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攀

作品数:41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郑州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9篇先天
  • 9篇先天性
  • 9篇儿童
  • 8篇小儿
  • 7篇蛋白
  • 7篇蛋白质
  • 7篇血清
  • 7篇白质
  • 6篇先天性巨结肠
  • 6篇结肠
  • 6篇巨结肠
  • 6篇骨折
  • 5篇新生儿
  • 5篇细胞
  • 5篇细胞瘤
  • 5篇母细胞
  • 5篇母细胞瘤
  • 5篇标记物
  • 4篇血清蛋白
  • 4篇血清蛋白质

机构

  • 38篇郑州大学第一...
  • 5篇郑州大学
  • 1篇天津医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三...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1篇秦攀
  • 26篇王家祥
  • 17篇刘秋亮
  • 14篇张大
  • 13篇杨合英
  • 10篇陈新让
  • 10篇张蛟
  • 7篇赵伟
  • 7篇范应中
  • 5篇岳铭
  • 5篇刘鑫
  • 4篇张谦
  • 4篇樊玉霞
  • 4篇贺晓
  • 4篇杨林
  • 4篇王义生
  • 4篇潘俊涛
  • 4篇高静
  • 3篇常建民
  • 3篇高剑波

传媒

  • 7篇中华小儿外科...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秦攀
新生儿与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院内筛查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总结近期院内0-36个月的新生儿与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筛查情况,形成规范的新生儿与婴儿DDH筛查流程。方法我院出生新生儿由产科医师进行DDH的初步筛查,儿内科0-36个月住院患儿及儿外科0-36个月的门诊就诊患者分别由儿科医师、儿外科医师进行DDH的初步筛查,可疑或异常者转诊至我院儿童骨科复筛,由儿童骨科医师对转诊儿童再次进行临床检查,并行双髋关节B超或者X线片进一步检查,可疑者定期复查直至确诊或排除。结果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筛查婴幼儿22 396例,2699例行髋关节B超筛查,B超检查可疑和异常591例(755髋)转诊到儿童骨科。可疑患儿中61例(89髋)Ortolani或Barlow试验阳性,94例(131髋)骨盆正位X线片显示髋臼发育不良,最终76例(121髋)确诊为DDH。其中男21例(29髋),女55例(92髋);左91髋,右30髋;1-6个月13例(其中新生儿3例)1.95‰(13/6676),7-18个月49例7.09‰(49/6909),19-36个月14例1.59‰(14/8811),76例明确诊断DDH患儿中,7-18个月者49例,占64.47%;DDH的发病率为3.39‰(76/22 396)。结论本次筛查对象是0-36个月的新生儿与婴幼儿,这种筛查模式实现了对儿童DDH的早发现、早诊断,形成了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规范筛查流程。
刘秋亮王义生刘玉峰张梦真高剑波常建民田培超张永高贺晓陈新让王家祥秦攀范应中高敬尧汪奇史龙彦张蛟
关键词:髋关节新生儿筛查髋关节发育不良
血清蛋白质标记物检测在先天性巨结肠诊断和根治术疗效判断中的应用
2009年
先天性巨结肠症是小儿外科常见消化道畸形,以腹胀、便秘为临床特点,发病率约1:5000。现阶段关于本病的研究多集中于基因致病方面,对其血清标志物的研究还极少。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nion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a, SELDITOF-MS)技术是研究蛋白表达的最新手段,人们应用该技术寻找肿瘤相关性蛋白标记物。
王家祥杨林刘秋亮秦攀赵鸽贾佳杨合英范应中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症蛋白质标记物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疗效判断
应用皮牵引并骨盆截骨联合股骨近端短缩截骨一期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
: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2~5岁之前未经治疗的44例(59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采用术前持续皮牵引的一期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共44例(59髋),男9例,女35例;右髋30例,...
陈新让刘秋亮秦攀
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截骨手术
儿童食管重复畸形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食管重复畸形又称先天性食管囊肿,是较少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发病率为1/8000,仅占消化道重复畸形的10%~15%。临床表现主要是以吞咽困难、恶心呕吐为主的消化道症状和以呕吐物误吸造成的咳嗽、喘憋等呼吸道症状,其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囊肿生长的部位、大小、速度及压迫食管腔和气管腔的狭窄程度。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是临床检查的首选方法,胃镜、胸部CT和胸腔超声检查均可辅助诊断,
秦攀翟冉冉王家祥杨合英张大岳铭
关键词:食管重复畸形先天性食管囊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消化道重复畸形儿童
