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继春

作品数:26 被引量:106H指数:7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糖尿
  • 9篇糖尿病
  • 8篇细胞
  • 5篇急性
  • 5篇甲真菌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糖尿病合并
  • 3篇血小板
  • 3篇真菌病
  • 3篇肾功能
  • 3篇粒细胞
  • 3篇甲真菌病
  • 3篇间期
  • 3篇骨髓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医学生
  • 2篇早幼粒细胞

机构

  • 12篇武警后勤学院...
  • 8篇武警医学院附...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人民武装...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长征医...
  • 1篇武警部队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26篇沈继春
  • 6篇牛云彤
  • 5篇王素莉
  • 3篇王火
  • 3篇李敬华
  • 3篇岑冰
  • 2篇刘冀琴
  • 2篇江滨
  • 2篇卢锡京
  • 2篇姥勇
  • 2篇林春玲
  • 2篇刘开彦
  • 2篇陆道培
  • 2篇陈艳鑫
  • 2篇葛海燕
  • 2篇李庆英
  • 2篇王素莉
  • 2篇郭赟
  • 1篇卢涛
  • 1篇徐海环

传媒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武警医学院学...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合并甲真菌患者临床分型及菌种分析
目的探讨甲真菌及甲真菌合并糖尿病情况下,甲真菌组临床类型变化及真菌菌种分布等情况。方法对382甲真菌患者的甲真菌临床分型、常见菌种构成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甲真菌组PSO和TDO型发生率明显高于甲真菌组(P<0.05);糖...
牛云彤沈继春
文献传递
巨和粒对院内肺感染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恢复时间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评价巨和粒(重组人白介素-11)对院内肺感染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恢复时间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普外科、内分泌科、烧伤科住院的46例院内肺感染患者为巨和粒治疗组,选择此期间在神经科、普外科、骨科、心胸外科、内分泌科、烧伤科住院的46例院内肺感染患者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于血小板下降第1天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之后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14d,治疗组在血小板下降第1天同时给予巨和粒治疗,用法为50μg/Kg,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14d。对照组不予巨和粒治疗。结果:应用巨和粒治疗组血小板恢复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2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巨和粒组血小板恢复至>50×109/L所需时间及>100×109/L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巨和粒组肺炎症状消失及胸片恢复正常所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应用巨和粒治疗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心悸及注射皮肤局部红肿硬结等,但程度较轻,均于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院内肺感染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在抗感染治疗同时应用巨和粒治疗可减轻血小板下降的程度,缩短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加速血小板数量的恢复,减少出血的风险,促进肺感染的痊愈。巨和粒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沈继春石莹王素莉苏学涛赵永青姜孟臣
关键词:院内肺感染血小板减少
维血宁颗粒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维血宁颗粒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对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G、PAIgM、PAIgA)的影响。方法将60例IT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给予维血宁颗粒联合泼尼松治疗)和对照组(30例,单用泼尼松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的临床疗效、血小板计数(PLT)、PAIgG、PAIgM、PAIgA、停用激素时间、1年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0%(27/30)比73.33%(22/30),P<0.05〕;观察组停用激素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d:39.8±7.8比55.3±6.5,P<0.05),1年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3.3%(7/30)比50.0%(15/30),P<0.05〕;两组治疗后PLT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AIgM、PAIgA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LT(×10^9/L):113.25±15.47比84.79±20.37,PAIgM:(28.91±10.42)%比(30.75±9.37)%, PAIgA:(19.32±11.54)%比(21.15±15.16)%〕;观察组治疗后PAIgG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治疗前后PA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PAIgG明显低于对照组〔(15.29±9.02)%比(32.41±9.34)%,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以向心性肥胖、多毛症、痤疮、高血糖等为主,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3%(22/30)比86.7%(26/30),P>0.05〕。结论维血宁颗粒联合泼尼松治疗ITP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泼尼松,且不良反应少,可能与联合用药可降低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增加血小板生成有关。
