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性
  • 4篇脑性瘫
  • 4篇脑性瘫痪
  • 3篇成像
  • 2篇患儿
  • 2篇儿童
  • 2篇儿童脑性瘫痪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2篇粗大运动
  • 1篇代谢
  • 1篇动功
  • 1篇形态测量学
  • 1篇张量成像
  • 1篇人巨细胞病毒
  • 1篇乳鼠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元细胞
  • 1篇体素
  • 1篇体外

机构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作者

  • 5篇陈玉萍
  • 4篇吴德
  • 3篇王海宝
  • 3篇唐久来
  • 3篇王莹
  • 2篇徐丽艳
  • 2篇余永强
  • 1篇杨李

传媒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人巨细胞病毒体外感染SD乳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模型的建立及钙代谢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原代培养sD乳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24h内出生的SPF级SD乳鼠雌雄各10只,建立原代乳鼠海马神经元单层细胞;在体外培养的第8天将生长良好的单层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HCMV感染组、HCMV+MK-801组、MK-801组和对照组,每组设10个复孔;在处理后24h用Fluo-3AM钙离子探针进行荧光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各组神经元游离钙离子的荧光强度值。结果接种HCMV24h后,神经元逐渐变圆、肿胀,4d后大部分细胞裂解消失;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在海马神经细胞的培养物中可见HCMV产生早期蛋白,呈棕黄色颗粒,苏木精复染后呈棕褐色。HCMV组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离子荧光强度值为215.5±14.9,高于对照组(116.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P〈0.01);HCMV+MK-801组神经元的荧光强度值(135.5±8.6)较HCMV组(215.5±14.9)明显下降,下降率为(37.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P〈0.01);MK-801组的荧光强度值为88.1±4.5;较对照组(116.4±5.9)明显下降,下降率为(24.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P〈0.01)。结论HCMVADl6株感染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可致细胞内的钙超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通道介导的钙离子内流可能是HCMV感染后神经元内钙超载的主要机制之一。
田克印吴德杨李陈玉萍唐久来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大鼠神经元
儿童脑性瘫痪MRI特征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分析脑性瘫痪( CP)患儿磁共振表现与其类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GMFCS)及出生胎龄的关系,探讨MRI在小儿CP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43例CP患儿的临床和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其间相关性。结果MRI表现为室周白质损伤(PWMI)52例,弥漫性脑损伤31例,脑发育异常19例,局灶性脑血管意外11例,正常24例,无法分类性病变6例。不同类型MRI表现的GMFCS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74,P =0.000, Fisher 精确检验)。 PWMI的患儿中,早产儿多见,且主要为双瘫及偏瘫, GMFCSⅠ-Ⅲ级较多。弥漫性脑损伤中,四肢瘫及不随意运动型常见,GMFCS多为重度障碍。脑发育异常及局灶性脑血管意外足月儿多见,GMFCS显示为前者重度障碍多见,后者轻度障碍多见。结论 CP患儿MRI表现与CP类型、GM-FCS、出生胎龄有密切关系,对CP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王莹王海宝余永强徐丽艳陈玉萍
关键词:脑性瘫痪磁共振成像粗大运动功能
扩散张量成像在儿童脑性瘫痪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一种新近应用于临床的无创性的磁共振成像方法,也是目前唯一用于观察活体大脑白质纤维走行的一种技术,可直观地显示颅内病变与白质纤维之间的关系.DTI对研究脑的发育、成熟及老化过程及诊断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现就DTI在儿童脑性瘫痪成像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陈玉萍吴德唐久来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脑性瘫痪脑白质儿童
基于体素形态测量学检测脑性瘫痪患儿脑灰质结构改变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应用基于体素形态测量学(VBM)技术检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相关的脑灰质结构,探讨脑瘫相关脑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0例脑瘫患儿资料.其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3.6±2.0)岁,对其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和全脑3D结构像扫描.利用VBM 5对全脑容积进行分割,获得脑灰质、脑白质、脑脊液容积.在Matalab 7.1环境下运行SPM 5,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GMFCS与全脑灰质容积相关性.结果 GMFCS与灰质容积成显著正相关性的脑区主要有左颞中回(Z=3.57)及颞下回(Z=3.40)、右侧丘脑及豆状苍白球(Z=3.36)、左侧丘脑及豆状苍白球(Z=2.76)、左缘上回(Z=3.14)、左楔前叶(Z=3.00)、右背外侧额上回(Z=3.08)、右枕上回及枕中回(Z=2.84)(P均<0.005);成负相关性脑区主要有左眶部额中回及前扣带回(Z =3.28、3.02)、左内侧额上回(Z=3.19)、左尾状核(Z=3.04、2.94、2.92)、左侧小脑(Z=2.94)、右侧小脑(Z=2.97)、左侧海马旁回(Z=3.94)、右侧海马旁回(Z=3.43、3.00)、左侧岛叶(Z=3.50)、右侧岛叶(Z=3.41、3.80)、左侧舌回(Z=3.37)、右侧舌回(Z=3.30)、左后扣带回(Z=2.73)、左枕中回(Z=2.92)及右颞中回(Z=3.05)(P均<0.005).结论 基于VBM研究发现脑瘫患儿GMFCS与运动、情绪、记忆和默认网络脑灰质结构异常有关.
王莹王海宝余永强徐丽艳陈玉萍吴德
关键词:脑性瘫痪大脑皮质
脑瘫患儿粗大运动与高危因素及头颅MRI表现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GMFCS)与发病高危因素及头颅磁共振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入院治疗的151例脑瘫患儿的基本信息、围生期脑损伤高危因素及头颅MRI表现。应用GMFCS对粗大运动能力进行分级;使用χ2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51例脑性瘫痪儿童中GMFCS I级40例(26.49%),II级43例(28.48%),III级32例(21.19%),IV级27例(17.88%),V级9例(5.96%)。不同脑瘫类型的粗大运动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因素中,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及黄疸与GMFCS相关,分级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合并多因素时更倾向发展为GMFCS III-V级;头颅MRI表现中,异常率为86.09%,室旁白质软化、脑发育不良、基底节丘脑异常信号及脑软化萎缩在不同GMFCS分级之间差别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高危因素或头颅MRI表现与粗大运动之间具有相关性,不同高危因素脑瘫患儿粗大运动障碍程度不全相同,不同头颅MRI表现,其运动障碍程度亦不全相同。
陈玉萍吴德唐久来田克印王莹王海宝
关键词:脑性瘫痪磁共振成像高危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