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福全

作品数:16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大学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理学

主题

  • 9篇密度泛函
  • 9篇泛函
  • 5篇密度泛函理论
  • 5篇泛函理论
  • 4篇谱性质
  • 4篇光谱
  • 4篇含时密度泛函
  • 3篇配合物
  • 3篇激发态
  • 3篇含时密度泛函...
  • 3篇分子
  • 2篇电荷
  • 2篇电荷转移
  • 2篇电子结构
  • 2篇谱特征
  • 2篇子结构
  • 2篇相互作用
  • 2篇敏化
  • 2篇光谱特征
  • 2篇光谱性

机构

  • 16篇吉林大学
  • 3篇吉林化工学院
  • 2篇黑龙江大学
  • 1篇辽宁大学

作者

  • 16篇白福全
  • 13篇张红星
  • 5篇张建坡
  • 4篇周欣
  • 3篇金丽
  • 3篇郑清川
  • 2篇刘涛
  • 2篇陈杰
  • 2篇王会萍
  • 2篇张国
  • 2篇赵增霞
  • 2篇孙磊
  • 1篇王建
  • 1篇孙家锺
  • 1篇郝希云
  • 1篇赵晓杰
  • 1篇潘清江
  • 1篇夏宝辉
  • 1篇杨宝珠
  • 1篇吴阳

