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闵福援

作品数:41 被引量:664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重大项目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肝炎
  • 18篇病毒
  • 11篇乙型
  • 10篇乙型肝炎
  • 10篇丙型
  • 10篇丙型肝炎
  • 9篇蛋白
  • 9篇抗体
  • 7篇血清
  • 7篇细胞
  • 7篇慢性
  • 7篇肝病
  • 7篇肝炎病毒
  • 7篇肝炎患者
  • 5篇免疫
  • 5篇病毒性
  • 4篇乙肝
  • 4篇乙肝病毒
  • 4篇球蛋白
  • 4篇免疫球蛋白

机构

  • 37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佑安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药品生物...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海口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市第五...
  • 1篇天津市传染病...
  • 1篇北京市性病防...
  • 1篇基因组研究所

作者

  • 41篇闵福援
  • 15篇王健
  • 8篇林秀玉
  • 7篇汪俊韬
  • 7篇吴昊
  • 7篇刘惠珍
  • 6篇丁惠国
  • 5篇宋小平
  • 4篇檀玉芬
  • 4篇陈祖贵
  • 4篇冷强
  • 3篇赵春惠
  • 3篇闫惠平
  • 3篇胡翔鹄
  • 3篇孙桂珍
  • 3篇刘德恭
  • 3篇孔淑玲
  • 3篇王忠
  • 3篇任翊
  • 3篇孟庆华

