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烽 作品数:77 被引量:623 H指数:16 供职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生物学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宜昌三斗坪地区南华系化学蚀变指数特征及南华系划分、对比的讨论 被引量:59 2006年 化学蚀变指数(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最早作为判别源岩区化学风化程度的指标而提出,随后又应用于对沉积物沉积环境的判定。化学蚀变指数的表达式为CIA=n(Al2O3)/[n(Al2O3)+n(CaO^*)+n(Na2O)+n(K2O)]×100。CaO^*代表硅酸盐中的CaO,n(CaO^*)=n(CaO)-n(CO2,方解石)-O.5·n(CO2,白云石)-10/3·n(P2O5)。化学蚀变指数研究样品的选取极为重要,最佳岩性为细碎屑岩,需要清除成岩过程中钾交代作用的影响。用成分变异指数(ICV)来判别沉积再循环作用和沉积物成分被改造的程度。用A—CN—K三角图解来判别物源区的源岩性质和样品钾交代的特征及其风化趋势。宜昌三斗坪地区南华系CIA研究表明:该区南华系下统莲沱组下部的CIA值在50~65之间(干燥寒冷),上部为65~75之间(温暖潮湿)和顶部为55~60之间(干燥寒冷);南华系上统南沱组的CIA值基本在60~65之间(干燥寒冷),近顶部两个样品的CIA值达70(温暖潮湿)。上述CIA值变化表明本区南华纪经历自老到新由冰期干燥寒冷-间冰期温暖潮湿-冰期干燥寒冷沉积环境的变化过程。本文据此提出了新的扬子古陆南华系新的划分和对比方案。 王自强 尹崇玉 高林志 唐烽 柳永清 刘鹏举关键词:钾交代 新元古代 南华系 莲沱组 安徽休宁陡山沱期后生植物化石的新认识 被引量:26 1997年 本文对中国安徽省休宁地区震旦纪陡山沱期蓝田组的化石资料进行了综述,报道了类似现代某些高等藻类的生殖托化石结构和类似孢子囊裂开的化石结构,以及可能是合子萌发成胚,再发育成底栖固着的藻类成体的个体发育现象,这一现象为进一步探讨高等藻类世代交替的生活历史提供了有益的线索,是后生藻类植物性别分化的宏观化石证据。 唐烽 尹崇玉 高林志关键词:陡山沱期 震旦纪 古植物 浙江江山白垩系一新的蜥脚类恐龙 被引量:20 2001年 记述的巨龙科Titanosauridae一新属种———礼贤江山龙 (Jiangshanosauruslixianensisgen .etsp .nov .)产自浙江江山的金华组下部 ,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的Albian期。化石保存了部分头后骨骼 ,经过与晚侏罗世至晚白垩世蜥脚类化石的对比表明 ,新属的尾椎特征与巨龙科较为相似 ,肩胛骨、乌喙骨与巨龙科中的阿拉蒙龙属 (Alamosaurus)最为接近 ,但新属的前部尾椎较大 ,前凹后突的程度较不明显。新属种保存的背椎和中部尾椎的部分特征与我国晚侏罗世马门溪龙科也很相近。新属种是在我国首次记述的巨龙科化石 ,为研究白垩纪蜥脚类恐龙在我国的演化分布提供了新的材料。 唐烽 康熙民 金幸生 魏丰 吴维棠关键词:早白垩世 蜥脚类恐龙 瓮安生物群中多次分叉的微管状后生动物化石 被引量:8 2006年 在贵州瓮安震旦系陡山沱组中发现多次均等分叉(至少4次)的微管状后生动物化石,其生活习性应为底栖群居,具有很强的无性生殖能力.内部具横隔板及体腔,显示出与已绝灭的刺细胞床板珊瑚类相似,可能为原始的床板珊瑚.这也是迄今为止在瓮安生物群中发现的比较确切的后生动物实体化石,对于研究早期后生动物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刘鹏举 尹崇玉 唐烽关键词:震旦系 瓮安生物群 后生动物 华南伊迪卡拉纪的栉水母动物——“八臂仙母虫”(英文) Some phosphatized spheroidal remains in the Ediacaran Doushantuo Formation,South China,have been interpreted a... 唐烽 尹崇玉 BENGTSON Stefan 刘鹏举 王自强 陈寿铭 高林志文献传递 Ed-Ca过渡期的条带状疑难化石及“金钉子”标志 '雪球事件'以来,早期生命呈现多层次、大规模的加速演化,到寒武纪前夕,生命大爆发达到高潮;在生命剧烈演替的同时,地球环境标志(如碳同位素)也发生着剧烈的漂移,并且与各个生命演化节点相对应。但是在地史上划分最为重要的地质界... 唐烽 陈建书 王约 张世山关键词:遗迹化石 文献传递 蜥脚类恐龙Omeisaurus牙齿的古组织学观察 在国内首次记述并分析了峨眉龙(Omeisaurus)化石牙齿的组织学特征.发现峨眉龙牙齿的釉质层中的磷灰石微晶明显呈分叉簇状分布,且不规则地绞绕弯曲;与较原始的蜥脚形恐龙的釉质、齿质特征进行对比,发现其釉质微晶的大小及分... 唐烽关键词:扫描电镜 文献传递 华南伊迪卡拉纪类水母化石新发现 <正>华南黔东北地区伊迪卡拉系陡山沱组黑色页岩中产出丰富多样的海相底栖宏体化石组合,其中包含两个新属种Kullingia rotadiscopsis sp.nov.和Eoaequorea xingi gen.&sp.no... 唐烽 钟玲 金幸生 郭东辉 尹崇玉文献传递 八臂仙母虫(Eoandromeda octobrachiata)新材料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011年 在中国贵州江口地区陡山沱组新发现的化石材料表明,伊迪卡拉/震旦纪(Ediacaran/Sinian)的宏体化石——八臂仙母虫Eoandromeda octobrachiata的原始生活状态可能为一个较高的圆锥形生命体,具有沿着侧面锥状螺旋排列的八条旋臂。旋臂表面保存有与栉水母动物的栉板可能同源的横向有机质条带,规则排列的旋臂可能与栉板带同源,具有右旋八辐射对称的特征;但是缺乏诸如触手、平衡石、极区构造和两辐射对称等的冠群栉水母类的典型性状,由此,Eoandromeda被解释归属为一类早期的干群栉水母动物。若干精美化石还保存了明显的中央环带,与八条栉板带状的旋臂相联接,和中寒武世栉水母化石的反口面圆环极为相似,推测与神经系统和运动摄食能力的发育有关,表明它有可能具备在近海或远洋浮游掠食的生活方式。在伊迪卡拉/震旦纪早期陡山沱组化石记录中出现八辐射的栉水母类化石,与后生动物种系发生的Planulozoa假设(栉水母动物Ctenophora是刺胞动物Cnidaria+两侧对称动物Bilateria的姐妹群)最为一致。 唐烽 Stefan Bengtson 尹崇玉 高林志关键词:陡山沱组 甘肃昌马地区下沟组孢粉化石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甘肃酒泉西部盆地的下白垩统下沟组属可能受火山活动影响的湖相碳酸盐岩沉积,主要发育一套纹层状富含有机质的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泥页岩,历来被认为是酒西坳陷(玉门油田)'主体原油'的主要烃源岩之一。近年来在其西边的昌马地区下白垩... 唐烽关键词:孢粉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