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芳
- 作品数:30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农业科学更多>>
- “呷”词义演变探微
- 2020年
- 词义的演变受到内在动因及外在因素的双重影响。传世典籍中“呷”最初表示“众声杂沓”,且是一个非独立语素,词义较虚。但中古以来,“呷”的意义不断实化,至唐代固化为“小口喝”义。本文认为,“呷”这一演变历程与摹声联绵词“吸呷”有一定关联,“呷”受到了“吸”的词义感染,加上原有吃喝义的更替变化,使“呷”完成了由虚到实的词义演变。
- 徐滋含吴芳
- 关键词:词义感染
- 从“由是观之”类接入语看汉语视觉感知动词的征派条件
- 2017年
- 本文以'由是观之''由此可见''由此看来''在我看来''从……可以看出'等现代汉语'PP+VVC'类视觉感知接入语为研究对象,观察该类接入语的特征、征派条件和征派过程,重点考察语法成分系统性'征派'形成相似'接入语'的限制条件。
- 吴芳钟力明
- 关键词:视觉感知
- 从先秦时间词的文化效应看中华传统时间文化制度
- 2013年
- 语词符号一经产生即会积极地内化至一定的文化秩序当中,最直接的表现是,参与构建民族人特定的社会文化制度。本文以时闻词汇参与构建中华传统时间文化制度为例,考察先秦时期测时计时、农业生产、贞卜祭祀、社会生活等文化制度,以管窥词汇的文化效应。
- 吴芳钟力明
- 关键词:先秦时间词文化效应
- 先秦时间词汇字符化的认知考察
- 2011年
- 我们对时间词的认知研究,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是抓住时间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进程:研究分类与时间语词所指事物的类型化;概括与时间观念的词义化;表征与时间词汇的词符化。本文作为时间词汇认知研究的补充,收集了先秦时期最常见的时间字符,着重讨论先民是如何运用文字符号来记录时间词汇、体现时间认知的,进而管窥汉字在对词汇的记录、表现、解释这一字符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吴芳
- 《皇帝的新装》不仅仅是童话
- 2015年
- 《皇帝的新装》讲述了一则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童话故事,这一点早已为世界所公认,也早早地进入到我们的教科书(人教版、冀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中,选择的当然是与儿童表达风格相仿、适宜于儿童阅读的充满童趣的译文,这一点毋庸置疑。但《皇帝的新装》仅仅就只是童话而已吗?中学的人教版教参对《皇帝的新装》主题的概括是:"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
- 林倢羽吴芳
- 关键词:《皇帝的新装》教参
- 基于完形的汉语词义范畴化再思考——以“就”的副词化为例被引量:1
- 2018年
- 以'就'的副词化为切入点,对汉语常用词'就'的词义范畴化进行基于完形的再思考,着重关注完形心理机制在词义引申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提出'引申完形论',尝试对词义系统性引申的复杂现象进行'完形'解释。
- 吴芳
- 关键词:完形范畴化词义引申
- 先秦时间词形成发展的文化动力
- 2014年
- 以先秦时期时间词汇为研究对象,从动力的角度对其形成发展作认知、文化考察,着重考察中华民族主和尚衡、敬德保民和重视伦常的主流文化传统在先秦时期时间词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
- 吴芳
- 关键词:文化
- 循环不息的文化传统与上古时间词汇
- 2011年
- 人与生存空间的互动式语词符号形成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根本动力在人的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推动了远古时期人类社会语词符号系统的产生、完善与发展。本文从循环不息的文化传统与时间词汇的角度探讨先秦时期汉民族文化模式是如何制约时间词形成和发展的。
- 吴芳
- 关键词:时间词文化动力
- 先秦时间词的隐喻表征
- 2014年
- 隐喻作为一种思维动力,推动着时间词的形成和发展。在时间表征的多种隐喻途径中,空间隐喻是推动时间词形成发展的最为关键的一种思维模式。本文着重探讨先秦时间词的隐喻表征,以供管窥整个汉语时间词的形成和发展。
- 吴芳柯移顺
- 关键词:时间词隐喻空间隐喻
- 小议“锦鲤”被引量:1
- 2019年
- 一、“锦鲤”的语义演变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锦鲤本指物种——鲤鱼。后因其外表的特殊性而特指“鳞光闪烁的鲤鱼”,即观赏鱼。如唐陆龟蒙《奉酬袭美苦雨四声重寄三十二句平上声》诗云:“丝禽藏荷香,锦鲤绕岛影。”上联丝禽,下联锦鲤,丝锦对仗,共同修饰中心名词。
- 谢雨鑫吴芳
- 关键词:锦鲤《汉语大词典》语义演变观赏鱼陆龟蒙鲤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