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海朋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高盐稀态
  • 3篇固定化
  • 2篇相容性溶质
  • 2篇酱油
  • 2篇共固定化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脂肪
  • 1篇植物乳杆菌
  • 1篇乳杆菌
  • 1篇甜菜
  • 1篇酿造
  • 1篇尿素包合
  • 1篇酵母
  • 1篇酱油酿造
  • 1篇高盐稀态发酵
  • 1篇发酵
  • 1篇甘氨酸甜菜碱
  • 1篇甘油
  • 1篇饱和脂肪酸

机构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潘海朋
  • 3篇胡文锋
  • 2篇周紫琦
  • 1篇袁国新
  • 1篇魏鲁宁
  • 1篇缪丽华
  • 1篇高向阳
  • 1篇胡晓露
  • 1篇陈永泉
  • 1篇江晓波
  • 1篇林康艺

传媒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山东食品发酵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蛋白酶固定化条件优化及在酱醪发酵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以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酶液与载体溶液体积比及固定时间为因素,优化中性蛋白酶固定化工艺,并将固定化中性蛋白酶凝胶颗粒应用于传统高盐稀态酱醪发酵,以缓解高渗透压环境对酶的胁迫作用,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缩短酿造周期。结果显示:当采用0.007 M海藻酸钠、0.27 M氯化钙,酶液与载体溶液体积比为12:30,固定2 h,固定化凝胶颗粒最稳定,相对酶活力最高;另外,酱醪发酵数据显示,酱醪总重17.5 kg,添加总酶量5.80 g(1000 U/g酶粉)时,外源游离蛋白酶和固定化蛋白酶试验组均能显著改善发酵过程各指标含量,平均缩短发酵时间20 d左右;与外源游离组相比,固定化试验组效果更加显著,蛋白质转化率较空白对照组与游离组分别提高达6.08%和1.88%。因此,在酱醪发酵过程添加固定化外源蛋白酶能有效提高高盐稀态酱油发酵蛋白质转化率,同时缩短发酵周期。
吴惠玲魏鲁宁周紫琦袁国新颜喆潘海朋林康艺江晓波陈永泉胡文锋
关键词:酱油高盐稀态蛋白酶固定化
甘油与鲁氏酵母共固定在高盐稀态酱油酿造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旨在研究相容性溶质之一的甘油对高渗透压环境下鲁氏结合酵母的保护作用,以及将甘油与鲁氏结合酵母共固定对高盐稀态酱油发酵的影响。添加不同浓度甘油至含3 mol/L氯化钠的YPD培养基中,观察酵母菌生长情况。同时,共固定甘油与鲁氏结合酵母,应用于高盐稀态酱醪发酵。结果显示,1.37 mmol/L甘油即可有效缓解高盐环境对鲁氏结合酵母的生长抑制作用,生长延滞期缩短达4-6 h。高盐稀态酱油发酵中试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白质转化率提高幅度达2.23-5.64%,头油中各理化指标平均提前15 d达到空白组相同水平。综上所述,甘油作为一种相容性溶质可有效保护高盐环境下鲁氏结合酵母的生长繁殖,及其在高盐稀态酱醪发酵中的代谢性能,甘油与鲁氏接合酵母共固定技术能够提高酱油发酵的原料利用率、缩短发酵周期,在酱油酿造领域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吴惠玲魏鲁宁高向阳潘海朋袁国新颜喆周紫琦胡文锋
关键词:酱油高盐稀态甘油共固定化相容性溶质
蚕蛹油的提取及其不饱和脂肪酸分离研究
2012年
以蚕蛹为原料,采用索氏抽提法从蚕蛹中浸提蚕蛹油,分别采用几种不同的提取溶剂浸出,当在石油醚和丙酮以体积比为1:1,按固液比为1:3时,在65℃条件下回流浸提6小时,得油率高达29.3%。蚕蛹油用碱性液进行提取,经减压浓缩去除溶剂制得混合脂肪酸,再采用尿素包合法提取蚕蛹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最终得出分离不饱和脂肪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以甲醇为溶剂,尿素与脂肪酸质量之比为13:1,包合温度为0℃,时间为12小时,可聚合较高纯度的不饱和脂肪酸。
缪丽华胡晓露李佑贵潘海朋
关键词: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尿素包合
共固定甘氨酸甜菜碱与植物乳杆菌在高盐稀态酱油酿造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报道了甘氨酸甜菜碱对高渗条件下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YSQ18)形态的影响,并研究了甜菜碱与乳杆菌共固定化技术对提高高盐稀态酿造酱油蛋白质转化率、缩短酱油发酵周期等的作用。利用包埋法将甜菜碱与乳杆菌制成共固定化颗粒,加入酱醪自然发酵。电镜观察显示,外源添加甜菜碱时,处在高盐环境的植物乳杆菌YSQ18生长良好,细胞形态与正常培养相近。发酵结果表明,共固定化组氨基酸态氮、全氮相比空白组分别增加0.234 g/100 mL和0.358 g/100 mL。氨基酸态氮生成率和蛋白质转化率比空白组分别提高1.7%和6.7%,比单独固定乳杆菌和添加游离乳杆菌与甜菜碱的实验组平均提前约1周时间达到发酵终点,与空白组相比提前幅度更为明显。因此,该共固定化技术在酱油酿造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潘海朋吴惠玲魏鲁宁袁国新颜喆成姗刘秉杰杨益衡余德民胡文锋
关键词:高盐稀态发酵相容性溶质甘氨酸甜菜碱植物乳杆菌共固定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