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小新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烧伤
  • 3篇烧伤早期
  • 3篇创面
  • 2篇伤创
  • 2篇烧伤创面
  • 2篇病理
  • 2篇病理学
  • 2篇病理学观察
  • 1篇早期创面
  • 1篇生化指标
  • 1篇细菌
  • 1篇菌种
  • 1篇菌种分布
  • 1篇创面细菌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怀集县人民医...

作者

  • 5篇祁少海
  • 5篇邓小新
  • 5篇利天增
  • 5篇徐盈斌
  • 4篇谢举临
  • 4篇胡晓根
  • 3篇罗兰
  • 3篇樊国印
  • 3篇刘申
  • 2篇沈锐
  • 2篇卞徽宁
  • 2篇潘姝
  • 2篇罗兰
  • 2篇陈晓东
  • 2篇吴丽萍
  • 2篇张慧桢
  • 2篇陈锷
  • 2篇邢帮荣
  • 1篇彭晓东

传媒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全国烧伤早期...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烧伤早期死亡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死亡的原因,以预防之。方法:(1)选取烧伤后6天内死亡的25例患者, 分析其死亡原因及临床处理不当的教训。结果:该组烧伤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是(1)2l例因休克期液体复苏过晚、补液量不足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应...
利天增邓小新胡晓根刘申邢帮荣樊国印谢举临祁少海徐盈斌罗兰卞徽宁陈晓东潘姝
文献传递
烧伤早期细菌菌种分布和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细菌菌种分布和临床意义,以利于临床对抗生素的选择和预防烧伤感染。方法:215例烧伤病人,在烧伤后6d 内作首次创面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结果。结果:
利天增罗兰胡晓根邓小新刘申邢帮荣樊国印徐盈斌谢举临祁少海卞徽宁陈晓东潘姝
文献传递
烧伤早期创面细菌菌种分布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 探讨近年来笔者单位烧伤早期创面细菌菌种分布和临床意义。 方法  2 15例严重烧伤患者 ,在烧伤后 6d内作首次创面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1)检出细菌 12 2株 ,其中革兰阴性菌 6 2株 ,革兰阳性菌 6 0株 ;这些细菌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2 8株 (占 2 3% ) ,金黄色葡萄球菌 2 7株 (2 2 % ) ,铜绿假单胞菌 17株 (14 % ) ,大肠埃希菌 11株 (9% ) ,肠杆菌属 10株 (8% ) ,肠球菌属 9株 (7% ) ,霉菌 3株 (2 .5 % ) ,其他 17株 (14 .5 % ) ;(2 )对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钠、羟氨苄青霉素 克拉维酸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分别为 81%、38%和 31% ,对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 11%和 16 % ;(3)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氯霉素、替考拉宁 (Teicoplanin)、甲氧苄啶 磺胺甲基异唑、利福平的敏感率分别达到 10 0 %、10 0 %、10 0 %、94 %和88% ;革兰阴性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哌酮 舒巴坦、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分别为 91%、90 %、81%、78%、71%和 70 % ;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 舒巴坦、头孢他啶、妥布霉素、美罗培南、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吡肟的敏感率在 82 %~ 91%之间 ;MRSA对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全部敏感?
利天增罗兰徐盈斌邓小新刘申樊国印祁少海
关键词:烧伤早期创面细菌菌种分布
荷负电气溶胶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及病理学观察
目的观察荷负电气溶胶(下称气溶胶)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单纯浅Ⅱ、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1)气溶胶组:浅Ⅱ度180例、深Ⅱ度100例,伤后6 h~2 d 开始用气溶胶治疗创面,1~2次/d,1.5 h/次...
利天增徐盈斌胡晓根沈锐彭晓东吴伟江罗兰戴新明邹永通祁少海吴丽萍谢举临邓小新陈锷张慧桢
文献传递
荷负电气溶胶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观察荷负电气溶胶(下称气溶胶)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单纯浅Ⅱ、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1)气溶胶组:浅Ⅱ度180例、深Ⅱ度100例,伤后6h^2d开始用气溶胶治疗创面,l^2次/d,1.5h/次。(2)对照组:浅Ⅱ、深Ⅱ度患者各30例,常规治疗。(3)自身对照组:浅Ⅱ、深Ⅱ度患者各10例,同上用气溶胶治疗,但同一患者部分创面覆盖无菌金属片屏蔽气溶胶(屏蔽组),部分创面不屏蔽(非屏蔽组)。观察气溶胶治疗过程中患者创面的大体变化,治疗前后进行创面细菌培养,并监测其肝、肾功能及血生化指标有无改变。记录各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另制作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同前分为气溶胶组和对照组并治疗。取两组大鼠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周的创面组织标本,作病理学观察。结果气溶胶治疗后患者创面渗出少,治疗前后均无细菌生长。总体来讲,气溶胶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及血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气溶胶组患者浅Ⅱ度创面伤后(6.3±1.6)d愈合,深Ⅱ度创面(15.1±3.1)d愈合,明显短于对照组相同深度创面[(11.3±1.4)、(21.2±1.4)d,P<0.01]。自身对照组中,相同烧伤深度的非屏蔽组与屏蔽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也明显缩短(P<0.01)。病理学检查显示,气溶胶组大鼠治疗后第3周皮肤结构已基本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此时恢复较差。结论气溶胶能有效促进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且使用安全。
利天增徐盈斌胡晓根沈锐彭晓东吴伟江罗兰戴新明邹永通祁少海吴丽萍谢举临邓小新陈锷张慧桢
关键词:创面病理学生化指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