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卫峰 作品数:43 被引量:163 H指数:8 供职机构: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经济管理 更多>>
世界优秀高山滑雪运动员的核心竞技能力及训练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21年 基于WebofScience等数据库中有关冬奥会高山滑雪的文献,综述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核心竞技能力及训练特征。研究发现,世界优秀高山滑雪运动员:1)比赛时的主要供能形式为无氧代谢,但有氧代谢对其运动成绩也具有重要作用;2)具备良好的下肢离心力量和肌力平衡能力;下滑、转弯乃至摔倒/跌倒后仍可保持高速;3)普遍采用卡宾转弯技术,呈现明显的双腿共负荷特征;技术动作姿势的改变会引起空气阻力的相应变化,并与坡度、雪况密切相关;4)训练呈“夏体能非夏技术”的周期性特征,板块训练应用广泛;高强度间歇训练、高原训练和模拟训练为常用训练方法;雪上与陆上训练负荷的构成差异显著。 王素改 钟亚平 郜卫峰 贾绍辉关键词:高山滑雪 世界优秀运动员 核心竞技能力 同期耐力与力量训练对长跑运动员跑步经济性及耐力表现相关指标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同期耐力与力量训练对长跑运动员跑步经济性(running economy,RE)及体重(body mass,BM)、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场地跑计时跑成绩(time trial,TT)等耐力表现相关指标的影响,为长跑运动员的训练实践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方法:截至2019年6月8日,于CNKI及Pubmed、Springer、Embase、Sportdiscuss、ScienceDirect数据库检索文献。制定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制作数据提取表格,由2名有经验的评价员独立完成文献的初筛、全文筛选以及数据提取工作。以PEDro量表评价文献质量。运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软件分别进行异质性检验、数据合并、亚组分析、绘制森林图及敏感性分析、Meta回归分析,绘制漏斗图并进行发表偏倚评价。结果:15篇文献中的17份研究纳入本Meta分析,含无系统力量训练经历的一般及高水平长跑运动员276人。PEDro量表评分6分的研究10份,4~5分7份,总体方法学质量较高。同期训练对BM无显著性影响(P>0.05)。最大力量训练及包含最大力量训练的混合力量训练,与爆发力训练对BM的变化有着相似的效应(P>0.05)。同期训练对V.O2max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较等量训练而言,增量训练可能会引起V.O2max降低(P=0.08)。训练水平是造成同期训练对TT影响研究间异质性的因素,同期训练对高水平运动员TT的促进效应非常显著地高于一般水平运动员(SMD:高水平组-1.46[-2.33,-0.60]vs一般水平组0.29[-0.19,0.76],P<0.01)。同期训练对RE的改善有中等程度,且具有非常显著性影响(SMD:-0.52[-0.86,-0.18],P<0.01)。爆发力训练、最大力量训练以及包含以上2种形式的混合力量训练对RE的改善有相似的促进效果(P>0.05),但等量训练的效果优于增量训练(P<0.05)、训练周期9~12周优于6~8周(P<0.05)。频率2~3次/周的训练可能优于1次/周(P=0.05)。结论:同期耐力与力量训练能有效促进长跑运动员RE� 郜卫峰 冯鑫 顾大成关键词:跑步经济性 国家越野滑雪队中运动动机对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影响:心理坚韧性与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 2022年 随着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到来,越野滑雪运动员积极的投入到比赛训练之中。由比赛训练产生的运动性心理疲劳是运动员在训练中需要克服的问题。为考察运动动机对心理疲劳的影响以及心理坚韧性和应对方式在其中的序列中介作用,采用运动动机量表、运动心理坚韧性问卷、中国运动员应激应对量表、运动员倦怠问卷对48名越野滑雪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 运动动机总的来说对运动性心理疲劳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 运动动机通过心理坚韧性和应对方式中的集中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的序列中介作用这条路径影响运动性心理疲劳。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激发运动员的运动动机,能增强运动员的心理坚韧性,促使运动员更多的采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进而能够减少运动员心理疲劳的产生。 刘玥媛 王志强 张蓓 郜卫峰 祝捷 洪晓彬关键词:运动动机 心理坚韧性 越野滑雪 利用最大乳酸稳态测试判定赛艇运动员4mmol/L乳酸阈与个体乳酸阈有效性的研究 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结合赛艇专项运动特点,利用Concept Ⅱ赛艇测功仪对最大乳酸稳态(MLSS)测试进行改进,并根据MLSS测试判定赛艇运动员以4mmol/L乳酸阈(AT4)和个体乳酸阈(IAT)指代无氧阈的有效性。方法:10名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在Concept Ⅱ赛艇测功仪上进行1次递增负荷测试和2~4次30min恒定负荷测试,在相应的负荷间歇测定血乳酸。通过递增负荷测试获取AT4和IAT,并在恒定负荷测试中分别以AT4和IAT作为初试负荷,以2.5%IAT作为最小调整负荷,以运动中第10~30min乳酸浓度上升<1mmol/L作为判定标准获取MLSS。结果:1)AT4和MLSS发生时功率分别为342.4±18.8W vs 312.5±16.0W,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且相关较弱(r=0.607,P>0.05);AT4高估MLSS功率达9.7%,二功率相对差异范围为0%~15.4%;仅2人以AT4强度完成30min恒定负荷测试,其中1人达到MLSS。