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建军

作品数:65 被引量:923H指数:17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天文地球
  • 4篇水利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沉积物
  • 9篇潮汐
  • 7篇潮汐汊道
  • 6篇粒度
  • 6篇海岸
  • 6篇沉积速率
  • 5篇长江口
  • 4篇输沙
  • 4篇数值模拟
  • 4篇海域
  • 4篇值模拟
  • 3篇动力过程
  • 3篇沙量
  • 3篇输沙量
  • 3篇柱状样
  • 3篇污染
  • 3篇粒径趋势分析
  • 3篇陆架
  • 3篇近海
  • 3篇互花米草

机构

  • 41篇南京大学
  • 3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4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国家海洋局第...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河海大学
  • 4篇国家海洋局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青岛大学
  • 3篇香港中文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江苏省地质调...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浙江省海洋水...

作者

  • 65篇贾建军
  • 30篇高抒
  • 19篇汪亚平
  • 16篇高建华
  • 13篇王爱军
  • 12篇夏小明
  • 9篇蔡廷禄
  • 8篇薛允传
  • 7篇刘毅飞
  • 4篇李占海
  • 4篇王欣凯
  • 3篇殷效彩
  • 3篇林珲
  • 3篇闾国年
  • 3篇宋志尧
  • 3篇李春雁
  • 3篇刘运令
  • 3篇牟晓燕
  • 3篇时连强
  • 3篇杨永亮

