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亮萍

作品数:48 被引量:60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6篇热流
  • 12篇盆地
  • 10篇岩石
  • 8篇地热流
  • 7篇大地热流
  • 6篇流体
  • 5篇地下水
  • 5篇岩石圈
  • 5篇热流值
  • 5篇拉张
  • 4篇地幔
  • 4篇运移
  • 3篇地温
  • 3篇地下水活动
  • 3篇热导率
  • 3篇热田
  • 3篇拉张盆地
  • 3篇不均一性
  • 3篇沉积盆地
  • 3篇垂向

机构

  • 30篇中国科学院地...
  • 15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华东地质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地质矿产部
  • 1篇浙江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科学院兰...
  • 1篇科罗拉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8篇熊亮萍
  • 29篇汪集旸
  • 10篇汪洋
  • 8篇邓晋福
  • 7篇胡圣标
  • 6篇何丽娟
  • 5篇许鹤华
  • 4篇庞忠和
  • 3篇汪缉安
  • 2篇邓孝
  • 2篇孙占学
  • 2篇张卫民
  • 2篇李学礼
  • 2篇黄少鹏
  • 2篇周文斌
  • 2篇程本合
  • 2篇史维浚
  • 2篇牛小平
  • 1篇侯泉林
  • 1篇李德生

传媒

  • 7篇地质科学
  • 4篇科学通报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岩石学报
  • 2篇1997年中...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02
  • 8篇2001
  • 8篇2000
  • 1篇1999
  • 4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4篇1994
  • 3篇1993
  • 5篇1992
  • 1篇1991
  • 7篇1990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漳州热田地下热水的循环深度被引量:13
1990年
漳州热田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目前所见温度(121.5℃)最高的一个。热田地热地质、地球化学以及地温场的研究结果表明,漳州热田属于深循环对流型热田。为了计算热田的热水循环深度,本文采用管道模型的方法,利用热田中心钻孔的测温资料计算地下热水上涌的流速,利用热田内水化学资料计算热储温度,然后用图解法求出漳州热田热水的循环深度为3.4—4.0 km,为漳州热田的成因分析和热水资源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熊亮萍汪集旸庞忠和
关键词:热田热水
中国大陆及海域大地热流分布特征及岩石圈热结构
<正>我们在系统收集、整理中国大地热流数据以及中国周边国家的实测热流数据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中国大地热流图,其精度为1°×1°.由于采用的热流资料及其覆盖面的急剧增加,我们的研究取得许多新认识.中国大陆及海域的热流分布呈...
汪洋汪集旸熊亮萍邓晋福
文献传递
中国大陆大地热流分布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根据中国大陆723个大地热流实测值和周边地区2000多个热流实测值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国大陆及邻区大地热流图。中国大陆热流分布格局十分复杂,以东经105°为界, 东部显示出EW向的变化趋势,而西部则表现为SN向变化。中国大...
汪洋汪集旸熊亮萍
关键词:热流不均一性地震活动性
中国大陆热流分布特征及热-构造分区被引量:52
2001年
根据中国大陆 82 2个实测热流数据 ,研究了中国大陆主要构造单元的深部地热特征 ,包括 40km深度的地温值、热岩石圈厚度、岩石圈累积强度和有效弹性层厚度 (EET)等 .结果显示 ,中国大陆热流的空间分布以及岩石圈热状态和流变学特征均表现出明显的横向非均匀性 .这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印度 亚洲碰撞导致的新生代构造热活动 .根据热流值和深部地热参数 ,中国大陆可以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大尺度热 构造区 .
汪洋邓晋福汪集旸熊亮萍
关键词:大地热流
浙江省最新大地热流数据报道被引量:1
1994年
为配合浙江省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与资源评价及温州—黄山地学断面地热研究工作,于1992年在浙江境内开展了系统的钻孔地温测量和岩石热导率样品的采集以及室内测试工作,在此基础上获得了29个可靠的实测大地热流数据,从而对宁波、金衢等含油气盆地的热流特征及浙江境内区域热背景取得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欧阳铤等曾报道过浙江省境内的5个热流数据,本文着重报道新近获得的这批热流数据.
阮万才钟朝旸蒋维三刘梦才金国灿胡圣标邱楠生熊亮萍汪集杨
关键词:岩石热导率大地热流
利用井温分布估算莺-琼盆地地下流体运移速度被引量:10
2000年
莺 -琼盆地是典型的高温高压盆地 ,现今平均地表热流 78.7m W/m2 ,产生地表高热流的主要原因是深部热流体活动。根据盆地地温场分布特征与地下流体活动规律的关系 ,利用井温资料 ,我们计算了典型钻孔 LD30 - 1 - 1 A井地下流体的流速分布。结果表明 ,L D- 30 - 1 - 1 A井地下流体可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流体运动微弱 ,垂向流速仅为 8.33× 1 0 - 1 2 cm/s;中段流体向下垂向流速为 4.37× 1 0 - 8cm/s;下段流体向上垂向流速为 2 .6 5× 1 0 -
张键葛社民许鹤华熊亮萍杨计海张启明
关键词:莺-琼盆地地下流体流速
论流体包裹体对热液活动及油气运移的示踪作用
<正>包裹体是矿物形成过程中被捕获的成矿介质,被称为成矿流体的样品.它相当完整地记录了矿物形成的环境和历史,被称为破译成矿作用的“密码”.它可代表晶体生长过程中存在的或后来浸没它的流体.油气作为一种地下特殊的流体,在其生...
程本合熊亮萍
文献传递
华北断陷盆地热场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被引量:84
1990年
地热场主要受基底凸凹相间的地质构造格局控制,具有高低相间的带状分布特点。在凸起区盖层地温梯度G和大地热流值Q均较高,一般G=3.5—5.0℃/100m,Q=63—84mW/m^2;而凹陷区则较低,G=2.7—3.5℃/100m,Q=46—59mW/m^2。全区=3.58℃/100m,=61.5±13.4mW/m^2,这说明全区具有较高的地热背景值和局部热异常。地热场数学模拟结果和实测地热资料对比,相符较好。构造单元的地热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壳浅部岩石热性质在横向上及纵向上的不均一,地壳深部较均一的热流在向上传导过程中,于地壳表部再分配的结果。
陈墨香汪集旸汪缉安邓孝杨淑贞熊亮萍张菊明
关键词:地热场盆地断陷
中国大陆地壳和岩石圈铀、钍、钾丰度的大地热流约束被引量:25
2001年
根据实测大地热流数据,求出中国大陆主要构造单元的地壳平均生热率的上限值为1.3μ Wm-3,中国大陆的地壳平均生热率不应高于该值;相应的铀、钍、钾丰度上限值分别为2.04(10-6)、7.76(10-6)和2.04(%).据此对黎彤等近年发表的中国大陆及塔里木-华北板块地壳和岩石圈的铀、钍、钾元素丰度值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这些丰度值过高,不满足实测大地热流值的约束,这意味着黎彤等给出的铀、钍、钾的丰度值不可信.我们认为,根据出露地表的相应岩石的成分估计地壳和岩石圈地幔深部的微量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缺乏可靠的理论或实验基础.
汪洋汪集旸邓晋福熊亮萍
关键词:生热率岩石圈
沉积盆地中热的传递和地下水活动被引量:6
1996年
沉积盆地中的热传递和地下水活动是盆地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前沿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在给出沉积盆地热传递方程和水流方程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合辽河盆地的实际资料,计算了地下水流速与地表热流和地温梯度之间的关系。
汪集旸熊亮萍黄少鹏
关键词:热传递地下水活动辽河盆地沉积盆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