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自强

作品数:54 被引量:912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天文地球
  • 14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7篇地层
  • 15篇新元古代
  • 15篇元古代
  • 13篇震旦
  • 11篇化石
  • 8篇陡山沱组
  • 8篇锆石
  • 8篇南华系
  • 7篇层序
  • 6篇地层学
  • 6篇元古界
  • 6篇震旦系
  • 6篇峡东地区
  • 5篇生物地层
  • 5篇生物群
  • 5篇宏体化石
  • 5篇埃迪卡拉系
  • 4篇地台
  • 4篇定年
  • 4篇新元古界

机构

  • 47篇中国地质大学...
  • 4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北京离子探针...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河南省地质调...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南京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云南省地质科...
  • 1篇江西省地质调...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54篇王自强
  • 41篇高林志
  • 31篇尹崇玉
  • 22篇唐烽
  • 20篇张传恒
  • 18篇刘鹏举
  • 8篇邢裕盛
  • 8篇柳永清
  • 8篇周洪瑞
  • 7篇丁孝忠
  • 7篇陈寿铭
  • 5篇刘燕学
  • 4篇史晓颖
  • 3篇宋彪
  • 3篇王家生
  • 2篇张传林
  • 2篇刘典波
  • 2篇刘耀明
  • 1篇宋茂双
  • 1篇王世炎

传媒

  • 9篇地球学报
  • 8篇地质论评
  • 4篇地质学报
  • 4篇古地理学报
  • 4篇地质通报
  • 3篇科学通报
  • 3篇新疆地质
  • 3篇地学前缘
  • 2篇中国地质
  • 2篇中国区域地质
  • 2篇地质科技通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第四届全国地...

