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文
- 作品数:42 被引量:278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被引量:41
- 2006年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总体病死率为38.7%,合并颅外器官损伤、早期低血压、早期低氧血症、高血糖以及高钠血症患者组死亡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合并器官损伤、早期低血压休克、早期低氧血症、高血糖、高钠血症是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 陈华文祝伟李树生郑智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
- 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心肺复苏技能掌握现状调查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医学生对心肺复苏术技能的掌握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同济医学院研究生176人,在心肺复苏模型上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通过观察表记录学生的具体操作情况,通过监测仪记录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的有效率。结果:154人进行了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87.5%),但启动急救反应(EMS)系统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有效率较低,分别为25.6%、53.4%和24.4%,男生胸外按压的有效率为60.8%,女生为39.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男生胸外按压手法正确率、人工呼吸手法正确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7.3%、71.1%、24.7%,女生分别为70.7%、73.0%、21.3%,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医学研究生心肺复苏技能整体水平不高,应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系统的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提高心肺复苏水平。
- 祝伟何惠君陈华文
-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心肺复苏术
- 环氧化酶-2参与丹参酮IIA改善脓毒症大鼠的心肌凋亡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改善脓毒症大鼠心肌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2途径。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CLP),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CLP组),Tan IIA组和Celecoxib组,后两组于CLP后给予丹参酮IIA(Tan IIA)腹腔注射处理,Celecoxib组同时选用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2的特异性抑制剂塞来昔布灌胃处理,分析治疗12 h后的心肌细胞的炎性氧化因子(TNF-α、IL-1β、MDA、SOD)含量、凋亡情况、心肌促凋亡基因(Bax、Fas、P53和Caspase-3)和抑制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情况以及左心室心肌COX-2的mRNA、蛋白表达和活性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CLP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5);COX-2的蛋白、mRNA表达水平增加、活性增强;Bax、fas、P53及Caspase-3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上升(P<0.05),Bcl-2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给予丹参酮ⅡA处理的脓毒症大鼠,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在丹参酮ⅡA处理的同时给予赛来昔布干预后,上述指标水平与仅用丹参酮ⅡA处理后相似(P>0.05)。结论:丹参酮IIA对脓毒症大鼠心肌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COX-2)途径实现。
- 王铮陈华文冯俊
- 关键词:丹参酮IIA环氧化酶-2脓毒症心肌凋亡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008-03-2011-03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Glasgow评分(GCS)分为GCS6-8分组和GCS3-5分组,按EF分为EF≥50%组、EF<50%组,按血清cTnI水平分cTnI<0.04,cTnI>0.5组和0.04≤cTnI≤0.5组,按预后分生存组和死亡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抽血取血清检测cTnI和NT-proBNP的水平;床边彩色超声测量EF,分析患者NT-proBNP与GCS、cTnI、左室EF和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13.0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NT-proBNP升高,与对照组比,GCS6-8分组和GCS3-5分组NT-proBNP均明显升高(P<0.05),死亡组较生存组升高明显(P<0.05),与cTnI<0.04比较,cTnI>0.5组和0.04
- 朱登安魏晓艳陈华文冯俊
-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钠肽肌钙蛋白I射血分数
- 早期气管插管在严重胸外伤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对严重胸外伤患者的意义。方法58例严重胸外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0例早期气管插管,28例按常规行气管插管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平均ICU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及其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早期气管插管患者机械通气和平均ICU住院时间缩短(P<0.01),肺部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降低(P<0.05),但预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机械通气是严重胸外伤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治疗,早期气管插管在严重胸外伤的治疗中起着有益的作用。
- 陈华文李树生郑智
- 关键词:早期气管插管胸外伤
- 产后大出血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8例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陈华文李树生
- 关键词:产后大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
- 多发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探索多发伤患者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ICU收治的107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07例多发伤患者分为并发MODS组(n=65例)和非MODS组(n=42例)。分别比较两组多发伤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ISS评分、APACHEⅢ评分、GCS评分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休克发生率上差异的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休克纠正是否及时、ISS评分、APACHEⅢ评分、GCS评分、血糖和血小板水平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休克纠正是否及时、ISS评分和APACHEⅢ评分是多发伤患者并发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发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与休克纠正是否及时、ISS评分和APACHEⅢ评分有关。
- 祝伟陈华文汤睿万磊钟强李树生
- 关键词:多发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丹参酮ⅡA对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大鼠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丹参酮ⅡA对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大鼠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TAC)和假手术组(Sham),每组均随机给予丹参酮ⅡA(TanⅡA)或生理盐水(Saline)处理,观察连续治疗12周后的左心室的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水平、GAP43和TH阳性神经纤维密度。结果与Sham+Saline组相比,TAC处理可导致左心室的TH、GAP43及NGF的蛋白水平上升,且GAP43和TH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均上升;Tan ⅡA可有效地改善TAC的症状;TanⅡA对Sham组的各项指标没有影响。结论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大鼠的交感神经发生重构,采用TanⅡA可改善心肌交感神经重构。
- 冯俊李树生陈华文
- 关键词:交感神经重构心肌肥厚
- 丹参酮ⅡA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肌重构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通过调控mir-133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 SD大鼠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心力衰竭模型,给予连续12周的丹参酮ⅡA治疗,miR-133拮抗剂组同时给与皮下植入渗透泵持续泵入拮抗剂antagomirs;分析12周后大鼠心肌心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凋亡指数、胶原含量及caspase-9、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RhoA蛋白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心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凋亡指数和胶原含量增加(P<0.05),caspase-9、CTGF、RhoA蛋白水平表达上升(P<0.05);丹参酮ⅡA处理组大鼠各指标均有改善(P<0.05);皮下连续泵入antagomirs能够部分消除丹参酮ⅡA的抗心肌重构作用(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上调miR-133水平,从而调控caspase-9、CTGF、RhoA蛋白水平的表达发挥抗心肌重构的作用。
- 冯俊陈华文李树生
-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肌重构
- 内毒素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内毒素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内毒素组和预处理组,每组24只。每组又按时间分为2 h组、4 h组、6 h组、12 h组4个亚组,每组6只。预处理组首次经腹腔注射脂多糖(LPS)0.25 mg/kg,24 h后再经腹腔注射LPS 0.5 mg/kg,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第二次腹腔注射72 h后,内毒素组和预处理组经尾静脉一次注射LPS 10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内毒素组和预处理组在第二次注射LPS后2、4、6、12 h,对照组在注射最后一次生理盐水后2、4、6、12 h,各取6只处死取肺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白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色法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内毒素血症4 h时内毒素组肺组织ICAM-1、MDA和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5.07±0.53比11.98±0.56,(3.93±0.42)μmol/g比(1.24±0.27)μmol/g,(478.62±45.58)pg/mL比(26.67±2.38)pg/mL,P<0.05],肺组织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6.26±0.31)U/mg比(15.23±0.62)U/mg,P<0.05]。经内毒素预处理后,预处理组肺组织ICAM-1、MDA和血清TNF-α水平较内毒素组显著降低[42.40±0.44,(2.89±0.49)μmol/g,(376.76±43.67)pg/mL],肺组织SOD水平显著上升至(8.79±0.35)U/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毒素预处理可减轻内毒素血症时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反应和氧自由基生成有关。
- 陈华文祝伟冯俊李树生
- 关键词:内毒素肺损伤肿瘤坏死因子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