传媒

  • 8篇海洋与湖沼
  • 7篇海洋通报
  • 6篇海洋地质与第...
  • 5篇海洋学报
  • 3篇地理研究
  • 3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地理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海洋科学
  • 2篇青岛大学学报...
  • 2篇海洋学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科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海洋工程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6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6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如何开展无居民海岛物种登记工作——《无居民海岛物种登记规范》编制工作的问卷调查分析
2013年
对无居民海岛进行物种登记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和任务。针对《无居民海岛物种登记规范编制》任务,从立项决策、项目执行和成果验收3个方面设计问卷,并面向国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对于经费来源、技术支持、组织和实施、调查范围、成果要求、报告编写等问题,受访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较高,具有参考价值;对于调查对象、环岛水域扩展范围、调查的时长/频次、调查结果的有效期、标本采集等问题,受访专家意见存在分歧,需要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试点,再予以确认。
杨志宏贾建军程林
关键词:无居民海岛问卷调查
1998年11月长江河口悬浮体粒度特征的空间分布被引量:6
2003年
利用 Cilas 940L 型激光粒度仪对 1998 年 11 月取自长江河口的 46 个悬浮体样品进行了粒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悬浮体粒度特征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变化。悬浮体粒度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和峰态等参数,以及粉砂和粘土级含量在河口区平面和垂向上的分布的变化都较为显著。悬浮体的粒度分布为非正态分布,表层悬浮体为双峰分布模式,底层悬浮体为双峰或三峰分布模式。重点探讨了长江河口悬浮体粒度变化的影响因素中的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作用和悬浮细颗粒絮凝这两个主要的因素。对长江河口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通量进行了估算,表明,不同区域的再悬浮作用存在较大的差异,拦门沙地区为主要的再悬浮发生区。
李军李军高抒贾建军
关键词:粒度分布
山东荣成月湖潮汐汊道系统的沉积物平衡问题——兼论人类活动的影响被引量:8
2004年
在月湖进行了沉积物采样和潮汐水文观测 ,分析计算了表层沉积物类型、泥沙输运率、现代沉积速率 ,讨论了月湖的沉积物平衡。结果显示 ,月湖的沉积速率较快。按目前的数据和资料估算 ,月湖每年的沉积通量约为(1.8~ 2 .3)× 10 4t,而正常情况下的沉积物供应量每年只有 (0 .5~ 1.2 )× 10 4t。研究表明 ,人类活动还改变了月湖的物理与生态过程。由于土地利用的方式及其强度发生了变化 ,月湖汇水盆地的侵蚀量大为增加 ,侵蚀模数可能远大于 4 0 0t/ (km2 ·a) ,从而使流域侵蚀量大大超出了正常范围 ,加剧了月湖的淤积。
贾建军高抒薛允传李凤业
关键词:潮汐汊道沉积速率
建立潮汐汊道P-A关系的沉积动力学方法被引量:17
2005年
在均衡状态下,潮汐汊道系统的纳潮量(P)与口门面积(A)之间存在着较稳定的关系,通常用幂函数形式来表达。计算PA关系的传统O’Brien方法因其统计性质无法给出单一潮汐汊道的PA关系。根据沉积动力学原理,每个潮汐汊道的PA关系都受涨落潮历时、断面平均流速、口门形态、纳潮量、淡水径流量、沿岸毛输沙量和沉积物粒度等因素的控制,对上述因素的每一种组合,都有对应的均衡态PA关系。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尝试着建立了计算单一潮汐汊道PA关系的沉积动力学方法,并以山东半岛月湖为算例对该方法的应用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均衡态潮汐汊道的PA关系的指数n稳定在1.15左右,而系统C的变化较大。
贾建军高抒
米草属植物Spartina angilica和Spartina alterniflora引种后江苏海岸湿地生态演化的初步探讨被引量:45
2005年
选取江苏王港潮滩的盐蒿滩、大米草滩及互花米草滩,分析这三类滩面的地面以上生物量、初级生产力、动物洞穴参数和沉积物粒度,探讨大米草和互花米草引种区的湿地生态系统相对于盐蒿滩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滩的生物量远大于盐蒿滩和大米草滩;单位面积上动物洞穴数量相近,但洞穴大小有一定差异,互花米草滩动物洞穴稍大,数量也相对较多,这可能与初级生产力的提高有关。表层底质的粒径以互花米草滩为最细,盐蒿滩最粗,这种分布状况与互花米草引种前不同,说明互花米草促进了细颗粒物质的堆积。互花米草的引种在江苏海岸具有促淤和提高初级生产力的作用,而它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陈一宁高抒贾建军王爱军
关键词:大米草互花米草
末次冰期最盛时期以来中国东部边缘海潮波系统演变过程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1
2000年
在系统地研究了中国东部边缘海区引潮力、入射潮波、科氏力、水下地形、海岸形态及摩擦作用等因素对区域潮波系统形成影响的基础上 ,确定了中国东部边缘海的海岸轮廓是区域潮波系统形成的主导因素 ,认为模拟末次冰期最盛时期以来中国东部边缘海区潮波系统的形成过程需要 3个重要的控制性条件 ,即入射潮波、海岸线变迁过程和海面变化曲线。利用中国东部边缘海潮波系统与海岸演变模拟支持系统 ,对末次冰期最盛时期以来 30个时期中国东部边缘海区潮波系统的形成与演变过程进行了模拟再现研究 ,系统地恢复了在不同的海面高程、不同的岸线形态条件下全日潮、半日潮潮汐分布特征。模拟结果显示 ,末次冰期最盛时期以来 ,12 40 0 a B.P.和 75 0 0 a B.P.两个时间界限分别代表了旋转潮波系统—无潮点开始出现、中国东部边缘海潮波系统现代格局基本奠定这两个特征事件的发生时间 ,将中国东部边缘海潮波系统的演变过程划分为 3个发展时期。
闾国年林珲宋志尧贾建军
关键词:潮汐末次冰期潮波数值模拟
长江粘土矿物示踪标记稳定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4
2003年
选择物质来源相对单一、区域较广的浙江沿岸东海内陆架区 ,以 4种主要粘土矿物(伊利石、蒙皂石、高岭石、绿泥石 )为研究对象 ,以探讨长江粘土矿物作为示踪标记的稳定性问题。研究区 5组沉积物样品中粘土矿物的X射线衍射实验及含量分析结果表明 ,伊利石、蒙皂石和高岭石的相对含量较稳定 ,具有作为长江物源示踪标记的价值 ,而各区域的绿泥石含量之间不具有显著的统计相似性。现有资料还不能完全解释长江口及邻近东海内陆架区内粘土矿物组合的相对稳定状态 ,今后应对絮凝作用、沉积分异作用。
周晓静高抒贾建军
关键词:粘土矿物稳定性东海内陆架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有机质物源变化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2013~2015年,在长江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区采集表层底质样品112个,进行总有机碳(TOC)、总氮(TN)、有机碳同位素(δ^(13)C)、有机氮同位素(δ^(15)N)和C/N的测定,得到碳氮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与2006年的数据对比,观察TOC、TN和有机碳δ^(13)C的空间变化。将研究区划分为北部的长江水下三角洲和南部的浙闽内陆架沉积区两部分,结果表明:TOC和TN在北部由陆向海先升高后降低,在浙闽内陆架沉积区表现为向海增加,并在122°~123°E范围内的29°N附近出现高值;有机碳δ^(13)C由陆向海变轻,且在长江水下三角洲比浙闽内陆架沉积区要低,变化较南部慢;2006年和2015年的数据对比表明,近年来,TOC和TN降低,有机碳δ^(13)C变轻,碳氮元素的空间分布更加均一,这些变化在123.5°E以西的长江口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
晁海娟高建华贾建军张晨晨郭俊丽薛成凤
关键词: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TOC
浪流联合作用下潮滩沉积动力过程的高分辨率数据采集与分析被引量:27
2006年
使用MIDAS-400用户化数据采集系统在江苏王港潮滩进行了现场观测,获取了多层位的流速和悬沙浓度的同步数据,并将高分辨率的压力波动记录转换为波浪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潮滩区域的表观粗糙长度远大于底床沉积物粒径量级,接近于沙纹高度;浪流联合作用产生的底部切应力大于单纯的潮致切应力,是导致紊动混合作用和再悬浮作用加剧的主要因素;潮周期内观测到多个悬沙峰值,主要与涨潮前锋的水体强烈紊动和再悬浮有关,平流作用、极端天气状况(如暴雨、强风)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涨潮或落潮时间异常延长、水流成为准单向流的较长时段内,可产生较大的悬沙净输运量.研究表明,MIDAS-400系统可以实现浪流联合作用下的潮滩水动力和沉积动力特征的高分辨率观测,所获数据适用于物质输运过程和机制的分析.
汪亚平高抒贾建军
关键词:悬沙浓度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的科学问题
1999年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大规模的开发,已引起全球范围环境和资源的迅速变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风攀潮、频繁发生的干早和洪涝灾害。
高抒汪亚平贾建军
关键词:IGBP环境系统工程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