沈继春陈艳鑫岑冰葛海燕郭赟刘宝山
关键词:泼尼松临床疗效观察
PBL教学法在内科学课间见习中的初步实践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方法在内科学课间见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临床医学专业64名学生分别设为实验组(32名)和对照组(32名),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考试、问卷调查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问卷调查中实验组在临床技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BL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而不会影响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王火李庆英张晶晶陈金梅石蕊沈继春张晓东
关键词:内科学课间见习
肾功能不全的2型糖尿病应用格列美脲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肾功能不全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格列美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组和格列美脲组,胰岛素组根据血糖继续增加胰岛素剂量至血糖控制
王素莉李敬华刘丽楠姥勇沈继春王颖
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与校正后QT间期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研究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与其校正后QT间期 (QTc)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8例患者初次化疗前及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后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量QTc ,以Bazett公式计算出QTc。结果 :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 <2 0 0mg/m2 者 ,1/37QTc延长 ;在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 2 0 0mg/m2 者 ,5 /11QTc延长 (P <0 .0 5 )。结论 :随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增加 。
温磊江滨卢锡京刘开彦陈欢江倩江浩韩伟沈继春付剑峰丘镜滢陆道培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蒽环类药物QT间期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K1和SPF的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胸腺嘧啶核苷激酶1(TK1)和S期细胞百分比(SPF)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AML患者58例、血液系统良性增殖疾病患者(良性增殖组)6例和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20名,采用印迹免疫-增强发光法检测TK1,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SPF。58例AML患者经1个疗程的标准诱导治疗后,比较治疗前、缓解组(39例,其中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28例)和未缓解组(19例)的TK1和SPF;同时检测58例AML患者治疗后1周和1个月的TK1和SPF。结果 AML组治疗前TK1为(2.43±1.02)pmol/L、SPF为(4.62±2.33)%,明显高于良性增殖组[TK1为(1.12±0.41)pmol/L、SPF为(2.62±1.05)%]及正常对照组[TK1为(0.39±0.15)pmol/L、SPF为(2.21±0.96)%](P<0.05)。AML完全缓解组TK1为(0.78±0.44)pmol/L、SPF为(1.89±1.23)%,明显低于治疗前和未缓解组[TK1为(4.26±0.46)pmol/L、SPF为(5.58±3.12)%](P<0.05)。AML患者治疗1个月后,TK1和SPF分别为(1.97±0.89)pmlol/L和(2.89±1.03)%,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外周血TK1联合SPF检测能更准确地预测AML的细胞增殖情况,可很好地指示AML的治疗及提示预后。
王贺孔任党利靳颖刘冀琴沈继春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白血病干细胞分子生物学特性及耐药调控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目前人们已公认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白血病干细胞(1eukemiastemcell,LSC)与正常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l,HSC)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有限的分化潜能,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征。LSC本身的分子遗传学改变使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与分化失衡,导致细胞停滞在发育早期的不同阶段,虽然LSC存在分化受阻,不能向终末阶段分化,
李红玉史哲新沈继春
关键词:白血病干细胞分子生物学特性骨髓微环境细胞周期
四硫化四砷对校正后QT间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单用As<,4>S<,4>或与蒽环类化疗药物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时对心电图校正后QT间期(QTc)的影响.方法:依研究目的将病例分两部分进行分析.第一部分病人单独使用As<,4>S<,4>治疗...
沈继春
关键词:QTC间期
正常人甲真菌病与糖尿病患者甲真菌病的比较被引量:5
2013年
甲真菌病是皮肤真菌病的常见病.外伤、足癣和糖尿病等是其常见的诱发因素.为研究糖尿病合并甲真菌病患者发病特点,本文对临床单纯甲真菌病患者及糖尿病合并甲真菌病患者甲真菌病的临床类型、严重程度和菌种分布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牛云彤沈继春卢涛林春玲徐海环刘洁
关键词:甲真菌病糖尿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