年份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3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峡东地区震旦系层型剖面的界定与层序划分被引量:26
2001年
通过震旦系研究历史的回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综合地层研究的成果,试图建立可供全球对比的中国末元古系层型剖面。我国震旦系研究历史悠久,典型剖面经历南北之争,数十年来存在多种界定意见。通过近十年的研究,笔者依然认为峡东地区震旦系剖面沉积最为连续,出露完整,具有生物演化特征明显和形态多样的特点,可与世界各地的末元古纪地层进行广泛对比。目前,其上界定位于峡东地区灯影组天柱山段小壳化石带之下(即相当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震旦—寒武系界线小壳化石带B点,年龄为539±34Ma),而底界的厘定在国内一直存在多种意见。本文通过对峡东地区震旦系剖面的综合地层研究,结合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层序地层学、C/O同位素研究以及沉积相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震旦系底界应划定在南沱冰期之后的陡山沱期沉积的下界,重申应选定峡东地区剖面为震旦系的层型剖面。
王自强高林志尹崇玉
关键词:震旦系层型剖面层序地层峡东地区
宜昌三斗坪地区南华系化学蚀变指数特征及南华系划分、对比的讨论被引量:56
2006年
化学蚀变指数(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最早作为判别源岩区化学风化程度的指标而提出,随后又应用于对沉积物沉积环境的判定。化学蚀变指数的表达式为CIA=n(Al2O3)/[n(Al2O3)+n(CaO^*)+n(Na2O)+n(K2O)]×100。CaO^*代表硅酸盐中的CaO,n(CaO^*)=n(CaO)-n(CO2,方解石)-O.5·n(CO2,白云石)-10/3·n(P2O5)。化学蚀变指数研究样品的选取极为重要,最佳岩性为细碎屑岩,需要清除成岩过程中钾交代作用的影响。用成分变异指数(ICV)来判别沉积再循环作用和沉积物成分被改造的程度。用A—CN—K三角图解来判别物源区的源岩性质和样品钾交代的特征及其风化趋势。宜昌三斗坪地区南华系CIA研究表明:该区南华系下统莲沱组下部的CIA值在50~65之间(干燥寒冷),上部为65~75之间(温暖潮湿)和顶部为55~60之间(干燥寒冷);南华系上统南沱组的CIA值基本在60~65之间(干燥寒冷),近顶部两个样品的CIA值达70(温暖潮湿)。上述CIA值变化表明本区南华纪经历自老到新由冰期干燥寒冷-间冰期温暖潮湿-冰期干燥寒冷沉积环境的变化过程。本文据此提出了新的扬子古陆南华系新的划分和对比方案。
王自强尹崇玉高林志唐烽柳永清刘鹏举
关键词:钾交代新元古代南华系莲沱组
华北地台南缘新元古代地层的新认识被引量:43
2002年
根据熊耳群顶部古风化壳的确立、汝阳群底部小沟背组下切河谷沉积特征、白草坪组大型具刺疑源类和洛峪口组宏观藻类的发现以及罗圈冰碛岩在地层柱中的对比位置,笔者对熊耳群之上至寒武系辛集组之下的地层进行了重新厘定,将其归入新元古界(1000~570Ma),代表华北地台在Rodinia超大陆聚合-离散期的沉积记录(青白口系和震旦系)。
高林志尹崇玉王自强
关键词:熊耳群新元古代地层华北地台
华北古陆下马岭组归属中元古界的锆石SHRIMP年龄新证据被引量:80
2008年
建立中国晚前寒武纪地层标准剖面一直是华北中、新元古代地层研究的主要目标,获得高质量同位素年龄数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之一.然而,多年来关键层位仍缺乏高质量同位素年龄的约束.对原"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的层凝灰岩进行研究,并在河北省宣化地区下马岭组发现10层凝灰岩层(斑脱岩),获得大量岩浆型锆石,利用SHRIMPⅡ技术,进行了高精度定年,测得凝灰岩层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1366±9)Ma.结合区域资料和北京西山下马岭组的锆石年龄讨论了锆石年龄的地质意义.这一新的同位素年龄数据为华北"青白口系"下马岭组在地层柱中的定位增添新的依据,它不仅再次准确地确定了地层的形成时代,而且对整个华北地台中、新元古代地层的地质演化史的认识和下马岭组宏观藻类演化在中元古代年代地层柱准确定位都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高林志张传恒史晓颖宋彪王自强刘耀明
关键词:中元古界锆石SHRIMP定年
豫西地区中元古代蓟县纪沉积相被引量:12
2008年
豫西地区中元古界蓟县系分布较广泛,剖面完整,是华北地台蓟县系出露最好的地区之一。在研究和分析121个露头剖面的岩性、沉积构造及组合特征等各种定性及定量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冯增昭教授倡导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出豫西地区中元古代蓟县纪早期、中期和晚期的各类单因素图件和沉积相图。这种定量的沉积相研究方法在豫西地区还是首次应用。在蓟县纪早期,豫西地区主要是无障壁海岸相和浅海相,其中在卢氏—栾川地区主要为障壁海岸相。蓟县纪中期的沉积相与早期相似,但在卢氏—栾川地区由障壁海岸相演变为碳酸盐岩局限台地相。蓟县纪晚期的沉积相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嵩山—箕山地区由古陆演变为河口湾相,确山地区为障壁海岸相,卢氏—栾川地区的碳酸盐岩局限台地相和其他地区的滨海相变化不大。从蓟县纪早期到蓟县纪晚期是一个海域范围逐渐扩大的海侵过程。
黄秀周洪瑞王自强王世炎陈瑞保张钊郭辉
关键词:沉积相
华北青白口系下马岭组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被引量:143
2007年
华北中、新元古代地层一直是建立中国晚前寒武纪地层标准剖面的主要目标,其年代地层位置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基础地质问题。然而,许多关键层位仍缺乏高质量同位素年龄的约束。首次在华北青白口系下马岭组凝灰岩中获得大量岩浆型锆石,利用SHRIMPII技术进行了高精度定年,测得凝灰岩层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68Ma±12Ma。进而结合区域资料讨论了锆石年龄的地质意义。该同位素年代学资料为华北青白口系下马岭组最新的资料,不仅准确地确定了地层的形成时代,而且对整个华北地台中、新元古代地层地质演化史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林志张传恒史晓颖周洪瑞王自强
关键词:青白口系锆石SHRIMPU-PB定年华北地台
南华系底界与古城冰期的年龄:SHRIMP Ⅱ定年证据被引量:72
2003年
报道南华系候选层型剖面——湖南石门壶瓶山镇杨家坪剖面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锆石SHRIMP定年研究表明,南华系下统渫水河组(相当于莲沱组)上部凝灰岩的锆石定年结果为758±23 Ma,可限定南华系古城冰期的下限.其下青白口系老山崖组为809±16 Ma,采样点距顶界12 m,根据沉积速率估算,其顶界的时限大致为800 Ma.这一组年龄结果使我国南方前寒武纪长期争论的“莲沱组”是否等于“板溪群”的重大地层对比问题得以澄清.
尹崇玉刘敦一高林志王自强邢裕盛简平石玉若
关键词:南华系年龄同位素年代学
湖北牛坪陡山沱组微体化石新资料
陈寿铭尹崇玉刘鹏举高林志唐烽王自强
关键词:微体化石
新元古界南华系及其候选层型剖面研究进展
新修订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表)表》中,新元古界由原来的二分变为三分,自下而上 3个“系”级年代地层单位分别为:青白口系、南华系和震旦系。新的“南华系”名称来自刘鸿允先生命名的“南华大冰期”,位于新元古界中部。其下...
尹崇玉高林志邢裕盛王自强唐烽
关键词:南华系层型
文献传递
华南伊迪卡拉纪宏体生物群的古地理分布及意义被引量:9
2009年
伊迪卡拉纪(635—542,Ma)是前寒武纪全球大规模末次冰期(Marinoan)结束后至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一段重要的地质时期,由于受到新元古代气候和环境剧变的影响,真核生物乃至多细胞生物迅速演化、分异,出现显著的适应辐射。中国华南的伊迪卡拉系——震旦系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及其相当地层代表着这一特殊地史时段的沉积,地层记录完整,岩相环境多样,化石产出丰富,是深入研究伊迪卡拉(震旦)纪(Ediacaran/Sinian)地层划分及全球对比、探讨早期多细胞生物起源和辐射的理想地区之一。其中,扬子台地边缘相地层中出露丰富的宏体化石材料,分异显著,具有较为独特的组合面貌。近年取得的研究成果表明华南宏体化石群中也含有澳洲伊迪卡拉生物群和俄罗斯白海生物群的典型分子。作者总结了前人关于华南伊迪卡拉纪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成果;重点展示了近年来开始研究的贵州江口"翁会生物群"、云南"江川生物群"的宏体化石;简要记述了华南伊迪卡拉系中以"庙河生物群"为代表的若干宏体生物群的古地理位置及其宏体化石组合特征,据此提出了华南伊迪卡拉纪丰富多样的宏体生物群基本发育在扬子台地边缘碎屑岩至碳酸盐岩相的过渡带和斜坡带;各生物群宏体化石的组合面貌受沉积微相的制约,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宏体化石记录表明在这一时期,伴随着显著的气候和环境变化,不仅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生物演化事件,比如:多细胞藻类和后生动物普遍开始出现多样化发展,为寒武纪生命的演化辐射奠定了生态基础;而且在华南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浅海生态系统,以浮游和底栖真核藻类为主的海洋初级生产者大量繁盛,尤其是丰富的多细胞藻类可能成为前寒武纪末期至寒武纪早期主要的生烃植物类群。
唐烽高林志王自强
关键词:岩相古地理古生态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