应用SELDI-TOF-MS对先天性巨结肠血清蛋白质标记物检测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建立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血清蛋白质,筛选特异的蛋白质标记物,构建用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早期筛选及普查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方法应用蛋白质指纹图谱分析仪(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测定62例血清标本(先天性巨结肠患儿42例,健康儿童20例),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支持向量机分析数据。结果筛选出3个m/z位于3221.7、5639.2、6884.2的蛋白质标记物构建用于先天性巨结肠早期筛选及诊断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经留一法交叉验证,区分先天性巨结肠和正常小儿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100%。结论应用SELDI-TOF-MS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支持向量机构建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在早期筛选及普查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诊断中较以往的传统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张谦单岩王家祥秦攀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症蛋白质指纹图谱
单臂外固定架Ⅰ期治疗多发伤儿童股骨干骨折的Ⅰ临床疗效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架Ⅰ期治疗多发伤儿童股骨干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多发伤并股骨干骨折儿童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闭合或切开复位后,采用单臂外固定架固定,术后4—6周部分负重,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结果随访结果表明,26例患儿无关节僵直及肌肉无力,无深部感染,无再骨折,无断钉和螺钉拔出,骨折愈合良好,愈合周期为6周-6个月。随访6—24个月,下肢轻度短缩、旋转畸形4例,钉道感染3例,对日常活动无影响。结论单臂外固定架Ⅰ期治疗多发伤儿童股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早期功能锻炼、降低并发症、近期疗效肯定等优点。
秦攀刘秋亮陈新让王家祥孟长涛王楠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外固定架骨折固定术儿童
尺骨斜行截骨成角延长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1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尺骨斜行截骨后成角延长联合金属截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4例陈旧性孟氏骨折患儿,采用尺骨斜行截骨成角延长术将尺骨畸形明显部位斜行截断,矫正尺骨成角及短缩畸形;并应用金属截骨板固定,将桡骨头切开复位后探查修复或重建环状韧带;术后根据Mackay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随访12-16个月,桡骨头均无再脱位,肘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疗效优10例,良4例。结论尺骨斜行截骨成角延长术联合金属截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疗效确切,可有效恢复肘关节功能、改善前臂旋转及屈曲活动受限。
高敬尧刘秋亮张蛟史龙彦秦攀陈新让汪奇王家祥
关键词:孟氏骨折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儿童骨关节感染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儿童骨关节感染(OA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1-01—2022-10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拟诊为OAI的2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送检标本为外周血标本,15例为开放性手术标本。所有标本均进行常规培养和mNGS检测。以最终临床诊断标准为依据,比较常规培养和mNGS对OAI的诊断效能,并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和标本类型对二者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根据最终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OAI患儿21例,4例为非OAI。mNGS检测用时(109.1±18.7)h(范围:72~168 h),常规培养为(29.7±8.6)h(范围:24~48 h)。mNGS检测阳性16例,假阳性1例,敏感度为76.2%,特异度为75.0%;常规培养阳性5例,敏感度为23.8%,特异度为100.0%。二者病原体检测用时、敏感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在标本送检前行抗生素治疗的13例患儿中,mNGS检出率76.9%,常规培养检出率为23.1%;在14例手术标本中,mNGS检出率为71.4%,常规培养检出率为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OAI的病原体诊断中,mNGS具有较高的敏感度,检测用时短,且检出率受既往抗生素治疗的影响更小。
马健高静秦攀
关键词: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金黄色葡萄球菌
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儿,并将肱骨近端骨折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儿实施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将两组肱骨近端骨折患儿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肱骨近端骨折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2.01±1.33)月、手术时间(50.23±1.28)min、住院时间(12.45±0.58)d、治疗总费用(5428.11±150.45)元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仅能缩短患儿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还能减少治疗总费用,减轻患儿家属经济负担,提高治疗效果。
张蛟秦攀赵伟高静罗先勇
关键词:克氏针内固定肱骨近端骨折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