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义峰
- 作品数:26 被引量:124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乌司他丁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呼吸指数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呼吸指数(RI)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28例择期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分别测定中心静脉开放后(T1)、心肺转流(CPB)前即刻(T2)、主动脉开放即刻(T3)、1h(T4)、2h(T5)、18h(T6)6个时点血清RI和IL-6。结果与T1时相比,T2时Ⅱ组IL-6明显升高(P<0.05),亦明显升高Ⅰ组(P<0.05)。与T1时相比,T2、T4~T6时两组RI均明显升高(P<0.05),T5时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IL-6释放,起到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 阮义峰周钦海傅诚章王宁
- 关键词:乌司他丁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白细胞介素-6
- 一种局麻脑外科手术患者用脑部支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局麻脑外科手术患者用脑部支架,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带、滑动带、固定杆和支撑架,固定带包括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第一固定带一端内部设置有滑槽,第二固定带一端安装有滑动带,滑动带与滑...
- 吴廷丽陆军王宁阮义峰
- 雷米芬太尼用于无抽搐电休克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9年
- 阮义峰王宁朱美华刘莉陆军陈建平
-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雷米芬太尼电刺激治疗麻醉镇痛药MECT
- 帕金森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 分析原发性帕金森(PD)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后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3年6月在南京脑科医院行脑深部电刺激的4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既往病史、术中用药、术中血压、术中体温、麻醉深度、术后转归等指标,根据术后24 h内是否发生恶心呕吐分为PONV组和非PONV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脑深部电刺激PONV的危险因素。结果 PD患者行DBS后的PONV发生率为9.3%。女性(P=0.027)、上消化道手术史(P=0.022)、术中发生低体温(P=0.003)、术中使用地佐辛(P=0.027)是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局麻+全麻的麻醉方式(P=0.027)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 女性、上消化道手术史、术中发生低体温、术中使用地佐辛是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局麻+全麻的麻醉方式是其保护性因素。
- 陈玮蒋慧慧郑初蕾阮义峰章文斌邱畅李冰冰
- 关键词: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并发症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
- 一种带有保护结构的脑电图头套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保护结构的脑电图头套,包括头套主体,头套主体的末端设有头带,头带的内侧可拆卸卡设有海绵块,当长期使用后,海绵块容易受到不同携带者使用而污染,海绵块可直接拆卸,更换新的即可,头带的外侧转动设有挂带,...
- 张天愉曹峰蒋紫娟阮义峰朱慧敏王潇潇高洁
- 文献传递
- 多模态影像联合电生理监测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 张玉海刘宏毅杨坤胡新华刘永邹元杰章文斌陈永严陆军阮义峰
- 复合环泊酚时舒芬太尼抑制帕金森病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 2024年
- 目的:确定复合环泊酚时舒芬太尼抑制帕金森病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 50)。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22年7月至2024年1月择期行脑深部刺激器植入术的帕金森病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Mallampati气道分级Ⅰ或Ⅱ级。依次静脉注射舒芬太尼、环泊酚0.40 mg/kg及罗库溴铵0.60 mg/kg麻醉诱导,待肌松起效后行气管插管术。气管插管后2 min内HR、MAP升高幅度超过基础值20%定义为阳性反应。舒芬太尼初始剂量为0.36 μg/kg,根据是否发生气管插管阳性反应,确定下一例患者舒芬太尼剂量,相邻剂量比为1.2。根据Dixon-Mood法计算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 50和95%可信区间。 结果:复合环泊酚时舒芬太尼抑制帕金森病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ED 50(95%可信区间)为0.335(0.298~0.378) μg/kg。 结论:复合0.40 mg/kg环泊酚时,舒芬太尼抑制帕金森病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ED 50为0.335 μg/kg。
- 梅凤美章文斌曾琼阮义峰陆军
- 关键词:舒芬太尼帕金森病
- 乌司他丁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血浆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影响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比较血浆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鄄FAB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CK鄄MB)快速敏感反映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损伤的能力,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肌H鄄FABP和CK鄄MB变化的影响。方法: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患者28例,随机分成乌司他丁组(Ⅰ组,n=14),对照组(Ⅱ组,n=14)。分别在中心静脉开放后(T1),体外循环前即刻(T2),主动脉开放即刻(T3),主动脉开放1h(T4)、2h(T5)、3h(T6)、18h(T7),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中H鄄FABP和CK鄄MB。结果:两组患者H鄄FABP值在体外循环前即明显升高,主动脉开放即刻升高数十倍,主动脉开放1h达到高峰,主动脉开放3h明显下降(P<0.05),主动脉开放18h降到体外循环前水平。乌司他丁组H鄄FABP值在T3、T4、T5点均低于对照组,在T3点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CK鄄MB升高的时间迟于H鄄FABP,仅在主动脉开放时才有明显变化,出现峰值时间和H鄄FABP相同,但持续时间要长于H鄄FABP。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相比CK鄄MB值在各时点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鄄FABP与CK鄄MB相比具有变化早恢复快的特点,乌司他丁能减缓其变化程度。
- 阮义峰周钦海傅诚章唐琦峰钱燕宁
- 关键词:乌司他丁瓣膜置换
- 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皮质醇浓度变化及乌司他丁使用的临床观察
- 2009年
-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皮质醇浓度变化及乌司他丁的使用。方法:28例择期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Ⅰ组,n=14)和对照组(Ⅱ组,n=14)。分别测定中心静脉开放后(T1)、体外循环前即刻(T2)、主动脉开放1 h(T3)、18 h(T4)4个时点血清皮质醇。结果:两组T4与T1时间点相比,皮质醇明显升高(P<0.05),其余各时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手术后慎用激素类药物,乌司他丁不影响皮质醇浓度变化。
- 阮义峰周钦海傅诚章王宁
- 关键词:心脏直视手术皮质醇乌司他丁
- 浮针疗法缓解膝关节炎疼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2
- 2008年
-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在缓解膝关节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诊断膝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浮针治疗组(A组)和针灸治疗组(B组)。于治疗后1 h和8、26、52周行膝关节状况评分(KOOS)。结果A、B组的治疗次数分别为(3.3±1.0)和(4.2±1.3)次。与治疗前比,治疗后1 h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明显增加(P<0.01),A组增加幅度较B组高(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有所增加。与治疗前比,治疗后8和26周两组患者的KOOS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治疗后8周比,26周时两组患者的KOOS有下降的趋势,52周时两组患者的KOOS下降明显(P<0.05或P<0.01)。结论浮针疗法对缓解膝关节炎疼痛有一定的作用,且作用持久,比传统的针灸治疗操作简单、易学、不良反应少。
- 朱美华王宁李有焕陆军阮义峰刘莉符仲华
- 关键词:浮针疗法膝关节炎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