传媒

  • 4篇物理化学学报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分子科学学报
  • 1篇Chines...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吉林化工学院...
  • 1篇中国科学:化...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效发光材料[(C^N)2IrL]^+阳离子配合物的结构和光谱特征被引量:2
2011年
从理论上研究了一系列Ir(Ⅲ)[(C^N)2IrL]+[C^N=ppy,L=pzpy(1);C^N=dfppy,L=pzpy(2);C^N=ppy,L=pybi(3);C^N=tpy,L=acac(4);其中ppy=2-苯基吡啶,dfppy=2-(2,4-双氟苯基)吡啶,pzpy=2-吡唑基吡啶,pybi=1-苯基-2-(吡啶基)-1H-苯并咪唑,tpy=2-(4-甲苯基)-吡啶,acac=乙酰丙酮]配合物的结构和光谱特征.分别在B3LYP/LanL2DZ和CIS/LanL2DZ计算水平下优化了它们的基态和激发态结构.计算得到的Ir—N,Ir—C和Ir—O基态键长和相应实验值符合较好.在激发态下,Ir—N和Ir—C键长增加了约0.0003~0.003 nm,而Ir—O键长则缩短了约0.0012 nm.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水平下,结合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得到配合物1~4的最低能的吸收和发射分别出现在398 nm(1),370nm(2),419 nm(3)和437 nm(4)以及511 nm(1),457 nm(2),602 nm(3)和479 nm(4).配合物1,2,4的跃迁属于d(Ir)+π(C^N)→π*(C^N)的电荷转移跃迁,而化合物3的跃迁则归因于d(Ir)+π(C^N)→π*(py-bi)的电荷转移跃迁.这表明此类配合物的吸收和发射主要受前线分子轨道的金属成分控制,同时也受辅助配体L的影响.
张建坡金丽张红星白福全
关键词:电子结构激发态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光谱特征
双咔唑间连接方式不同引起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理论研究
2009年
利用密度泛函方法(DFT)和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方法,在6-31G(d,p)基组水平下优化了咔唑分子和14种双咔唑结构异构体的基态和激发态结构,在此基础上,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在相同基组水平下计算了模型分子的吸收和发射波长及电荷跃迁性质.讨论了双咔唑构型的变化带来的性质上的变化,与实验值相比得到了精确的计算结果.通过双咔唑的前线轨道能量值、电离能和亲和势及重组能的变化,全面研究了不同构型的应用,为实验上的设计和合成提供了思路.
王会萍白福全郑清川赵增霞张红星
关键词:咔唑密度泛函理论含时密度泛函理论重组能
利用DFT方法探究一类自组装[Pt2M4(C≡CH)8](M=Cu,Ag)簇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
2009年
应用TD-DFT(time-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并PCM(polarizable continuum model)模型研究了一类自组装的[Pt2M4(C≡CH)8](M=Cu,Ag)簇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应用DF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方法优化了该簇合物的基态及激发态结构.综合计算结果,得到与试验结果相一致的结构与光谱特点.[Pt2Ag4(C≡CH)8]具有呈D4和D4h对称性的两个稳定的基态几何结构.Pt-M距离预示弱相互作用的存在.Cu-Cu距离大于俩个Cu原子的范德华半径和而Ag-Ag间距与俩个Ag原子的范德华半径和差别不大.激发过程使得Pt…M,Ag…Ag作用增强,虽然Cu…Cu距离也相应缩短,但是其仍大于范德华半径之和.[Pt2Cu4(C≡CH)8]、[Pt2Ag4(C≡CH)8](A)和(B)的最低能吸收在450、365和375nm处,发射在611、431和435nm处.红外可见谱范围内,[Pt2M4(C≡CH)8]的吸收波带都有Cu或Ag成分的贡献,所以没有ILCT或MPtLCT跃迁特征出现(ILCT:intraligand chargetransfer;MLCT:metal-to-ligand charge transfer).由于最低能吸收和发射具有不同的跃迁特征,所以发射不是来自于最低能吸收.[Pt2Ag4(C≡CH)8]簇合物的M…M相互作用在激发态增强,发射光谱具有显著的ILCT特点,这也是[Pt2Ag4(C≡CH)8]的发射波长相对于其对应的同配体前躯体[Pt(C≡CH)4]2?有少许蓝移的原因.
白福全夏宝辉张红星杨宝珠王建孙磊
关键词:电子结构发光性质TDDFT
分子动力学模拟1-丁烯和正丁烷在MCM-22分子筛中的扩散行为被引量:2
2009年
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1-丁烯和正丁烷在MCM-22型分子筛(ITQ-1)中的扩散行为.得到了两种物质在ITQ-1分子筛两个独立孔道中的均方位移曲线、自扩散系数和扩散轨迹.计算结果表明,在温度为400 K时,1-丁烯或正丁烷在十元环孔道中的扩散明显低于在超笼中的扩散,吸附质在超笼的底部和顶部的扩散明显低于在超笼中心的扩散;1-丁烯和正丁烷在ITQ-1分子筛的超笼中两者扩散速率较为相似,而在十元环中,两者的扩散速率差别较大.可以推测,选择性催化主要发生在十元环中.
张国郑清川周欣白福全刘涛张红星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1-丁烯正丁烷
DSSC中敏化剂C206附着锐钛矿TiO2(101)表面上电荷转移过程的理论研究
郝莉白福全陈杰张红星
关键词:DYE-SENSITIZEDSENSITIZER
