虫、海绵骨针等硅质生物壳体或骨骼)、粘土团集物和火山玻璃。根据各碎屑组分在整个柱芯的分布特点及其组合类型的不同, 把 1787 柱分为 6 层, 并大致反映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火山活动特点及底层流活动状况。研究结果能与磁性地层资料、地球化学资料和沉积物构造相互印证, 表明碎屑组分及其组合研究能为恢复沉积环境提供矿物学证据。
- 韩喜球沈华悌张富元金翔龙杨树锋
- 关键词:东太平洋碎屑组分沉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