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彩云

作品数:30 被引量:229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成像
  • 10篇磁共振
  • 10篇磁共振成像
  • 8篇肿瘤
  • 7篇影像
  • 7篇病理
  • 5篇细胞
  • 4篇血管
  • 4篇影像学
  • 4篇细胞瘤
  • 4篇扩散
  • 4篇扩散加权
  • 4篇病理对照
  • 3篇胰腺
  • 3篇影像学表现
  • 3篇扩散加权成像
  • 3篇加权成像
  • 3篇间质
  • 3篇X线
  • 2篇星形

机构

  • 29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9篇袁彩云
  • 20篇卢光明
  • 8篇张宗军
  • 7篇王中秋
  • 7篇黄清玲
  • 5篇张龙江
  • 5篇季学满
  • 3篇吴正参
  • 3篇朱虹
  • 3篇许静
  • 3篇刘珍娟
  • 3篇张志强
  • 3篇田迎
  • 3篇郑玲
  • 3篇吴江
  • 2篇毕俊
  • 2篇陈英鑫
  • 2篇刘文
  • 2篇肖朝勇
  • 2篇史红媛

传媒

  • 5篇医学研究生学...
  • 3篇放射学实践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医疗卫生装备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诊断
目的:脑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种少见脑膜间质起源的肿瘤,本文报告22例,并结合文献,探讨其MRI表现,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材料和方法:22例患者10例为男性,女性12例,平均年龄461岁(17~65岁)。采用GE signa...
张宗军袁彩云季学满卢光明
关键词: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MRI表现
MSCTA多种后处理方法对椎动脉病变的诊断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angiography,MSCTA)观察椎动脉的常见病变,探讨其发病部位、原因及CTA表现,并比较几种常见三维后处理技术对椎动脉病变显示的优缺点。方法128例临床怀疑有椎动脉病变的病人,其中男性72例,女性56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58.5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昏、眩晕者92例,头痛者79例,颈部疼痛者55例,上肢麻木者23例,听力减退者9例,视力减退者7例,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者75例。行16层螺旋CTA检查,然后应用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透明化容积重建(hyalinize volume rendering,h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n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等三维后处理技术对椎动脉进行观察,统计分析椎动脉迂曲、管腔变细、管腔局限性狭窄、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管腔闭塞、动脉瘤和起源变异等8种常见病变的发病部位、原因及各种成像技术的发现率。其中27例在CTA检查后2周内行DSA检查。结果128例病人,256条椎动脉,共发现椎动脉迂曲80条;椎动脉变细42条;管腔局限性狭窄28条,其中23条(82.1%)为粥样硬化斑块所致,5条(17.9%)为骨质压迫所致,14条(50.0%)发生在椎前部,5条(17.9%)发生在横突部,9条(32.1%)发生在颅内部;管壁非钙化斑块15条,曲面重建观察到14条;管壁钙化斑块8条,均被MIP和曲面重建发现,透明化VR发现0条;管腔闭塞5条,均发生在椎前部;椎动脉瘤3条,均发生在颅内部;起源变异4条,均为左侧椎动脉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27例(54条椎动脉)既行CTA又行DSA检查的对照分析显示,CTA对椎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94.7%,准确度为90.7%。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椎动脉常见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各种后处理方法对不同病变的显示各有优缺点,宜结合观察。
孙志远卢光明储诚奇袁彩云张玥玥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后处理
脑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脑节细胞胶质瘤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对13例脑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资料并结合其临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全部为单发。幕上12例,幕下1例。额叶5例,颞叶4例,顶叶2例,额颞叶、延颈髓各1例。其中11例为原发性肿瘤,2例为复发。4例肿瘤脑回样分布,6例呈椭圆形,3例呈不规则生长。T1WI为均匀低信号或等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或混杂信号,T2水抑制像上肿瘤边缘和实性呈高信号,其他部分呈等偏低信号。肿瘤内有壁结节4例,扩散加权像(DWI)上呈低或等偏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呈ADC值升高。瘤周境界较清,多数病例水肿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后肿瘤不强化、轻度强化,也有不规则强化。结论:节细胞胶质瘤MRI较有特征性,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黄清玲张宗军卢光明袁彩云
关键词:节细胞胶质瘤磁共振成像临床病理
十二指肠脂肪瘤一例被引量:3
2008年
袁彩云李苏健孔卫东
关键词:十二指肠脂肪瘤上腹饱胀病例资料俯卧位餐后
先天性孤立肾,子宫、阴道缺如合并盆腔巨大错构瘤一例被引量:2
2008年
黄清玲卢光明袁彩云
