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耐药
  • 3篇耐药性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孕妇
  • 2篇内酰胺酶
  • 2篇脉冲场
  • 2篇埃希菌
  • 2篇产超广谱Β-...
  • 2篇超广谱
  • 2篇大肠埃希菌
  • 2篇大肠埃希菌耐...
  • 1篇单胞菌
  • 1篇电泳
  • 1篇性能评价
  • 1篇血功能
  • 1篇亚胺培南
  • 1篇亚胺培南耐药

机构

  • 6篇宁波市第一医...
  • 4篇浙江省宁波市...
  • 3篇宁波市疾病预...
  • 1篇宁波市第二医...

作者

  • 10篇许桂芳
  • 3篇翁跃颂
  • 3篇金春光
  • 3篇吕定丰
  • 1篇朱敏
  • 1篇陈勇
  • 1篇裘海文
  • 1篇朱绍华
  • 1篇孙定河
  • 1篇陈燕敏
  • 1篇刘为真
  • 1篇孔静萍
  • 1篇孙江飞
  • 1篇龚丽敏

传媒

  • 4篇现代实用医学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药事
  • 1篇2008年浙...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基因同源性研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使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类、单酰胺类及青霉素类耐药的一类酶,可在菌株间转移或传播。由于临床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不合理使用,导致耐药菌株广泛传播,尤其产ESBLs细菌...
许桂芳金春光
文献传递
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
由HIV感染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而感染人数却逐年增加,因此预防和控制HIV感染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将我院历年来的HIV-Ab检测结果作一回顾,报告如下。
许桂芳吕定丰翁跃颂
文献传递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在乙肝病毒核酸检测性能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运用六西格玛(σ)理论评估实验室乙肝病毒核酸(HBV DNA)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并根据现有性能建立合适的质控方案。方法收集2014年的室内质控数据和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数据,计算不精密度和偏倚(bias)。允许总误差(TEa)根据文献报道的医学决定水平假定的最低水平1 log IU/ml和合适水平0.5 log IU/ml。根据变异系数(CV)、bias和TEa计算σ值,同时绘制标准化σ性能评价图,并整合质量目标指数(QGI),σ<3为不可接受性能,查找导致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以判断优先改进精密度或准确度。绘制标准化操作过程图(OPS图),选择合适的质控规则。结果假定TEa为0.5 log IU/ml,HBV DNA高水平、低水平质控的σ值分别为3.79、2.25;假定TEa为1 log IU/ml,则HBV DNA高水平、低水平质控的σ值分别为8.64、5.14。结论实验室目前的HBV DNA检测性能还无法达到TEa为0.5 log IU/ml的水平,需优先改进精密度。假定TEa为1 log IU/ml,则设定13s/22s/R4s,N=2的室内质控方案是合适的。
翁跃颂裘海文孙定河吕定丰许桂芳
关键词:六西格玛
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同源性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了解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其同源性,并对其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21株IRPA菌株分为A-H共8型,其中A型又分为A1、A2两个亚型。在病人和环境标本中的IRPA菌株均以A1型为主。结论:采用优化的实验室条件可以较好的对IRPA菌株进行PFGE分型,PFGE结果提示本院存在一个PFGE-A1型的IRPA引起的院内感染,PFGE结果为探明病原菌的流行情况提供理论依据,应根据分型结果,加强相关病区的消毒、隔离工作,切断IRPA的医院感染途径,避免IRPA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
陈燕敏许桂芳金春光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和白介素-6分泌节律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和白介素-6(IL-6)分泌节律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活动期患者、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各30名,分别在早晨4、6和8点抽取静脉血2ml进行血清ACTH、COR和IL-6的测定。结果在各时间点上,三组对象之间的血清ACTH无显著性差异,各组的ACTH峰值均出现在早晨6点;活动期组患者4点和6点的CO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患者(<0.05),但缓解期组患者在各时间点上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活动期患者COR峰值为早晨6点,而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为早晨8点;活动期患者的IL-6明显高于其他两组(<0.05),其峰值均为早晨6点,而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三个时间点间无显著差异。结论RA活动期患者存在血清COR分泌高峰的提前,但其ACTH无分泌高峰提前现象;活动期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增高,推测IL-6在RA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作用。
孔静萍许桂芳陈勇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功能重建的细胞学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了解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重建造血功能重建的规律.方法观察5例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变化特点.结果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第1~2周骨髓呈极度抑制,第3~4周开始出现恢复,第5~6周骨髓造血恢复正常.患者在移植后外周血中三系变化有一定规律.结论移植后1~2周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处于最低值,是发生感染、出血的高危阶段.造血功能重建的速度不仅与输入单个核细胞数有关,而且移植前患者状况及对症支持治疗也起重要作用.
孙江飞龚丽敏许桂芳
关键词:HLA抗原
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
2008年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和DNA(HBV DNA)与胎儿宫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65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的母血及产后婴儿外周血的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和DNA进行检测。结果65例HBsAg阳性孕妇血清中HBeAg和HB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32.2%、46.2%;所生婴儿外周血中HBsAg、HBeAg和HB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16.9%、23.1%、4.6%。HBeAg和HBV-DNA阳性孕妇所生婴儿外周血HBsAg检出率分别为38.1%和36.7%,显著高于HBeAg和HBV-DNA阴性者的4.5%和0(<0.01)。婴儿外周血中HBsAg阳性率随孕妇HBV DNA含量增加而增加。结论孕妇血清中HBeAg和HBV DNA阳性是胎儿宫内感染HBV的高危因素,胎儿宫内感染率随母血中HBV DNA含量增加而增加。
许桂芳吕定丰翁跃颂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链反应宫内感染
医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2007年
目的了解医院内鲍曼不动杆菌(ABA)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用适宜的实验条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ICU病房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10株ABA菌进行分析。结果10株ABA菌基因组DNA经脉冲场凝胶电泳,30~500kb之间产生18~24条大小不同的DNA切割片段区带,并将10株菌株分成3型(A、B及C)。结论PFGE用于分析ABA菌感染具有实用价值,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爆发、流行的范围,更好的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许桂芳金春光
关键词:不动杆菌属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基因同源性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并对其同源性进行研究。方法:对56株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结果分析,同时采用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p-PCR),以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REP)为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分型。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较低,对第二、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达90%以上,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为100%;REP-PCR将大肠埃希菌分为6种基因型(A^F),其中A型含13株,B型有32株,为主要的流行型别。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现象严重,但对碳青霉烯类保持着高度敏感性;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我院三个病区存在着两种型别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流行。
许桂芳金春光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聚合酶链反应
646株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监测
2002年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5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常见革兰阳性球菌 6 4 6株对 13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监测 ,结果以万古霉素、立克菌星、亚胺培南抗菌活性较好。由于菌株的不同 ,其耐药率各有差异。对细菌作及时系统耐药性监测 ,在临床用药中有重要指导意义。
刘为真朱敏许桂芳朱绍华江淦达
关键词:革兰阳性球菌抗菌药物耐药性耐药监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