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斌
- 作品数:8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环县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血清学变化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OF)感染血清学变化。方法选择265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哮喘组)和9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选儿童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肺炎衣原体抗体(CP-IgM),按照阳性结果标准比较分析。结果哮喘组MP阳性率为32.1%(85/265),CP阳性率为14.0%(37/265),均高于对照组的14.4%(13/90)和4.4%(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M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儿进行MP—IgM、CP-IgM检测,能指导临床用药,有利于治疗。
- 王晓斌
- 关键词:哮喘
-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喂养方法和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不同的早期喂养方法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以及与喂养不耐受性(FI)的相关性,寻找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的最合适喂养方法。方法对本院2007年5月~2009年12月期间在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50例(VLBW 112例)随机进行分组,分别给予早期经口微量喂养、饲管内直接人工推注间断喂养、微量输液泵间断喂养(IBG)、微量输液泵持续喂养(CNG)等四种喂养方法,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观察不同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性及达到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FEF)。结果 不同喂养方法中F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经口微量喂养FI发生率27.8%(VLBW为28%),管饲持续喂养FI发生率24.3%(VLBW为28.1%),均较间断喂养低(P<0.05);VLBW中,不同喂养方法达到FEF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NG(15.6±2.1)d较IBG(19.8±2.2)d、(18.8±2.0)d达到FEF早(P<0.01)。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增加喂养耐受性,经口微量喂养发生喂养不耐受低;管饲法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更耐受CNG喂养,且达到FEF早。
- 吴月超林菊杨善浦王晓斌万玲燕
- 关键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喂养不耐受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与对照组64例,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滴;如合并细菌感染,均给予抗生素治疗,其它对症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 吴道胜吴月超刘红艳柯友健泮斌王晓斌
- 关键词: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痰热清注射液
- 3%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3%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95例年龄为3-13个月的患儿,按照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三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A吸入3%氯化钠溶液;观察组B吸入3%氯化钠溶液加沙丁胺醇雾化溶液;对照组C吸入0.9%氯化钠溶液加沙丁胺醇雾化溶液。各组均采用氧气驱动射流雾化器雾化吸入,每6小时1次,直至出院。比较各组患儿治疗后Lowell评分、临床症状与体征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三组临床症状、体征均改善。A组和B组患儿治疗后24h、48h、72hLowell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5.81±1.53)分、(5.85±1.37)分比(6.61士1.54)分,(4.75±1.34)分、(4.72±1.30)分比(5.52±1.29)分,(3.19±1.15)分、(3.22±1.16)分比(3.90士1.01)分,z=-1.999、-2.241、-2.518和-2.002、-2.335、-2.316,均P〈0.05)];A组和B组的咳嗽、气促和肺部哕音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c组[(6.63±1.41)d、(6.56±1.37)d比(7.35.4-1.25)d,(5.19±1.03)d、(5.25±1.05)d比(5.87±1.09)d,(5.75±1.34)d、(5.72±1.51)d比(6.68±1.60)d,(7.25±1.37)d、(7.16±1.48)d比(8.10±1.47)d,z=-2.498、-2.469、-2.359、-2.213和-2.982、-2.405、-2.373、-2.222,P〈0.05。或P〈0.01];而A组与B组在治疗后Lowell分差、临床改善效果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81±1.53)比(5.85±1.37),(4.75±1.34)比(4.72±1.30),(3.19±1.15)比(3.22±1.16),(6.63±1.41)d比(6.56±1.37)d,(5.19±1.03)d比(5.25±1.05)d,(5.75±1.34)d比(5.72±1.51)d,(7.25±1.37�
- 杨善浦刘红艳吴月超林爱琳董虹黄爱萍张林桃潘斌王晓斌
-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氯化钠雾化吸入
- 0~6月龄高危儿早期筛查与干预的效果评估
- 目的:评价20项神经运动检查法早期筛查0月龄高危儿脑损伤及其干预的效果,制定适宜的高危儿随访机制和方法。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产科分娩和新生儿科住院的高危儿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每月定期20项神经...
- 杨善浦吴月超刘红艳潘斌陈芝英王晓斌
- 文献传递
- 山莨菪碱与1,6-二磷酸果糖联用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动过缓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新生儿窒息导致的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是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心肌损伤后多表现为心动过缓、血压低、循环不良,及时发现并给予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 吴道胜泮斌柯友健王晓斌刘红艳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后心动过缓二磷酸果糖山莨菪碱联用治疗新生儿死亡率
- 0~6月龄脑损伤高危儿20项神经运动筛查与干预效果评估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评价20项神经运动检查法早期筛查0~6月龄高危儿脑损伤及其干预的效果,制定适宜的高危儿随访机制和方法。方法该院收治的有脑损伤高危因素的新生儿218例,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每月定期20项神经运动检查进行神经运动发育系统评估,找出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存在发育落后或异常患儿,并以运动发育干预方法对其进行早期干预。随访监测高危儿神经发育,采用'评估→指导→训练→评估'的方法,以6月龄为终点,随访监测高危儿发育。结果筛查出可疑脑损伤36例,予运动发育疗法干预,康复有效率达86.1%,早期被拟诊脑瘫5例转专科医院。结论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中应建立围生期脑损伤高危儿筛查门诊,抓住生后最初6个月脑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开展早期筛查和干预,是降低和减轻脑瘫发生率经济而有效的途径。
- 杨善浦吴月超刘红艳潘斌陈芝英王晓斌
- 关键词:高危儿脑损伤运动发育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实验室动态变化与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王晓斌吴道胜张林桃
-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