关键词:先天性孤立肾子宫错构瘤盆腔静脉肾盂造影月经未来潮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扩散加权成像与病理学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常规MRI、MR扩散加权成像(DWI)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5例幕上PNET患者,分析肿瘤的常规MRI、DWI表现及病理资料。定量测定肿瘤实质和对侧正常脑白质区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者平均ADC值的差异。结果:肿瘤多数位于大脑皮层下,平均最大直径5.7cm。肿瘤多呈类圆形和分叶状、边界清晰。肿瘤实质在T1WI呈稍低信号或中等信号;T2WI呈中等信号或稍高信号。13例肿瘤内见不同程度的坏死囊变区,2例肿瘤内见小点片状出血。增强扫描肿瘤实质不同程度的强化,肿瘤周围无明显水肿或水肿较轻;1例肿瘤沿脑脊液播散,1例肿瘤沿室管膜播散。DWI上7例肿瘤实质呈不均匀性等高信号,4例呈较均匀性高信号,ADC图上9例肿瘤实质呈低信号,2例呈稍低信号。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为0.72×10-3mm2/s,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平均ADC值为0.86×10-3mm2/s。肿瘤实质较其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平均AD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4,P<0.05)。病理上肿瘤细胞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染色深,核分裂象多见,细胞浆少,界限不清;肿瘤细胞排列密集,呈束状或巢片状分布。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示神经元分化的突触素阳性,表示胶质细胞分化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多数肿瘤有神经元、胶质细胞双潜能分化。结论:幕上PNET的病理基础决定其在常规MRI、DWI的特征性表现,肿瘤实质在DWI表现为高信号和ADC值减低,与其密集的细胞构成及细胞核与细胞浆比值高有关。
季学满张宗军卢光明印洪林袁彩云张志强
关键词:脑肿瘤神经外胚瘤磁共振成像
胰腺类癌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胰腺类癌是极为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笔者回顾性分析了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类癌并复习国内外文献,以CT表现与病理的关系为重点进行分析。
吴江王中秋朱虹徐艳袁彩云刘珍娟吴正参
关键词:病理对照分析胰腺类癌CT表现低度恶性肿瘤病理证实
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分析小肠间质瘤的影像学特点,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小肠间质瘤CT的特点。并与临床病理学的表现进行对照。结果21例患者共检出病灶25个,18例为单发,3例多发。以空肠较常见(11/25)。4例良性肿瘤直径1.5~3.5 cm,均为单发病灶。良性肿瘤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的均匀软组织密度影,直径均小于4.0 cm,增强后均匀轻度强化。17例恶性肿瘤共21个病灶,每例均有1个病灶直径均大于4.0 cm,多为腔外生长,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肿瘤常出现囊变坏死,瘤内可见气体或有口服对比剂,以及形成气液平,增强扫描呈环形或不规则强化,囊变坏死区不强化。肿瘤可转移至肝脏。以肿瘤直径是否大于4.0 cm评价肿瘤的良恶性,本组准确率可达100%。结论小肠间质瘤在CT上有一定特征性,多表现为腔外或混合性生长的肿块,瘤内可见气体密度或对比剂影。CT可作为诊断小肠间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黄清玲卢光明张龙江王中秋袁彩云
关键词:小肠间质瘤病理对照
人源可溶性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在大肠埃希菌中的类泛素蛋白融合表达及鉴定
2013年
目的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 belonging to the TNF family,BAFF)作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ng factor,TNF)家族的成员,在B细胞增殖和成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缺陷和过表达均能引起机体免疫失衡,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获得纯化BAFF蛋白对研究其功能尤为重要。文中采用类泛素蛋白(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融合表达系统,构建pET28a/SUMO-BAFF表达载体,经诱导表达和酶切获得纯度较高的人源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human soluble BAFF,hsBAFF)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调节作用奠定了基础。方法 Over-lap PCR方法连接hsBAFF和SUMO基因,构建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T28a/SUMO-BAFF,测序鉴定后转化至大肠埃希菌,经半乳糖苷诱异剂(isopropul-beta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表达和Ni2+-IDA Sepharose CL-6B亲和层析柱纯化蛋白SUMO-hsBAFF,后经SUMO特异性蛋白酶切割和Ni2+-IDA-Sepharose CL-6B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hsBAFF蛋白。结果测序证实pET28a/SUMO-BAFF表达载体构建成功,SDS-PAGE与Western blot鉴定获得纯化的融合蛋白SUMO-hsBAFF和经酶切后高纯度的蛋白hsBAFF。结论 SUMO融合表达系统能获得高表达的可溶性目的蛋白,纯化过程简单、高效,为进一步研究蛋白质结构和药物开发奠定基础。
田迎袁彩云许静卢光明郑玲
关键词: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大肠埃希菌
脑静脉窦血栓的常规MRI及MR扩散加权成像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脑静脉窦血栓(CVST)的诊断价值,评价栓塞静脉窦的扩散信号表现预测治疗后对应的静脉窦再通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CVST的常规MRI、MR静脉成像和DWI表现。以首次DWI检查栓塞的静脉窦表现分高信号组、等或低信号组,随访28例76支栓塞的静脉窦再通情况,两组间的完全再通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常规MRI和MR静脉成像发现32例CVST。5例单支静脉窦受累,8例2支静脉窦受累,13例3支静脉窦受累,4例4支静脉窦受累,2例5支静脉窦受累。86支CVST中,61.6%在T1WI呈高信号,47.7%在T2WI呈高信号,46.5%在T2FLAIR呈高信号,32.6%在DWI呈高信号。首次DWI检查25支栓塞的静脉窦呈高信号者,随访检查7支静脉窦完全再通,10支静脉窦部分再通,8支静脉窦仍见阻塞。首次DWI检查51支栓塞的静脉窦呈等或低信号者,随访检查36支静脉窦完全再通,9支静脉窦部分再通,6支静脉窦仍见阻塞。DWI检查栓塞的静脉窦呈高信号者较无高信号者,随访复查栓塞的静脉窦完全再通率减低,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P<0.05)。结论:CVST患者已行常规MRI检查时,DWI检查不具有补充的诊断价值。DWI检查CVST呈高信号者,提示栓塞的静脉窦再通机会减低。
季学满张宗军毕俊卢光明张志强袁彩云
关键词:颅内血栓形成脑静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