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边立曾

作品数:108 被引量:2,065H指数:25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8篇天文地球
  • 25篇生物学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0篇源岩
  • 28篇烃源
  • 28篇烃源岩
  • 27篇盆地
  • 16篇化石
  • 13篇地球化
  • 13篇地球化学
  • 12篇地质
  • 12篇生烃
  • 12篇塔里木盆地
  • 12篇成矿
  • 11篇锰结核
  • 11篇海相
  • 9篇深海
  • 9篇海相烃源岩
  • 8篇深海锰结核
  • 8篇成矿作用
  • 7篇地层
  • 7篇油气
  • 6篇地质意义

机构

  • 101篇南京大学
  • 30篇中国石油天然...
  • 13篇中国科学院南...
  • 9篇中国石油
  • 8篇中国石化石油...
  • 7篇国家海洋局第...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西南石油学院
  • 6篇中国石油青海...
  • 5篇广西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勘探...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塔里木石油勘...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南京地质矿产...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化

作者

  • 108篇边立曾
  • 23篇张水昌
  • 20篇张宝民
  • 16篇曹剑
  • 13篇胡凯
  • 10篇张富生
  • 10篇俞剑华
  • 8篇陈建林
  • 7篇尹磊明
  • 7篇陈建平
  • 7篇兰光志
  • 7篇林承毅
  • 7篇秦建中
  • 7篇姚素平
  • 7篇张廷山
  • 7篇腾格尔
  • 7篇谢小敏
  • 7篇刘云田
  • 7篇王大锐
  • 6篇杨少勇

