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少保

作品数:19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十一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兵器科学与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2篇兵器科学与技...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脊髓
  • 9篇脊髓损伤
  • 5篇冲击波
  • 4篇脊柱
  • 3篇蛋白
  • 3篇凋亡
  • 3篇动物
  • 3篇腰椎
  • 3篇细胞
  • 3篇干细胞
  • 2篇单侧
  • 2篇动物模型
  • 2篇融合术
  • 2篇入路
  • 2篇神经功能
  • 2篇手术
  • 2篇水浸泡
  • 2篇外科
  • 2篇细胞凋亡
  • 2篇细胞移植

机构

  • 10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合肥市第一人...
  • 5篇解放军第10...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105...
  • 1篇安徽省医学情...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合肥市骨科医...

作者

  • 19篇裴少保
  • 10篇王海峰
  • 6篇张迪
  • 5篇蒋传海
  • 3篇杜怡斌
  • 3篇马力
  • 3篇刘艺明
  • 3篇吴成如
  • 2篇张之栋
  • 2篇吴健
  • 2篇尹宗生
  • 2篇王长生
  • 2篇赵光勋
  • 2篇姜锡权
  • 2篇吴健
  • 1篇廖国权
  • 1篇吴立华
  • 1篇梅厚东
  • 1篇吴昊
  • 1篇姚学娜

