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英

作品数:56 被引量:401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哲学宗教
  • 29篇文化科学
  • 7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3篇教育
  • 9篇教师
  • 8篇大学生
  • 8篇心理
  • 8篇中介
  • 7篇教学
  • 6篇中介作用
  • 6篇社会
  • 6篇师范
  • 5篇心理学
  • 4篇幸福感
  • 4篇人际
  • 4篇社会支持
  • 4篇亲社会
  • 4篇主观幸福
  • 4篇主观幸福感
  • 4篇理学
  • 4篇交往
  • 3篇知识
  • 3篇中介效应

机构

  • 53篇四川师范大学
  • 5篇绵阳师范学院
  • 2篇西南财经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1篇广州番禺职业...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成都大学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周口职业技术...
  • 1篇四川省教育考...
  • 1篇仁寿第一中学

作者

  • 53篇郭英
  • 8篇谢名春
  • 6篇胡东
  • 5篇张妍
  • 5篇周蜀溪
  • 3篇刘宪俊
  • 3篇孔繁昌
  • 2篇谢鞅
  • 2篇陈国典
  • 1篇任俊
  • 1篇徐华春
  • 1篇胡春梅
  • 1篇梁超
  • 1篇戴艳
  • 1篇黄素蓉
  • 1篇崔巍
  • 1篇索涛
  • 1篇李桂娴
  • 1篇周文静
  • 1篇喻轲

传媒

  • 9篇四川师范大学...
  • 7篇教育学术月刊
  • 5篇中国健康心理...
  • 3篇教育探索
  • 3篇成都师范学院...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教育导刊(上...
  • 2篇教学与管理(...
  • 2篇教育与教学研...
  • 1篇中国特殊教育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四川教育学院...
  • 1篇现代中小学教...
  • 1篇心理学探新
  • 1篇四川心理科学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四川自考(文...
  • 1篇心理与行为研...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与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
2024年
为探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运用方便取样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道德认同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对845名青少年进行测试,并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家庭功能、道德认同与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倾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道德认同在家庭功能和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存在中介效应;自我控制对道德认同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的路径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据此得出结论:家庭功能可以直接预测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倾向,也可以通过道德认同和自我控制形成有调节的中介路径预测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因此,重视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发展以提高其道德认同和自我控制水平是促进青少年增强亲社会行为倾向的有效途径。
赵钊毅郭英
关键词:家庭功能亲社会行为道德认同自我控制青少年
我国近年来关于教育主体间性问题的研究述析被引量:36
2005年
教育视域中主体间性的研究是我国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它不仅深受哲学主体间性思想的影响,也是当前教育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本文简要分析教育主体间性问题提出的背景条件,概括阐述我国目前关于教育主体间性问题研究的特点与不足,并指出我国教育主体间性问题未来的研究趋势。
郭英刘宪俊
关键词: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研究
家庭教养方式对中职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探讨中职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自我控制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为缓解其网络游戏成瘾倾向寻求干预方式。方法: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自我控制量表、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对482名中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中职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对其网络游戏成瘾(β=0.366,P<0.01)具有预测作用;②自我控制系统在父母拒绝与网络游戏成瘾关系中起中介作用[0.02,0.07];自我冲动系统在父母拒绝与网络游戏成瘾关系中起中介作用[0.03,0.10];自我冲动系统在父母情感温暖与网络游戏成瘾关系中起中介作用[-0.08,-0.03];自我冲动系统在父母过度保护与网络游戏成瘾关系中起中介作用[0.02,0.08]。结论:通过家庭教养方式及自我控制共同作用缓解中职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是中职学生减轻网络依赖、增强社会适应、积极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张梦柔张文华郭英索涛
关键词:中职学生家庭教养方式自我控制网络游戏成瘾中介效应
专业学习共同体对教学实践与学业成就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PLC)是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通过合作展共享性学习而组成的团体,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学习,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实现学生学业成就提高的重要平台。目前,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已经从理论模型发展成为个切实可行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论文在简要介绍PLC基本思想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PLC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两个方面的研究,并对日后PLC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李桂娴郭英
关键词: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性知识学业成就
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3
2009年
高考招生制度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社会功能的有效发挥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影响作用。近年来,我国高考招生改革的成效十分显著,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特点的出现,我国现有高考招生制度的体制性弊端凸显出来,尤其是考试法制不健全,分省制定招生来源计划、分省划定录取控制分数线造成教育机会不均衡等矛盾日益突出,深化我国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建立创新型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作为方向,以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公平公正"的原则作为价值取向,同时顺应当今国际上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发展的趋势,并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促进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朝着民主化、科学化、专业化、均权化方向发展。
谢名春郭英荀丽城
关键词:高考招生制度
关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策略的探讨被引量:4
1998年
关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策略的探讨郭英谢名春目前,对于素质教育的探讨已由理论研究转而向实践探索发展。人们在普遍树立了素质教育理念之后,正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及操作技术,诸如构建活动性素质教育实施体系,开展素质教育的校园文化,研究和设计...
郭英谢名春
关键词:教学策略元学习能力教育课堂课堂教学学习者自我监控课堂心理气氛
加强系统学习,掌握重难点问题--《心理学》重难点问题解答
2002年
郭英
关键词:《心理学》高等教育自考
死亡态度研究新视角:源于双重态度模型的启发
2017年
随着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内隐态度的提出,Wilson等建构了双重态度模型,开创了态度研究的新领域。本文在分析双重态度模型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外显死亡态度与内隐死亡态度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双重态度模型启发下死亡态度未来的研究方向。
郭英李静
关键词:双重态度模型内隐态度
风险决策情境中自尊对后悔情绪的影响——来自青少年的证据
2020年
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3的两因素混合设计,运用真实的运气轮博弈范式进行实验,以考察风险决策情境中自尊对后悔情绪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①风险决策情境对后悔情绪的主效应显著,相对于低风险决策情境,高风险决策情境下青少年的后悔情绪强度更高;②自尊对后悔情绪的主效应显著,其中低自尊水平青少年的后悔情绪强度显著高于高自尊与中等自尊水平的青少年,高自尊水平与中等自尊水平青少年的后悔情绪强度不存在显著差异;③风险决策情境和自尊之间交互作用显著,高自尊水平的青少年在不同风险决策情境中的后悔情绪差异不显著,中等自尊与低自尊水平的青少年在高风险决策情境中的后悔情绪强度显著高于低风险决策情境。在高风险决策情境下,高自尊水平青少年的后悔情绪强度显著低于中等自尊与低自尊水平的青少年;而在低风险决策情境下,高自尊与中等自尊及低自尊水平青少年的后悔情绪强度无显著差异。
郭英李颖
关键词:自尊水平青少年
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行为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前大学生使用移动社交网络现象非常普遍,且移动社交网络对以信息获取、自我表露为主的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在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影响。为系统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行为的特征,为大学生利用移动社交网络开展良好的人际交往,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参考,使用自编问卷调查了三所高校不同类别专业学生共990人,结果表明:大学生使用手机通过移动社交网络进行人际交往频率最高的三个应用分别是QQ、微信以及微博;大学生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行为中信息获取、自我表露和网络依赖三个维度在性别、生源地、年级、专业、网龄和使用频率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郭英郭英郑铨
关键词:互联网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