传媒

  • 7篇中华检验医学...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2004年肝...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首都医学院学...
  • 1篇中国性病艾滋...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6
  • 3篇2005
  • 1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4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 4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地区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参考范围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建立北京地区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参考范围。方法采用多参数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结合血液分析仪检测403例北京地区健康成人的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男、女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CD3+细胞百分率、CD3+CD4+细胞绝对值、CD3+CD8+细胞绝对值有显著性差异。北京地区健康成人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参考范围(以95%置信区间表示)如下:淋巴细胞1210~3011cell/μl(22.4%~46.6%);CD3+细胞808~2072cell/μl(50.7%~86.0%);CD3+CD4+细胞380~1208cell/μl(23.3%~50.2%),CD3+CD8+细胞229~982cell/μl(12.5%~36.9%),CD3+CD4+/CD3+CD8+比值0.80~2.74。结论性别等因素可影响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有必要建立适当的、适用于北京地区健康成人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参考范围。
韩呈武于雪莹王丽娜闵福援鄢盛恺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
肝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1997年
肝脏是维持机体内微量元素稳定的重要器官,在患肝病时,可导致微量元素代谢紊乱。本文报告702例肝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测定结果,并探讨其机理和临床意义。
高丽娟刘德恭周亚苏王忠闵福援孟庆华
关键词:血清微量元素肝病患者血清铜血清铁蛋白显著性差异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猪苓多糖与乙型肝炎疫苗等合用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1996年
猪苓多糖与乙型肝炎疫苗等合用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宋小平林秀玉斯崇文杨向阳闵福援猪苓多糖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常单独或与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等药物联合用于慢性肝炎的治疗[1,2]。为了进一步阐明其联合用药的机理,我们将猪苓多糖与乙肝疫苗、潘生丁和卡...
宋小平林秀玉斯崇文杨向阳闵福援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猪苓多糖巨噬细胞
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C3、Tf、a1-AT的检测及意义
机体很多蛋白由肝脏合成,当肝脏发生病变时,其合成蛋白的功能必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补体C3(C3)、转铁蛋白(Tf)、a1抗胰蛋白酶(a1-AT)含量的变化与肝脏损伤之间的关系.
王忠刘毅闵福援刘惠珍
关键词:乙型肝炎补体肝脏损伤转铁蛋白
文献传递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测特点。方法对 2 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 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患者中女 1 8例 ,平均年龄 (52 .4± 1 0 .8)岁 ,男 2例 ,年龄为 2 6、2 7岁 ,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黄疸、皮肤瘙痒 ;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有轻度或中度升高 ,碱性磷酸酶 (ALP)、γ 谷氨酰转肽酶 (γ GT)均明显升高 ,多数患者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与血清IgM升高 ,线粒体抗体及线粒体抗体M2 亚型均为强阳性。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
刘燕敏阎惠平孟庆华孔淑玲贺立香闵福援刘德恭
关键词:胆汁性肝硬变线粒体抗体病理学检查
慢性丙型活动性肝炎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研究
1994年
慢性丙型活动性肝炎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研究北京佑安医院陈祖贵,宋小平,冷强,闵福援,林秀玉,向海平自从1989年5月美国Chiron公司将丙型肝炎病毒(HCV)分子克隆成功以来,用ELISA法检测患者的抗-HCV,即研究丙型肝炎病毒在临床上的感染状...
陈祖贵宋小平冷强闵福援林秀玉向海平
关键词:丙型肝炎活动性杀伤细胞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抗-HCV-IgM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1995年
采用重组HCV抗原片段C22和33c包被酶标板孔,以间接ELISA方法,检测40例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IgM。40例患者均在起病后40天内出现抗-HCV-IgM阳性,抗-HCV-IgM阳性与HCVRNA阳性密切相关,抗体阳性持续时间因病程是否转为慢性而不同。23例自限性急性丙型肝炎(丙肝)患者,在起病后6个月内抗-HCV-IgM全部阴转并伴有HCVRNA阴转,而17例转慢的急性丙肝患者中15例抗-HCV-IgM持续阳性,其HCVRNA亦持续阳性或间断阳性。提示急性丙肝检测抗-HCV-IgM,可作为抗-HCV-IgG和HCVRNA检测的一个补充。
吴昊汪俊韬林秀玉闵福援甄惠恩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M酶联免疫吸附
SARS患者病原学诊断及病毒传播规律研究
2004年
目的探讨血清抗SARS-CoV特异性LgG、lgM;外周血单核细胞、漱口液以及粪便SARS-CoV特异性套式RT-PCR检测SARS-Cov RNA在SARS确诊中的意义,并通过研究其系列标本,进一步探讨SARS-Coy特异性IgG、IgM出现规律及病毒传播规律。方法临床诊断SARS患者28例。1周采集2次血清、大便及漱口液系列标本。ELISA测定血清抗SARS-CoV特异性lgG、lgM,套式RT-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漱口液以及粪便SARS-CoV RNA。结果血清SARS-COV-lgM阳性率为50%(14/28);SARS-COv-lgG阳性率为78.6%(22/28)。早期(-10天)lgG可出现;4周阳性率最高;lgG出现晚(11天-)。2-3周阳性率最高;持续时间短(11天-),4周后大部分患者阴转。PBMC SARS-COVRNA阳性率为32.1%(9/28),病程10-14天阳性率最高;漱口液SARS-COVRNA阳性率为57.1%(16/28),大便SARS-COVRNA阳性率为60.7%(17/28);病程2-3周阳性率最高。85.7%(24/28)可确诊SARS;14.3%不能确诊SARS。结论 SARS诊断必须加入病原学诊断标准。而且必须结合特异性抗体、外周血单核细胞、漱口液以及大便SARS-CoV RNA检测,综合判断。由于SARS患者特异性抗体出现晚等特点。因此,SAPS特异性抗体不能作为早期诊断。SARS患者病程2-3周传染性可能最强,而早期(10天内)传染性可能弱。
丁惠国任翊王健檀玉芬汪巧娅陈东吴清发陈唯军闫惠苹闵福援杨玲方健秋赵春惠汪健
关键词:病原学病毒传播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被引量:6
2004年
闵福援王健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AIH北欧人狼疮性年轻妇女
Imx 系统连续监测肝癌及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的变化被引量:1
1998年
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Imx),对原发性肝癌(PHC)、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进行观察。结果:PHC患者血清AFP含量的异常率为75%(66/88),CAH患者的异常率为21.8%(22/101)。并对11例PHC患者进行了手术前后AFP含量的动态观察,对15例CAH患者进行了AFP含量连续监测。发现:PHC患者术后AFP持续增高者预后不良;CAH患者AFP持续增高有癌变的可能。提示:AFP含量的变化与PHC和CAH的病程变化和预后相吻合。
孔淑玲闵福援王少祥
关键词:肝炎甲胎蛋白病毒性肝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