传媒

  • 4篇颈腰痛杂志
  • 3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十一届全军...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失稳症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加后外侧融合术(PLIF+PLF)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加后外侧融合术(TLIF+PL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经3~6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失稳症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PLIF+PLF 22例,TLIF+PLF 12例。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60个月。患者腰痛及下肢痛症状明显缓解,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VAS评分:术前为7.47分±0.71分,术后为3.21分±0.69分,随访6个月时为1.21分±0.59分。两组术后及随访6个月时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DI评分:术前为19.35分±3.73分,随访6个月时为3.85分±1.97分。两组随访6个月时的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失稳症,PLIF+PLF与TLIF+PLF均是治疗的有效选择,两种方法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杜怡斌裴少保刘艺明马力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失稳脊柱融合术
3D打印导板技术联合多次去旋转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
2024年
背景: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外科手术走向个性化、精准化。3D打印导板技术可实现术前规划、术中导航,使得外科手术更加精准。临床中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仍面临置钉准确性不高导致螺钉松动甚至引起神经并发症的问题,现有关于3D打印导板技术指导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术中置钉的研究不多。目的:评价3D打印导向模板技术联合后路多次去旋转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D打印导向模板椎弓根螺钉置入后联合施行后路多次转棒去旋转技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凸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3例,手术时年龄15-23岁,平均(18.17±3.49)岁。分析术后2周和术后18个月时脊柱侧弯相关参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1)手术时间280-540 min,平均(340.83±102.20)min,术中出血量1000-4000 mL,平均(2000.00±1073.70)mL,固定节段9-14个椎体,平均(11.83±1.72)个椎体,矫形过程中未出现螺钉松动;(2)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2周全脊柱正侧位片显示冠状位主弯的cobb角、冠状面C_(7)铅垂线和S1正中线的距离、矢状面C_(7)铅垂线和S1后缘的距离、顶椎偏移、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均获得明显矫正,主弯的cobb角平均矫正率62.22%,术后18个月随访各参数较术后2周无明显变化,矫形效果满意,无感染和内固定断裂;(3)围术期切口延迟愈合1例,经过换药处理瘢痕愈合,未出现神经并发症;(4)结果表明3D打印导向模板结合后路多次转棒去旋转技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畸形安全有效,矫形效果满意。
张之栋祁家龙裴少保马力王善松刘艺明
关键词:CT三维重建
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对老年脊髓损伤患者脊柱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对老年脊髓损伤患者脊柱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脊髓损伤患者68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功能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生物反馈疗法。两组疗程12 w。比较两组干预12 w疗效,干预前与干预12 w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相关肌肉表面肌电信号(sEMG)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2 w 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2 w(ASIA)运动和感觉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2 w BI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2 w腓肠肌、胫前肌、股二头肌和肱四头肌相关肌肉表面肌电信号(sEMG)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可改善老年脊髓损伤患者脊柱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裴少保裴少保尹宗生张之栋
关键词:生物反馈疗法功能康复训练脊柱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质量
体感诱发电位评价家兔脊髓冲击伤模型的神经机能变化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脊髓冲击伤前后的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评价家兔神经机能的改变程度。方法应用改良霍普金森杠杆设备根据冲击波的压力不同(0.40 MPa,0.60 MPa,0.80 MPa)建立不同损伤程度的胸T9-T10脊髓冲击伤模型,12 h后用体感诱发电位仪分别计测家兔脊髓冲击伤前后的体感诱发电位,利用分析软件对诱发电位P波的峰潜伏期和波峰进行测量。48 h后进行运动学评分,再处死家兔行病理学检测。通过对照不同程度损伤模型的运动学评分和病理变化,说明体感诱发电位评价脊髓冲击伤模型的应用价值。结果脊髓冲击伤模型的P波的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且损伤越重延长越明显(P<0.05);波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利用家兔的脊髓损伤程度与体感诱发电位P波的峰潜伏期和波幅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它们存在直线相关性。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对脊髓损伤的神经机能受损程度进行客观、早期的评价,为临床治疗脊髓冲击伤提供参考。
裴少保方健王海峰张迪姚学娜吴健吴成如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脊髓损伤冲击波神经功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高压氧治疗兔脊髓冲击伤
目的:建立兔脊髓冲击伤模型,利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高压氧治疗兔脊髓冲击伤,评价其联合治疗效果是否优于其两种治疗方法单独应用的效果。  方法:在气压源为600kPa的压力下应用霍普金森杆产生冲击波建立T9-T10段脊髓...
裴少保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高压氧动物实验
文献传递
