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晓莉

作品数:44 被引量:168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电气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5篇细胞
  • 15篇淋巴
  • 14篇淋巴瘤
  • 11篇白血
  • 11篇白血病
  • 9篇粒细胞
  • 7篇细胞淋巴瘤
  • 7篇粒细胞白血病
  • 7篇金淋巴瘤
  • 7篇霍奇金
  • 7篇霍奇金淋巴瘤
  • 6篇早幼粒细胞
  • 6篇非霍奇金
  • 6篇非霍奇金淋巴...
  • 5篇血液
  • 5篇文献复习
  • 5篇疗效
  • 5篇骨髓
  • 5篇复习
  • 4篇血液病

机构

  • 37篇河南省人民医...
  • 7篇郑州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平顶山市第一...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 1篇开封市中心医...

作者

  • 44篇袁晓莉
  • 32篇朱尊民
  • 31篇张茵
  • 20篇姜丽
  • 20篇杨靖
  • 19篇雷平冲
  • 18篇郭建民
  • 13篇马荣军
  • 11篇王臻
  • 9篇张琳
  • 9篇臧玉柱
  • 8篇刘忠文
  • 7篇王同保
  • 6篇陈玉清
  • 6篇孙恺
  • 6篇杨世伟
  • 4篇马保根
  • 4篇商保军
  • 4篇时杰
  • 4篇邱录贵

