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杭玲

作品数:9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老年
  • 3篇心肌
  • 3篇血压
  • 3篇高血压
  • 3篇梗塞
  • 3篇AMI
  • 2篇心肌梗死
  • 2篇性疾病
  • 2篇血栓
  • 2篇血栓性
  • 2篇血栓性疾病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聚集
  • 2篇脑梗
  • 2篇脑梗塞
  • 2篇脑梗塞患者
  • 2篇老年脑梗塞
  • 2篇老年脑梗塞患...
  • 2篇老年人
  • 2篇疾病

机构

  • 9篇浙江医院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作者

  • 9篇郑杭玲
  • 3篇吴金彦
  • 2篇金宏义
  • 1篇谢海宝
  • 1篇吴天凤
  • 1篇严静
  • 1篇林兵
  • 1篇于澎
  • 1篇庄作民

传媒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心电学杂志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现代应用药学

年份

  • 3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随访研究
2001年
郑杭玲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给药方法时间窗
老年脑梗塞患者恢复期血压的昼夜变化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塞患者恢复期血压昼夜变化的方式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24 小时血压监测仪测定45例老年半球梗塞患者昼夜血压变化,并与年龄、性别、血压情况相似的老年非脑梗塞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脑梗塞患者恢复期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昼夜平均收缩压、昼夜平均舒张压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昼夜平均收缩压相对差小于对照组(P< 0-05);原有高血压史的脑梗塞患者的昼夜平均收缩压相对差( P<0-01) 、昼夜平均收缩压百分率(P<0-05),昼夜平均舒张压相对差(P<0-05) 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有高血压史的脑梗塞患者恢复期的血压昼夜变化仍有异常。
庄作民郑杭玲边平达刘元标倪建芳王洁婷
关键词:老年脑梗塞高血压血压
氯沙坦与吲哒帕胺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氯沙坦和吲哒帕胺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顺应性及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 ,观察氯沙坦联合吲哒帕胺对 5 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代谢参数的影响。氯沙坦剂量为 5 0mg/d ,吲哒帕胺为 2 .5mg/d ,疗程为 4个月。结果 总有效率为 89.5 % ,治疗后 2 4h收缩期均压、舒张期均压、白昼收缩期均压、夜间收缩期均压、夜间舒张期均压有非常显著降低 (P <0 .0 1) ,白昼舒张期均有显著降低 (P <0 .0 5 ) ;治疗后血肌酐、血 β2 微球蛋白、尿α1微球蛋白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氯沙坦和小剂量吲哒帕胺联合应用 ,对老年轻、中、高度血压疗效显著 ,作用平稳 ,不影响代谢 。
郑杭玲吴金彦
关键词:氯沙坦吲哒帕胺高血压老年人药物联合治疗
老年脑梗塞患者恢复期血压的昼夜变化
1999年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塞患者恢复期血压昼夜变化的方式及可能影响的因素。方法:应用24 小时血压监测仪测定45 例老年半球梗塞患者昼夜血压变化,并与年龄、性别、血压情况相似的老年非脑梗塞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脑梗塞患者恢复期的昼夜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昼夜收缩压相对差小于对照组( P< 0 .05) ,原有高血压史的脑梗塞患者的昼夜收缩压相对差( P< 0 .01) ,昼夜收缩压百分率( P< 0 .05) ,昼夜舒张压相对差( P〈0 .05) 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提示有高血压史的脑梗塞患者恢复期的血压昼夜变化仍有异常。
庄作民郑杭玲边平达刘元标倪建芳王洁婷
关键词:老年人脑梗塞高血压
TP和ASA对老年常见血栓性疾病的影响
1994年
对80例老年血栓性疾病非急性梗塞期患者随机应用TP或ASA,结果表明,在延长出血时间、抑制0.5μmol,2.0μmolADP诱导的血小板Ptmax、抑制AT-Ⅲ活性及降低纤维蛋自原含量方面,TP的作用优于ASA.在抑制2.78μmol,5.56μmolAdr诱导的血小板Ptmax和降低全血还原粘度方面,两者相近。
郑杭玲金宏义庄作民谢海宝林兵林兵张忠林
关键词:抵克力得阿斯匹林血栓性疾病血小板聚集
老年冠心病患者内皮素和心钠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2001年
郑杭玲于澎吴金彦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患者内皮素变化
非典型性急性心肌梗死119例分析
1996年
急性心肌梗死(AMI)若具有典型临床及心电图表现其诊断并不困难.但临床上常见不典型表现者,尤其是老年病人,从而易导致误诊与漏诊,延误治疗,我们遇到119例,现报道分析如下。
严静郑杭玲金宏义
关键词:心肌梗死AMI症状病例分析
西洛他唑对老年血栓性疾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观察西洛他唑在治疗非急性梗死期血栓性疾病中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老年非急性梗死期血栓性疾病患者随机选择西洛他唑或阿期匹林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各项血小板聚集功能等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西洛他唑对0.5、2.0μmol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优于阿斯匹林 ,对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两者相似。且西洛他唑治疗者血甘油三酯下降 ,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结论 西洛他唑更适用于有明显动脉硬化、有血栓形成倾向 ,且血甘油三酯高、高密度脂蛋白低的老年患者。
郑杭玲吴天凤吴金彦
关键词:西洛他唑血栓性疾病血小板聚集
心率变异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33
1997年
自1978年Wolf等首次报道心率变异(HRV)检测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死亡率的一个预后检测指标以来,这一无创性检测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心肌梗死的预后、猝死危险的判定、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监测、原发性高血压的评价、糖尿病性心脏病和神经病的检测、心脏移植疗效的观察、晕厥原因的分析、作用于心脏药物的作用评定等等。更由于测定方法的改进和计算机功能的开发,使心率变异在临床的应用更为广泛和细致。现就其近几年的临床应用进展情况,简述如下。 一、急性心肌梗死 Kleiger等根据多中心研究结果指出,急性心肌梗死后4年间心率变异的降低与死亡率的增高存在密切相关,认为心率变异降低是独立于左心室射血分数、室性期前收缩频率和Killip分级等已知危险因素之外的预示死亡因素,且更具预示价值。Bigger等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处于死亡危险中的病人的副交感神经活性显著降低,认为心率变异降低不仅可以预示总的心源性死亡率,而且可鉴别出有持续交感性心动过速危险的患者。Odemuyiwa等指出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多反映出心力衰竭,进而可鉴别出非猝死危险的病人;相反,心率变异的降低反映出自主对抗心室颤动的防卫力的缺失,对鉴别出那些处于猝死和心律失常并发症?
郑杭玲
关键词:心率变异心肌梗死AMI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