微创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评价透视下复位单边外固定支架外固定与经皮三枚空心加压钛螺钉内固定的微创方法治疗闭合性损伤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2008年3月通过上述两种方法治疗的63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AO原则分类,将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A1、A2、A3三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闭合性损伤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三枚空心加压钛螺钉内固定方法和单边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A1型骨折均使用空心钛钉,A2型骨折、A3型骨折使用外固定支架外固定固定疗法。结果63例病人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59月,平均21.6月,按黄公怡临床评定标准,优39例,良19例,可5例,优良率:92%。结论根据此类高年龄患者,全身情况差、并发多种内科疾病、手术风险高、患者本人不愿意承受创伤大的手术痛苦特点,选择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风险低,固定较为可靠,经济适用,患者利于接受的方法。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三枚空心加压钛螺钉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是一种常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蒋传海吴健袁伟方健吴立华裴少保史凤之孙国荣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微创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2010年
尽管医学和外科治疗取得重大进步,但临床上治疗脊髓损伤(SCI)能力还非常有限。最近几十年,随着干细胞的发现和应用,给临床医生治疗脊髓损伤等神经损伤带来希望。在动物模型上应用胚胎或成体来源的干细胞治疗这些疾病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在临床上,实际技术缺乏、免疫排斥和伦理问题限制了人们应有合适的干细胞来治疗相关疾病。在最近发现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拥有巨大的分化的潜力,使用自体干细胞从而避免宿主排斥反应,为自体移植的选择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道路。在这里,我们将说明制备iPS细胞的方法以及治疗脊髓损伤的优缺点和可行性,探讨iPS细胞制备方法及其向神经组织分化的能力,评估临床使用iPS细胞移植修复损伤脊髓的可能性。
裴少保方健王海峰蒋传海张迪
关键词:脊髓损伤诱导多能干细胞
兔脊髓冲击伤后早期Bcl-2、Bax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兔脊髓冲击伤后脊髓组织中Bcl-2、Bax蛋白早期表达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阐明脊髓冲击伤的发生机制和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型霍普金森杆装置模拟产生冲击波,冲击致伤兔脊髓,同时检测冲击波超压、作用时间及速度,致伤后在不同时间点(4~72h),光镜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cl-2和Bax蛋白在脊髓组织的表达。结果兔脊髓冲击致伤时发射系统炮管出口处的冲击波超压峰值、正压持续时间及冲击波速度平均值分别为98.4kPa、2.5ms、512m/s。冲击伤后4~72h,光镜下观察脊髓组织细胞肿胀、坏死改变增多,脊髓灰质的病理损害严重。冲击伤后脊髓灰、白质均有Bcl-2和Bax表达,但在时间分布呈不均一性。Bcl-2在伤后12h呈阳性表达,表达高峰持续在伤后24h~48h,而Bax在伤后4h呈阳性表达,表达高峰也持续在伤后24h~48h,但表达程度始终强于Bcl-2。结论兔脊髓冲击伤后损伤早期局部促进凋亡的因子表达占主导优势,而保护性因子的表达不足,最终使脊髓神经细胞向凋亡的方向发展。
王海峰方健裴少保王长生姜锡权吴昊
关键词:脊髓损伤冲击波BCL-2蛋白BAX蛋白
兔海水浸泡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经海水浸泡后的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特点,为海水浸泡脊髓损伤的救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打击器制作兔脊髓损伤模型。96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组(即假手术组,仅切除椎板不损伤脊髓,n=6)、B组(切除椎板并建立脊髓损伤模型,但不浸泡,n=30)、C组(切除椎板并建立脊髓损伤模型,生理盐水浸泡60min,n=30)、D组(切除椎板并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海水浸泡60min,n=30)。除假手术组外,后3组分别于处理后1、6、12、24、48h时间点各随机选取6只实验动物,采用Tarlov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然后处死动物并取伤段脊髓,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Bax、Bcl-2的表达,TUNEL法检测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其余3组动物Tarlov评分均明显降低,1h时间点3组评分差异不明显,6h时间点D组评分明显高于B、C组,而12h时间点D组评分明显下降至低于B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伤后均出现脊髓水肿,其中,B、C组在6h时间点即出现明显的创伤性脊髓水肿,两组在同一时间点脊髓水肿情况差异不明显,而D组在12h时间点才出现明显的创伤性脊髓水肿,D组6h时间点肿胀较B、C组轻,12h时间点较B、C组重;24、48h时间点各组脊髓肿胀、充血程度均减轻。免疫组化检测显示B、C、D组各时间点均有Bax和Bcl-2阳性表达,D组Bax表达水平在6h时间点低于B、C组,12、24、48h时间点高于B、C组,而Bcl-2表达水平在6、12、24、48h各时间点均低于B、C组(P<0.05)。TUNEL法检测显示,B、C、D组凋亡细胞均明显增多且于12h达峰值,其中D组凋亡细胞数在12h时间点明显高于B、C组,而在6、24、48h明显低于B、C组(P<0.01)。结论海水浸泡早期可抑制脊髓损伤,延迟了创伤性脊髓损伤的病理改变及细胞凋亡,但后期可加重脊髓损害。
张迪裴少保王海峰蒋传海朱捷吴成如吴健程迅生方健
关键词:脊髓损伤海水浸泡细胞凋亡病理过程凋亡调节蛋白质类
脊髓冲击伤模拟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2011年
目的 研制一种小型冲击波发生装置,模拟爆炸冲击波的致伤作用.方法 根据气体动力学原理,采用破膜技术及传感器检测技术,设计出一种由储气设备、发射系统、冲击波测试分析系统、动物固定装置4部分组成的小型冲击波发生装置.设定气源压力分别为400、500、600、700、800 kPa,记录管口处冲击波超压峰值、峰值持续时间及冲击波传播速度.不同的气源压力分别重复5次.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对照组;B组:气源压力400 kPa组;C组:气源压力600 kPa组;D组:气源压力800 kPa组.将兔T9和T10全椎板切除显露硬膜囊,应用该装置按预设气源压力实施单次冲击波致伤,对照组不给予冲击.48h后观察各组兔后肢运动、感觉功能变化以及脊髓病理学变化.结果 该装置所产生的波形类似典型空气冲击波波形.随着气源压力的增大,冲击波超压峰值及速度同时增大,峰值持续时间基本不变.B、C、D各组随着气源压力的增大,兔后肢运动、感觉功能损害明显加重,各组动物运动及感觉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装置能模拟产生冲击波,且性能稳定、安全,可重复性强.应用于致伤脊髓,能较好地模拟轻、中、重不同程度的脊髓冲击伤.
王海峰方健裴少保赵光勋张迪
关键词:冲击波脊髓损伤模拟装置动物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