传媒

  • 10篇中华血液学杂...
  • 7篇白血病.淋巴...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四届中国医...
  • 1篇第十次全国淋...
  • 1篇第17次全国...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4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PA对原代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TPA对原代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及白血病细胞的分化潜能,并进一步探讨TPA和维甲酸协同作用机制,该课题采用体外培养人原代白血病细胞用TPA及联合维甲酸等,从形态学、细胞化学及免疫表形方面,分析TP...
袁晓莉
关键词:原代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TPA
间充质干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01/2008-01期间有关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MSC,HSCT",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2000-01/2008-01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并查阅与干细胞实验研究有关的书籍。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要求的有关文章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间充质干细胞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影响的研究。②造血干细胞移植机制的相关性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文章。共收集到66篇相关文献,2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临床资料显示,两者共移植安全可行,可提高移植效果,降低近期死亡率。但其确切效果还需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实验进一步证实。
袁晓莉郝牧邱录贵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
TPA对原代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TPA对原代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方法:取28例白血病患者原代白血病细胞,分别应用TPA、RA和TPA联合RA进行药物干预培养,用MTT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活力,并观察细胞形态学和组织化学变化。结果:干预培养的原代白血病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TPA组和TPA+RA组的28例白血病细胞均在12 h^48 h后出现聚集现象。23例ANLL细胞中TPA组19例出现细胞贴壁和胞质丝状突起,TPA+RA组22例出现细胞贴壁和丝状突起。TPA组和TPA+RA组的NAE活性增强。5例ALL均出现细胞聚集反应,NAE染色阴性。结论:TPA可以抑制体外原代急性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和增生,并有促使其向单核巨噬细胞分化作用,联合应用RA其抑制效果更明显。
袁晓莉宋永平魏旭东韩正涛蒋东霞周健
关键词: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
蛋白酶体抑制剂对骨髓瘤骨病患者血清骨代谢物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对骨髓瘤骨病(MBD)血清骨代谢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同工酶(TRACP-5b)、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及维生素D3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新诊断的MBD患者68例,均给予以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治疗,检测治疗前、治疗4个和8个疗程后患者血清TRACP-5b、β-CTX、PINP、维生素D3浓度及影像学变化。结果TRACP-5b、β-CTX和维生素D3在患者治疗4个(68例)和8个疗程(63例)后都较治疗前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NP治疗前浓度为(78.1±44.9)ng/L,4个疗程后为(94.5±56.1)n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1,P=0.063),8个疗程后升高至(173.3±80.5)n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72,P<0.001)。治疗前影像学骨病分级≥3级的患者比例为66.2%,4个疗程后降至60.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9,P=0.477);8个疗程后降至44.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0,P=0.012)。8个疗程后,可评估患者63例,其中治疗有效者50例,无效者13例,有效组患者血清PINP浓度为(190.7±78.5)ng/L,高于无效组(106.5±47.3)ng/L(t=5.762,P<0.001),维生素D3浓度为(11.7±4.8)μg/L,低于无效组(15.6±5.5)μg/L(t=-2.478,P=0.016),骨病分级≥3级的患者比例为38.0%,也低于无效组的69.2%(χ^2=4.076,P=0.044),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血清TRACP-5b和β-CT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蛋白酶体抑制剂为主的方案治疗后,MBD患者血清中反映破骨细胞活性的TRACP-5b、β-CTX和维生素D3减低,反映成骨细胞活性的PINP升高,影像学骨病分级下降。
马荣军杨世伟袁晓莉姜丽杨靖王臻张茵雷平冲张琳商保军程琳娜朱尊民
关键词:硼酸盐维生素D3
多部位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报道被引量:6
2011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2003年4月因右侧锁骨疼痛在外院行锁骨穿刺活检,结果显示为嗜伊红肉芽肿,行右锁骨切除术,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为嗜酸性肉芽肿,免疫组织化学CD1a、CD4、
白萍萍马保根张茵时杰袁晓莉
关键词:嗜酸性肉芽肿
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HB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精准诊治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6年7月313例初诊NHL患者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HBV血清学标志物,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HBVDNA(〉1×10^5拷贝/ml为高拷贝组,1×10^3-〈1×10^5拷贝/ml为低拷贝组),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HBV感染与预后的关系,并与普通人群HBV检出率(来源于全国HBV血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对比。结果①NHL患者组HBsAg阳性率为12.5%(39/313),高于普通人群的7.2%(χ^2=14.596,P〈0.001);HBV既往感染者(HBsAg阴性但HBcAb阳性)114例(36.4%),发生率较普通人群(34.1%)略高。②HBsAg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B细胞型(87.2%对70.3%,P=0.027)、Ann Arbor分期Ⅲ-Ⅳ期(69.2%对34.6%,P〈0.001)、IPI评分3-5分(74.4%对50.0%,P=0.004)、LDH水平升高(79.5%对47.8%,P〈0.001)、肝脏受累(45.5%对31.7%,P=0.006)患者的比例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HBV既往感染组(114例)与非感染组(160例)比较,Ann Arbor分期Ⅲ-Ⅳ期(P:0.023)、IPI评分3-5分(P=0.035)患者的比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④HBV DNA阳性组(30例)与阴性组(71例)比较,Ann Arbor分期Ⅲ-Ⅳ期(P=0.011)、IPI评分3-5分(P=0.03)、LDH水平升高(P=0.025)及肝脏受累(P〈0.001)患者的比例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1×10^5拷贝/ml为界将30例阳性组患者划分为HBV DNA高拷贝组(23例)和低拷贝组(7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上述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NHL患者的HB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HBV感染和B细胞型NHL关系更密切;合并HBV感染、HBVDNA阳性患者Ann Arbor分期晚、IPI评�
