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力明

作品数:9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思维
  • 2篇媒介
  • 2篇媒介融合
  • 2篇汉语
  • 1篇新媒体
  • 1篇信息发布者
  • 1篇学法
  • 1篇隐喻
  • 1篇隐喻性
  • 1篇隐喻性思维
  • 1篇阅读环境
  • 1篇造字
  • 1篇时间词
  • 1篇视觉
  • 1篇视觉感知
  • 1篇思维方式
  • 1篇主义
  • 1篇专业课
  • 1篇专业课程
  • 1篇文化

机构

  • 8篇江汉大学
  • 2篇三峡大学

作者

  • 8篇钟力明
  • 2篇吴芳

传媒

  • 5篇人文论谭
  • 1篇中国传媒科技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环球市场信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从“由是观之”类接入语看汉语视觉感知动词的征派条件
2017年
本文以'由是观之''由此可见''由此看来''在我看来''从……可以看出'等现代汉语'PP+VVC'类视觉感知接入语为研究对象,观察该类接入语的特征、征派条件和征派过程,重点考察语法成分系统性'征派'形成相似'接入语'的限制条件。
吴芳钟力明
关键词:视觉感知
从先秦时间词的文化效应看中华传统时间文化制度
2013年
语词符号一经产生即会积极地内化至一定的文化秩序当中,最直接的表现是,参与构建民族人特定的社会文化制度。本文以时闻词汇参与构建中华传统时间文化制度为例,考察先秦时期测时计时、农业生产、贞卜祭祀、社会生活等文化制度,以管窥词汇的文化效应。
吴芳钟力明
关键词:先秦时间词文化效应
基于建构主义的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型——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为例
2018年
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需要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并且胜任各种教学任务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专门人才,需要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观照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作为理论与实践的联结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教学要素的界定和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为基础,设计案例展示、理论运用、案例分析、反思练习和延伸学习等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构建起围绕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型,完成对课程内容的有效落实。
钟力明
关键词:建构主义案例教学法汉语国际教育
融合背景下的阅读现状与趋势
2013年
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人们的阅读活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阅读形式改变带来的阅读环境转变,更表现在阅读个体在阅读时思维方式的更新,并由此而对价值评判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钟力明
关键词:媒介融合阅读环境思维方式
传统媒体走向媒介融合的趋势
2013年
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媒介融合,实现各种媒介平台的多功能一体化。我们可以从观念、战略和目标三个层面入手,分析传统媒体走向媒介融合的实践方向和可能趋势,为媒体转型提供有力借鉴,也促使我们理解媒介融合的真正意义。
钟力明
关键词:媒介融合媒介平台信息发布者媒介形态媒介形式
认知理论下的复合词词义结构的形成方式
2015年
复合词研究是汉语词汇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复合词的词义与构词的词素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尝试将先秦时期形成的复合词置于一定的认知语言学图形—背景理论的框架下,通过词义所关注的焦点在词素义提供的意义背景上的认知整合,分析其词义结构的形成。
钟力明
关键词:复合词词义结构词素义
隐喻性思维在汉字造字中的显现
2010年
汉字的构造过程中包含着造字者的伟大智慧。汉字的产生是人们认知实践的产物,人们的认知活动在构字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通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中,对于不同的符号与大脑中的意象之间相似性的提取,以及在造字过程中显现的思维途径,更清楚地观察到从汉字不同形式的构字方式中显现出来的隐喻性思维特征。
钟力明
关键词:汉字隐喻思维
新媒体背景下阅读认知的模式转变及有效策略
2014年
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阅读平台,使阅读活动在新的媒介和对话中展开。本文将从新媒体阅读环境的特点入手,深入探讨阅读活动中阅读模式和认知规律的变化,并提出新媒体背景下阅读的有效认知策略。
钟力明
关键词:新媒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