传媒

  • 8篇地质学报
  • 7篇沉积学报
  • 6篇古生物学报
  • 6篇微体古生物学...
  • 6篇中国科学(D...
  • 5篇科学通报
  • 4篇石油勘探与开...
  • 4篇岩石学报
  • 4篇海相油气地质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地质论评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南京大学学报...
  • 3篇新疆石油地质
  • 3篇高校地质学报
  • 3篇地学前缘
  • 2篇矿物学报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电子显微学报
  • 2篇岩相古地理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5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 6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 8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 5篇2001
  • 5篇2000
  • 5篇1999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西永济中元古代多类型真核生物微体化石及其生物、地质意义
尹磊明袁训来肖书海边立曾孟凡巍胡杰
该课题通过对从中元古代汝阳群收集和发现多达10来种保存优良的真核微体生物化石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在中元古代真核生物已具有更坚实的多层壁结构,完善的细胞内骨骼,世代交替繁殖的脱囊开口,乃至可能的有性繁殖的出现。对部分微体化石...
关键词:
关键词:真核生物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多金属矿床中灰泥丘的发现及其意义——以武山和冬瓜山铜矿为例被引量:41
2011年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武山铜矿和冬瓜山铜矿层状硫化物矿体的详细研究,发现了大量具有层圈状构造、层纹状构造或不规则同心环状构造的矿石。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经光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等,认为这类矿石在宏观构造上显示出类似于灰泥丘的孔洞系统,微观上又发现了细菌等微生物结构,判断其属于一种矿化的灰泥丘。资料显示,灰泥丘产出的环境为陆坡相,水深明显大于台地相,并且灰泥丘与热水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在国内外许多热水喷流沉积成因矿床中均发现有灰泥丘。本文所研究的两个矿床中灰泥丘构造矿石保存状况略有不同,冬瓜山铜矿灰泥丘构造矿石保留了大量显示原生热水喷流沉积成因的组构、并发现细菌等微生物结构,碳-氧同位素组成也显示原始沉积特征;而武山铜矿灰泥丘构造矿石则显示出受热液改造的矿石组构和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暂未发现细菌等微生物结构。冬瓜山和武山铜矿灰泥丘构造矿石的发现,有力地佐证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在海西期曾发生过热水喷流沉积成矿作用。
蒋少涌丁清峰杨水源朱志勇孙明志孙岩边立曾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武山铜矿冬瓜山铜矿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两类不同有机质丰度泥岩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分别选取有机碳含量很低和较高的侏罗系泥岩样品,对比分析了它们在生物标志物组成上的差异。结果发现,高有机质丰度泥岩的生标组成与我国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有机质的特征差异不大,相比而言,低有机质丰度泥岩的正烷烃以前主峰为特征,Pr/Ph比值在1.0左右,三环萜烷和伽马蜡烷丰度较高,并在部分样品中检出了25-降藿烷系列。结合泥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认为这些差异可能反映了泥岩沉积环境和生烃母质的不同:高有机质丰度泥岩的有机显微组分以相对弱还原条件下的形态有机质为主,包括藻类体、孢子体和角质体等,而低有机质丰度泥岩的有机显微组分以相对强还原条件下的矿物沥青基质为主,其母质可能来源于低等显微菌藻类。进一步通过对比不同有机质丰度泥岩,以及区内原油生标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了研究区的油源问题。
杨少勇曹剑刘云田胡凯边立曾汪立群陈琰
关键词:烃源岩油源对比
江西玉山县王家坝晚奥陶世三衢山组点礁发育特征及其群落研究被引量:9
1993年
本文研究了玉山王家坝晚奥陶世三衢山组的点礁,描记了三个生物群落:Sibiriolites jiangxiensis群落,Fletcheriella grandis-Pachystylostroma群落和Trocholites-Encrinuroides群落.依据造礁功能的不同,作者还简述了组成点礁的各种生物群团.
方一亭边立曾施贵军余金龙陈敏娟俞剑华
关键词:晚奥陶世群落
深海锰结核——核形石的新类型被引量:31
1996年
对东太平洋深海锰结核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由核心和叠层石包壳组成,具有核形石特有的结构和构造。因此,深海锰结核是一种锰质核形石。根据包壳中叠层石的种类,东太平洋锰质核形石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表面光滑,内部致密,包壳主要由微小叠层石组成;另一种表面呈瘤状,内部疏松,包壳主要由奇异叠层石组成。透射电镜研究表明,锰质核形石的建造者是纳米级超微生物。其中微小叠层石(Minima)是由中华微放线菌(Miniactinomyces chinensis sp.nov.)建造的;奇异叠层石(Admirabilis)是由太平洋螺球孢菌(Spirisosphaerospora pacifica sp.nov.)建造的。
边立曾林承毅张富生杜德安陈建林沈华悌
关键词:深海锰结核核形石叠层石
塔中地区中晚奥陶世灰泥丘初步研究被引量:30
1999年
塔中地区中晚奥陶世灰泥丘是在古老碳酸盐岩台地逐渐沉没过程中生长发育的。横向上,它向台地高部位层层爬坡,纵向上,为多旋回叠丘。建造灰泥砂丘的生物主要是菌藻类—奥特藻及其相近的属,尚有珊瑚、苔藓虫、层孔虫、海绵等。其岩石类型主要是泥晶凝块格架岩、泥晶凝块障积格架岩、泥晶藻凝块粘结岩。其沉积相可分为丘中心、丘前和丘间三个相带。灰泥丘的演化受控于海进速率同灰泥丘的增长速率及海水深度与浊度。
吴光红张宝民边立曾刘静江
关键词:地层碳酸岩
柴达木盆地中深层混积岩储层形成机制被引量:46
2011年
通过岩心观测、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岩石物性等分析,系统阐述了柴达木盆地典型中深层(西北区南翼山构造E32-N1)混积岩的岩石学、储集空间/物性和成岩作用等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储层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混积岩以(泥质)泥晶灰岩、钙质含量较高的砂岩和粉砂岩及其混积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溶蚀改造的裂缝和粒间溶蚀孔隙为特征,物性总体表现为低孔-特低孔、超低渗-非渗透;有利于形成储层的成岩作用是溶蚀和构造裂缝作用;储层形成机制可归纳为"岩性是基础,裂缝是条件,溶蚀是关键"。这可为区域中深层混积岩储层,乃至陆相湖泊混合沉积储层的研究与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冯进来曹剑胡凯陈琰杨少勇刘云田边立曾张国卿
关键词:混积岩储层溶蚀裂缝柴达木盆地
皖南、赣北奥陶纪笔石立体标本形成环境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1992年
皖南、赣东北和赣西北地区奥陶纪笔石地层发育良好,笔石化石丰富。宁国组和胡乐组均为笔石相地层,但笔石的保存特点并不相同。立体保存的黄铁矿化笔石标本主要见于宁国组,而胡乐组的笔石几乎均为薄膜标本。在比较宁国组和胡乐组在岩性、颜色、化石、矿物和元素等方面的特点后发现,两者有较明显的差异。这表明宁国组和胡乐组形成时的环境是不同的,前者为弱还原环境,后者为较强的还原环境,而在研究区内影响笔石体立体保存的主要因素为还原环境和较高的铁含量。在还原环境下,铁可呈Fe^(2+)存在,笔石体内含有硫,死亡后经降解作用可生成H_2S;H_2S和Fe^(2+)结合可使笔石体黄铁矿化,从而使笔石体硬化而呈立体保存下来。宁国组的铁含量明显高于胡乐组,这似可以解释宁国组产有较多笔石立体标本的原因。
方一亭边立曾冯洪真俞剑华王海峰
关键词:奥陶系笔石
用分子地球化学方法监测青岛海藻中痕量的油品污染被引量:1
2006年
两种海藻采自山东青岛太平角及汇泉角,在研究其化学组成的过程中发现,抽提物饱和烃馏份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面貌具有成熟原油的特征,它们的成熟度参数C29甾20S/(20S+20R)值达0.51,细菌生源的藿烷类化合物m/z191的强度,比生源为藻类等有机质的甾烷类化合物m/z217的强度高出约—个数量级,并且存在成岩过程的热演化产物重排甾烷,这些都不是所分析的两种现代生物藻所应具有的生物标志物面貌,而是某一种成熟原油的面貌。经将样品加热模拟实验后,进一步证实山东省青岛太平角及汇泉角的海藻可能已遭现代油品的痕量污染。
徐冠军王培荣丁兰平张水昌边立曾
关键词:海藻分子地球化学海洋污染热模拟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侏罗系恰克马克组叠层石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3
2003年
详细研究了库车坳陷卡普沙良河剖面恰克马克组叠层石的形态及内部构造、微量元素、氧碳同位素特征.指出该叠层石的形成环境为咸水湖盆.从恰克马克组沉积为湖盆扩张期这一事实出发,认为叠层石的发育与干盐湖无关,而可以作为海泛存在的证据.
边立曾卢华复张宝民陈建平曹瑞骥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侏罗系叠层石环境意义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