IrR(CO)(PH_3)_2(mnt)配合物的基态和激发态结构及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应用MP2和CIS方法分别优化了IrR(CO)(PH3)2(mnt)[mnt=maleonitriledithiolate;R=H(1),CH3(2),Br(3)]系列配合物的基态和激发态几何结构.使用TD-DFT方法计算了配合物的吸收和发射光谱.计算结果表明:配合物1~3在430,435及439nm处的最低能吸收均为ILCT/LLCT/MLCT混合跃迁性质,它们的最低能磷光发射和吸收性质相似,发射波长则红移至760,770和800nm.配合物2与1的几何结构、光谱性质都很接近,而配合物3中,由于溴的引入使其基态和激发态几何构型及前线分子轨道成分与1和2有很大不同,进而对其光谱及跃迁性质产生了影响.
吴玉辉周欣王嵩白福全张建坡张红星孙家锺
关键词:激发态溶剂化效应
[Os(N^N)(CO)_2I_2]配合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2013年
采用DFT和TD-DFT方法对一系列锇配合物[Os(N^N)(CO)2I2]的基态和激发态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计算结果显示出,变换配合物1-3的N^N配体,只是些微的影响了基态和激发态的几何结构,但是导致了较大的电子结构的差异.配合物1-3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主要由Os原子和CO配体共同占据,而三个配合物的最低空轨道(LUMO)都占据在N^N配体上.因此三个配合物的最低能吸收(488(1),474(2)和559 nm(3))被指认为MLCT/LLCT混合电荷转移跃迁.并且,1-3的最低能发射分别位于585、557和611 nm,具有3[π*(N^N)→d(Os)]和3ππ*(3MLCT/3LLCT)的混合跃迁特征,这和最低能吸收的跃迁特性相一致.
金丽张建坡李岩郝希云孙秀云白福全
关键词:TD-DFT
理论研究Ag/MPH/TiO_2体系的SERS光谱化学增强机理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Ag/对巯基苯酚(MPH)/TiO2体系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化学增强机理.分别研究了Ag13/MPH和Ag13/MPH/TiO2复合物在514.5nm激发波长下的拉曼光谱,发现由于TiO2的引入,发生了非完全对称振动模式峰选择性增强的现象.通过对电荷转移复合物基态和激发态的指认,发现当激发波长大于MPH-TiO2电荷转移复合物的光学吸收阈值(635nm)时,该体系内将发生从Ag到MPH-TiO2部分的光诱导电荷转移现象.SERS光谱中b2模式的选择性增强,来源于相应振动模式与电荷转移跃迁的耦合(Herzberg-Teller机制).我们的理论结果不仅支持了实验现象,并且明确界定了电荷转移复合物,对于该体系存在的光依赖SERS现象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理论阐述.
孙磊白福全张红星
关键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密度泛函理论电荷转移复合物
高效磷光[Ru(terpy)(phen)X]+配合物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2011年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三个混合配体的Ru(n)配合物[Ru(terpy)(phen)X]+(terpy为2,2',6',2″-三联吡啶,phen为1,10-邻二氮杂菲,x为-c=CH(1)、CI(2)和cN(a))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分别在B3LYP/LanL2DZ和UB3LYP/LanL2DZ水。平下优化了它们的基态和激发态结构.在TD—DFT计算水平下结合极化连续介质模型得到了它们在CH3CN溶液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计算得到的Ru-C、Ru—N和Ru—Cl基态键长与相应实验值符合的较好.研究结果表明,1和2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由Ru原子和单齿X配。体占据,而3则占据在Ru原子和三联吡啶配体上,此时它们的最低窄轨道都是π(terpy)型轨道.因此,1和2在688和631nm的最低能吸收属于[dyz(Ru)+π/p(X)]→[π*(terpy)]的跃迁伴有MLCT/XLCT特征,而3在529am吸收归因于[dyz(Ru)+π(terpy)]→[π*(terpy)]的跃迁具有独特的MLCT和ILCT特征.计算得到的三个配合物的磷光发射分别位于1011nm(1)、913nm(2)和838nm(3),它们与其相对应的最低能吸收有相似的跃迁特征.通过调节单齿配体的电子捐赠能力可以改变此类配合物的最低能吸收和发射的跃迁.
金丽张建坡张红星白福全
关键词:光谱特征密度泛函计算
一类[Os^(Ⅱ)(CO)3(tfa)(L)](L=O^O,O^N,N^N)配合物的结构和光谱特征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以及B3LYP方法和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方法分别优化了一系列[Os(II)(CO)3(tfa)(L)](tfa为三氟乙酸;L=O^O(1),O^N(2),N^N(3),其中O^O为六氟乙酰丙酮,O^N为羟基喹啉,N^N为3-(三氟甲基)-5-(2-吡啶基)吡唑)配合物的基态和激发态结构.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结合极化连续溶剂化模型(PCM)计算了配合物在CH2Cl2溶液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几何结构参数和相应的实验值符合得非常好,激发态几何构型相对基态变化较小,这与实验上观察到的较小的斯托克斯频移现象一致.配合物1-3的最低能吸收分别在342、431和329nm,其磷光发射分别在521、638和488nm.配合物1-3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空轨道主要表现为L配体的π和π*轨道特征,所以它们的最低能吸收归属于π-π*电荷跃迁,并混有少量的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跃迁(MLCT)和配体之间电荷跃迁(LLCT)微扰,且其高能吸收也表现为配体内部(IL)和配体间(LL)的电荷跃迁.此外,它们的磷光发射和吸收有相似的跃迁特征.
张建坡周欣白福全张红星
关键词:含时密度泛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