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课堂中成长——2009年衢州市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比随感
- 2009年
- 2009年5月20~21日,衢州市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在衢州二中举行,来自省级重点中学的11名选手参加了角逐,可谓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作为此次活动的评委,笔者不仅领略了选手们在课堂中的精彩表现,而且透过课堂教学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评比课到底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 蒋维云包朝龙
-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教学评比随感百花齐放
- 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情景的创设被引量:7
- 2008年
- 良好的学习情景能吸引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和研究的化学世界。情景创设要遵循目的性、全体性、全程性、发展性、真实性等原则。情景创设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做实验产生奇特现象、介绍科学发现史、列举"常见而不知"的真实事例、呈现生活中奇怪的现象、播放突发性化学事件、由旧知识的拓展引出"错误"等。
- 毛杨林包朝龙蒋维云林晓华赵丰平
- 关键词:情景创设高中化学
- 《有机化学基础》应该成为核心素养发展的高地被引量:2
- 2023年
- 从高中化学课程的整体系统看,《有机化学基础》是收官模块,该模块教学应该成为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高地.从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发展看,《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教学应该成为促进学生将反应原理和结构模型迁移运用的实践平台,以实现化学学科认识方式的飞跃发展.《有机化学基础》的教学内容既丰富又独特,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素材、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深入知识的"意义系统",更好地发挥该模块的育人价值.
- 蒋维云陈进前
- 关键词:有机化学基础化学教学
- 演示实验要以真实为前提——“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引发的思考被引量:2
- 2012年
- 2011年11月,我市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举行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教学内容为《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在比赛中,参赛教师有的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有的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式,有的采用以实验为载体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方式.比赛场景精彩纷呈。在评委点评和教师讨论互动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提出了质疑:还原产物黑色固体到底是不是铁?活动后,我们继续组织部分教师对此质疑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引发了有关实验教学有效性的讨论。
- 蒋维云
- 关键词:一氧化碳氧化铁化学课堂教学探究式教学教学有效性
-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试题命制分析
- 2023年
-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凝练了高中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以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的命题原则。主要以2023年6月浙江化学选考试题为例,拟探讨近年浙江省化学选考试题的设计特点及在核心素养方面的考查,围绕化学试题的命制思想和理念,提出对高中化学教学和复习合理化、建设性的建议。
- 蒋维云
- 关键词:试题命制
- 谈新教师专业成长期的发展策略
- 2013年
- 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笔者发现刚入行的部分新教师在自己的专业发展上往往急功近利,想走捷径找偏门,在较短的时间里成名成家。而在现实中,很多新教师往往欲速则不达,常常为不能适应教学的要求而烦恼不已。在教研活动中,新教师和笔者谈论较多的也是专业成长的问题。
- 蒋维云
-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期教研活动新教师急功近利教学
- 课堂精彩缘于对细节的关注——听“有了暖宝宝,冬天不再冷”一课后的思考被引量:2
- 2010年
- 在高中新课程教学调研中,面对一堂堂精彩的课,每每听到一些重要的节点(关键事件)都能带给我们极大的快乐,产生美好的体验。这些体验让我们惊奇、欣喜、感触良多,产生新的认识与领悟,每一次用心品评一个平常的教学细节,让我们真正领悟了课堂的真谛和教师的责任,从而进入专业领域的另一种境界。
- 蒋维云包朝龙
- 关键词:课堂课后冬天教学调研教学细节
- 提高高中文科学生化学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
- 2008年
- 在近几年的教研活动中,我们了解到,不管是省重点高中还是农村高中,在文科学生的化学教学中都存在诸多问题,如:从教学思想认识来看,教师对文科学生化学教学重视不够,学生学习化学意识不浓,普遍观点是文科学生高考不考化学,只要高中会考通过就行,因此在化学学习中较少投入时间和精力;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上课通常缺少情境创设、兴趣激发,学生一般只是被动地听讲,只会接受知识结果,不能认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学生接受的知识来看,教师教授的多为书本知识,联系生产、生活、科技的不多,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就更少,有的学校甚至不做实验;
- 蒋维云
- 关键词:文科学生化学教学教学效率知识形成教研活动
- 立足课本夯基础 同化迁移育素养--以钠为例谈元素化合物的选考复习被引量:1
- 2023年
- 元素及其化合物是化学的血液,命题的载体。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教学,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选考真题”为导向,“构性相依”为统领,引导学生运用同化类比、拓展迁移的思维方式,温故知新,开拓视野,形成结构化的知识关联;运用微观探析、理论分析的认识方式知其所以然,形成结构化的认知思路;运用实验探究、证据推理的手段证实证伪,确保对物质性质认识的科学性,提升核心观念的结构化水平。
- 蒋维云
- 关键词:复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