张令袁晓莉姜丽杨靖郭建民时杰雷平冲张茵朱尊民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肺活检在血液病患者肺部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血液病患者经皮肺活检在肺部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8例血液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或化疗后出现发热并伴发有肺部结节影、团块影在临床诊断不清时,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活检。对每个病变组织取材2次,活检结束后在CT下对活检后的肺组织进行再次扫描,观察肺组织有无出血及气胸的发生,活检的肺组织做细菌培养,同时进行HE染色、抗酸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TB—DNA、六胺银等检查。结果28例患者中男24例,女4例,中位年龄40(15~77)岁。血常规检查:HGB〉110g/L3例,90~110g/L9例,60~89∥L12例,〈60g/L4例;wBC〉10X10’/L8例,(4~10)×10’/L6例,〈4X10’/L14例;PLT〉100×10’/L14例,(50—100)×10’/L5例,〈50X10’/L9例。胛轻度延长4例,API]r轻度延长3例,纤维蛋白原低于正常值者3例。肺部CT检查:单纯右肺病变4例,左肺病变4例,双侧肺部病变20例。28例患者肺活检确诊为真菌感染8例,确诊为结核菌感染3例,肺腺癌1例,淋巴瘤肺浸润1例,白血病肺部浸润1例,表现为炎性改变无特异性诊断价值14例。肺活检过程中患者出现气胸4例(轻中度3例,重度1例),重度者在CT引导下抽气后好转。穿刺后出现轻度咯血3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对于血液病患者,当肺部周围组织有点片影、结节影、临床诊断不清、凝血功能基本正常、血小板计数不是极低时,行肺组织活榆县宅伞的.有利于旱期明确诊断。
袁晓莉朱尊民张茵雷平冲王臻郭建民杨靖臧玉柱刘忠文王同保陈玉清马保根
关键词:肺活检血液病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CD8^(+)T细胞SLAMF6表达与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初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6(SLAMF6)表达与穿孔素、颗粒酶B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初诊SAA患者的血常规及骨髓象等指标并采集外周血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初诊时及治疗结束后半年[移植11例,免疫抑制治疗(IST)21例]的标本中CD8^(+)T细胞SLAMF6表达量、穿孔素及颗粒酶B分泌量。采用Pearson法分析临床指标与标本检测结果相关性,并以10名健康人的外周血标本(正常对照组)及13例初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MDS/PNH)患者(MDS/PNH组)为对照进行SLAMF6表达量、穿孔素及颗粒酶B分泌量的比较。结果(1)初诊时:SAA组SLAMF6表达量为(56.40±6.37)%,明显低于正常组的(84.34±5.81)%和MDS/PNH组的(82.24±4.98)%(P均<0.001);SAA组穿孔素的表达量为(32.73±8.46)%,高于正常组的(23.75±5.10)%和MDS/PNH组的(26.12±5.53)%(P均<0.05);SAA组颗粒酶B的表达量为(36.23±7.94)%,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1.67±5.05)%和MDS/PNH组的(21.79±5.10)%(P均<0.001)。SAA患者SLAMF6表达量与血红蛋白(r=0.804)、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0.656)、骨髓粒系百分比(r=0.643)、骨髓红系百分比(r=0.622)均呈正相关(P均<0.05),与CD8^(+)T细胞穿孔素(r=-0.792)、颗粒酶B(r=-0.908)均呈负相关(P均<0.001)。(2)治疗后:30例SAA存活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SLAMF6表达量高于治疗前[(79.19±12.69)%比(56.40±6.37)%,P<0.001],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量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11例移植患者CD8^(+)T细胞SLAMF6表达量高于移植前[(86.54±3.75)%比(56.40±7.35)%,P<0.001],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量低于移植前(P均<0.05)。12例IST有效患者CD8^(+)T细胞SLAMF6表达量高于初诊时,其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量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7例IST无效患者CD8^(+)T细胞SLAMF6表达量、穿孔素、�
商保军杨世伟马荣军袁晓莉姜丽雷平冲刘忠文李玉龙董晓燕张琳张茵朱尊民
关键词:T淋巴细胞穿孔素
佛波酯对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12-氧-十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酯(TPA)是一种从巴豆油中提取的蛋白激酶C(PKC)激活物,具有最高的促癌活性,同时也是最强的诱导分化剂之一.它具有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分化、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和淋巴因子分泌的作用,它可诱导HL-60、HEL等多种白血病细胞系以及原代白血病细胞的分化.文章重点阐述TPA对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及其机制,为白血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根据.
袁晓莉林全德魏旭东
关键词:白血病细胞分化佛波酯
IVAG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7例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IVAG方案(异环磷酰胺+足叶乙甙+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难治性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IVAG方案对27例难治性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进行化疗,异环磷酰胺1.5g/m2,静脉滴注,第1~4天;足叶乙甙65mg/m2,静脉滴注,第1~4天;阿糖胞苷2g/m2,12h1次,共2次,第4天,静脉滴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第5天开始应用;同时给予碱化尿液、保护胃肠道、止呕及其他支持治疗。结果经2个周期IVAG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及进展或恶化4例;9例部分缓解患者继续应用IVAG方案治疗1个疗程后,5例达完全缓解;不良反应均可耐受,骨髓抑制相对较重。结论 IVAG方案可作为难治性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挽救治疗方案,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
朱尊民周剑峰袁晓莉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异环磷酰胺疗效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