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思园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湛江市财政资金科技专项竞争性分配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化
  • 2篇缺损
  • 2篇骨密度
  • 2篇骨缺损
  • 2篇骨修复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化组织工...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束
  • 1篇血管束植入
  • 1篇植入
  • 1篇融合术
  • 1篇生长因子表达
  • 1篇生物力学
  • 1篇生物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机构

  • 3篇广东医学院附...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深圳市坪山新...

作者

  • 5篇陈思园
  • 2篇王簕
  • 2篇赵培冉
  • 2篇曾荣
  • 2篇林颢
  • 2篇金丹
  • 2篇江汕
  • 2篇裴国献
  • 2篇孙杰聪
  • 2篇孙欣
  • 2篇李广盛
  • 2篇魏波
  • 2篇穆天旺
  • 2篇覃俊君
  • 1篇陈光华
  • 1篇周志华
  • 1篇郑锦畅
  • 1篇胡资兵
  • 1篇娄爱菊
  • 1篇王朝军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血管束植入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缺损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血管束植入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缺损对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兔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诱导后与β-磷酸三钙材料复合,植入制备的兔股骨缺损处,其中实验组在材料侧槽中植入股骨的动静脉血管束,对照组则单纯植入组织工程骨,分别于术后2、4、8、12周通过形态学检测新生骨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新生骨中VEGF的表达量。结果随着时间进展,各组成骨量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从第4周开始实验组成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实验组新生骨中VEGF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4周时达到最大值。结论血管束植入组织工程骨可明显增加新生骨中VEGF的表达并能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王簕覃俊君陈思园穆天旺江汕赵培冉金丹裴国献
关键词:血管化骨缺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干骨缺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观察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干骨缺损的成骨特点,初步探讨其修复骨缺损的机制.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均制备左侧股骨干15 mm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兔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β-磷酸三钙(β-TCP)构建组织工程骨同时联合血管柬植入骨缺损;对照组:单纯植入组织工程骨.于术后2、4、8、12周行组织学观察骨形成与改建情况,同时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检测修复骨段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组织学观察显示随着时间发展,两组成骨量均逐渐增加,从4周起实验组骨修复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各时间点组织工程骨中VEGF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随着时间延长,VEGF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在4周时表达量最大.结论 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可有效促进兔股骨缺损的修复,植入血管束能促进VEGF的表达,VEGF是促进骨再生和血管再生的重要因子.
王簕裴国献高梁斌江汕穆天旺陈思园覃俊君金丹娄爱菊赵培冉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骨缺损
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密度相关性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通过建立SD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研究骨质疏松性骨折临界载荷、骨刚度系数与骨密度间的关系。方法取SD大鼠40只,行骨质疏松造模,造模后3个月测定活体股骨骨密度,根据骨密度的高低分为4组,每组10只。分组后取大鼠股骨行三点弯曲试验,记录骨折临界载荷、骨刚度系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骨密度(0.241±0.009)g/cm2,B组(0.226±0.011)g/cm^2,C组(0.211±0.009)g/cm2,D组(0.193±0.008)g/cm^2,4组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80,P=0.012)。A组骨折临界载荷(226.80±9.13)N,B组(212.11±7.96)N,C组(204.08±8.70)N,D组(193.60±8.08)N,4组骨折临界载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83,P=0.020);且A组骨折临界载荷>B组(t=-2.112,P=0.043),B组骨折临界载荷>C组(t=-2.978,P=0.006),C组骨折临界载荷>D组(t=-2.631,P=0.014)。A组骨刚度系数(526.37±8.86)N/mm,B组(531.10±12.01)N/mm,C组(490.57±9.76)N/mm,D组(465.88±5.41)N/mm;A组与B组骨刚度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2,P=0.074),B组骨刚度系数>C组(t=-3.369,P=0.001),C组骨刚度系数>D组(t=-2.539,P=0.019)。结论当骨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骨密度的下降与骨折临界载荷、骨刚度系数呈正相关,骨密度减少导致骨折风险增高。
孙欣孙杰聪曾荣魏波彭智恒李广盛陈思园林颢郑锦畅王朝军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双能X线
干细胞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可行性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干细胞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可行性。方法从体外输入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鼠骨质疏松症,测定大鼠的骨密度变化。结果骨质疏松大鼠通过BMSCs治疗后,骨密度明显增加。结论 BMSCs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增加骨密度。
丁华东陈思园周志华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密度
微创及开放椎间融合术治疗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及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 探讨微创及开放椎间融合术治疗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方法 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86例MeyerdingⅠ、Ⅱ度单节段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39例在Quadrant通道下行椎间融合术(微创组),47例行开放经后路椎间融合术(开放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腰椎滑脱分度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VAS评分及ODI,以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滑移百分数(percentage of slipping,PS)、椎间隙高度、滑脱角(angle of slip,AS)、胸腰联合角(thoracolumbar junction,TLJ)、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C_7矢状位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脊柱-骨盆角(spino-sacral angle,SSA)、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并对以上指标手术前后差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微创组术后住院时间(5.1±1.6)d,较开放组的(7.2±2.1)d显著缩短(t=2.593,P=0.017)。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0个月,平均15个月。微创组复位率为68.53%±20.52%,开放组为64.21%±30.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5,P=0.093)。术后3个月,两组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中,除PI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外,其余各参数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两组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差值相关性分析显示:ODI与SVA、SSA、PT、LL相关(P〈0.05)。结论 开放及微创椎间融合术在改善单节段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脊柱-
孙欣曾荣李广盛魏波胡资兵林颢陈光华陈思园孙杰聪
关键词:椎间融合术开放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