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君山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仰恩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主题

  • 2篇形象思维
  • 2篇思维
  • 1篇忧虑
  • 1篇十四行集
  • 1篇思维问题
  • 1篇思维研究
  • 1篇判断力
  • 1篇文学
  • 1篇文学本
  • 1篇文学本质
  • 1篇文艺
  • 1篇文艺美学
  • 1篇西方历史
  • 1篇美学
  • 1篇建国以来
  • 1篇冯至
  • 1篇冯至《十四行...
  • 1篇《十四行集》

机构

  • 2篇西南大学
  • 1篇仰恩大学

作者

  • 3篇郑君山
  • 1篇曾小红

传媒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和田师范专科...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略论形象思维问题的西方历史
2010年
形象思维问题是当代文艺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一直是文艺理论界的一个中心话题,至今仍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回顾西方学者对这个问题的论述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形象思维的概念的提出、德国古典美学的贡献、苏联的讨论几个方面来梳理这一历史,以求能对人们认识形象思维问题有所帮助。
郑君山
关键词:形象思维
建国以来的形象思维研究
形象思维问题是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形象思维概念最早由俄国的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提出。别林斯基的形象思维概念的内涵有着内在的矛盾性。德国古典美学为形象思维奠定了理论基础。从康德、歌德到黑格尔都对之有深刻的论述。康德的反思...
郑君山
关键词:形象思维文学本质文艺美学
文献传递
论冯至《十四行集》中的时间意识被引量:1
2006年
冯至在《十四行集》中,拉长了现实体悟时间,以涵盖更深广的历史时间,时间与空间都用交互震荡中的生命形式连接起来,以生命瞬间的完成获得面对时间的坦然,生的时间意义体现在死的蜕变中。以空间凝定时间,把对时间的忧虑转化为对空间的承担。然而,无边的空间又象征了时间或者转化为时间,在《十四行集》中我们发现,诗人在对空间的依赖感与亲切感中,又隐现着他对自己建构的超越时间的方式的质疑。
曾小红郑君山
关键词:忧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