2)IAT功率为314.4±19.9W,略高于MLSS功率(P>0.05),二者相关非常显著(r=0.885,P<0.01);IAT比MLSS功率高0.6%,相对差异范围为-4.8%~5.3%;所有受试者均能以IAT强度完成30min恒定负荷测试,其中7人以稳态乳酸完成,且有5人在IAT强度达到MLSS。结论:结合赛艇运动员专项特征的MLSS测试方案能提高测试的简便性和准确性;AT4显著地高估了赛艇运动员的无氧阈水平,而IAT可作为赛艇运动员无氧阈训练的有效负荷区间。 郜卫峰 莫少强 陈征 林家仕关键词:无氧阈 个体乳酸阈 功率 赛艇 运动员 同期耐力与力量训练方案的设计及其对大学生跑者跑步经济性的影响 研究目的:随着长跑运动在社会上的兴起,提高成绩已不单是专业运动员的训练目标,还成了广大业余跑者运动参与的重要动机。跑步经济性是影响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可解释其成绩25.6%-40%的变异来源,是长跑成绩经典预测模型的三大... 代慧敏 郜卫峰 孙义飞关键词:神经肌肉功能 跑步经济性 3-6岁儿童立定跳远动作发展特征研究 研究目的:动作发展是贯穿人类整个生命周期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幼儿期是这个周期中的关键时期。幼儿期基本动作的发展既是评价幼儿身体发育的重要参考,也是未来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及形成终身体育习惯的基础。虽然,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与人种... 刘登文 郜卫峰 代慧敏关键词:立定跳远 关节角度 文献传递 计时类运动项目速度节奏的类型及应用 被引量:40 2011年 速度节奏与计时类运动项目成绩密切相关。综述近期有关速度节奏的相关文献,将计时类比赛中常用的节奏类型分为6种:全冲节奏、快起节奏、慢起节奏、匀速节奏、抛物线型节奏和变换节奏,并从能量代谢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类型速度节奏的特点。研究表明,比赛时采取某种速度节奏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动用运动能源储备;运动性疲劳理论并不能圆满地解释运动中速度变化的原因,速度节奏的产生更可能是基于生理、心理、运动经验等因素的复杂联系,由运动员主观进行调节的结果。 郜卫峰关键词:速度节奏 能量代谢 对有效改善中年男性人群心肺耐力的运动剂量干预性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采用定量定强度的运动干预方法,探讨运动量和强度等运动因素对心肺耐力的改善作用,并进一步验证运动干预模式的有效性。方法:以58名40~49岁中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小量中等强度组、小量大强度组和大量大强度组,小量和大量分别为1200和2000keal/wk;中等强度和大强度分别为40%~55%和65%~80%VO2 max。在12周运动中对运动量和强度进行精确监控,对运动干预前后心肺耐力指标进行测试并作相关比较分析。结果:1)坚持率分别为58.3%、53.3%和54.1%,运动量分别为14km、16km、21km,运动时间分别为149min、134min和183min,干预效果良好;2)3组实验组VO2 max分别增加了1ml/k/min(4%)、4.64ml/kg/min(15.8%)和5.4ml/kg/min(37.6%),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均产生显著性差异(P〈0.05);大强度组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12周的运动干预模式可以引起心肺耐力水平显著改善,但是运动量对VO2 max水平的改善不明显,强度要比量更有利于VO2 max水平的提高,强度是引起VO2 max提高的主要因素;采用强度在40%VO2 max以上,每周运动量为16km或150min的运动,就足以引起VO2 max水平产生显著性改善,要想获得更多的身体健康效益,可以采用强度为65%~80%VO2 max每周运动量为16~21km或135~180min的运动. 林家仕 严翊 苏浩 陈庆果 郜卫峰 杨月琴 谢敏豪关键词:运动干预 心肺耐力 最大耗氧量 同期耐力与力量训练中肌肥大干扰效应可能解释的探讨 被引量:1 2024年 对肌肥大干扰效应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认为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干扰假说、AMPK-蛋白激酶B (protein kinase B,Akt)开关假说并不是干扰效应的内在机制,耐力训练也不会通过抑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4(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4,PGC-1α4)、α-辅肌动蛋白-3 (α-actinin-3)的蛋白含量或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对力量训练诱导的肌肥大形成干扰。此外,梳理了干扰现象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同期耐力与力量训练的肌肥大干扰效应并不是绝对存在的,训练过程中营养和热量的摄入能否补充训练的能量消耗并满足肌组织的合成需求直接影响着机体的训练效果。同期训练后所表现出的肌肥大合成受损可能是由于营养摄入与能量消耗之间的不匹配所致,相比于分子层面的信号间相互影响,更应关注同期训练过程中机体饮食摄入与训练消耗之间的能量平衡和营养补充。 殷彰冶 郜卫峰关键词:肌肥大 以运动为核心的多路径干预对肥胖大学生减肥效果的研究 研究目的:当前,肥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大学生的肥胖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肥胖是引发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对人的身心健康有较为严重的影响。肥胖带来的身体影响及心理压... 崔超 通讯 郜卫峰关键词:肥胖大学生 减肥 运动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