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晓苹

作品数:17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白血
  • 7篇白血病
  • 6篇造血
  • 4篇造血干
  • 4篇造血干细胞
  • 4篇基因
  • 4篇干细胞
  • 3篇血液
  • 3篇嵌合
  • 3篇嵌合体
  • 3篇急性
  • 3篇恶性
  • 3篇复发
  • 2篇血液病
  • 2篇移植后
  • 2篇移植后复发
  • 2篇异基因
  • 2篇异基因造血干...
  • 2篇造血干细胞移...

机构

  • 17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17篇韩晓苹
  • 8篇于力
  • 8篇楼方定
  • 6篇孙敬芬
  • 5篇刘海川
  • 5篇高春记
  • 4篇姚善谦
  • 4篇周绮
  • 4篇王全顺
  • 3篇金红实
  • 3篇靳海杰
  • 3篇赵丹丹
  • 3篇王永平
  • 2篇张苗
  • 2篇王睿
  • 2篇陈孟莉
  • 2篇谭次娥
  • 2篇王爱珍
  • 2篇史子江
  • 2篇张伯龙

传媒

  • 4篇军医进修学院...
  • 4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人民军医
  • 1篇山西白血病
  • 1篇白血病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3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并发真菌败血症6例
1993年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成功率日趋增高,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病例因各种并发症而失败,其中感染是重要因素之一。我们自1983年5月~1990年5月间共行各类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恶性肿瘤36例,其中并发真菌败血症者6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 6例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12~32岁(平均23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3例,其中M_2、M_4及M_(?)各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例,移植时均为白血病的首次缓解期或CML的慢性期。6例中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2例,自体骨髓移植(ABMT)2例,胎肝细胞移植(FLT)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HSCT)各1例(附表)。二、治疗方法 1.预处理方案:6例均为联合化疗加直线加速器全身分次放疗(?TBI),总剂量6~9Gy,剂量率0.045~0.05Gy(?)min。预处理结束后行造血干细胞回输,回输有核细胞(0.78~3.0)×10^(?)/kg(附表)。
韩晓苹楼方定姚善谦刘海川
关键词:白血病造血干细胞败血症
头孢噻肟在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体内杀菌效价及临床疗效比较
1997年
目的 对比观察头孢噻肟(CTX)与其他两种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对30例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杀 菌活性(SBA)及临床疗效。方法SBA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临床疗效根据临床治疗登记表按三 级标准判定。结果与结论 头孢噻肟的临床反应最佳,杀菌作用时间维持较长,但对绿脓假单胞 菌和阴沟肠杆菌杀菌作用较差;呱拉西林(PIP)与阿米卡星(AN)方案的抗菌谱广,但PIP杀菌 作用时间较短,可考虑缩短给药间期,而AN可按一日一次给全日量的方案,以提高疗效减少不 良反应;头孢哌酮(CPZ)可主要用于绿脓假单胞菌感染,也可用于其它细菌的混合感染,但给药 间隔时间以一日三次为宜。
王睿陈迁陈孟莉楼方定朱军韩晓苹谭次娥裴保香王爱珍
关键词:头孢噻肟恶性血液病临床疗效
双克隆性IgG-κ、IgG-λ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1年
目的探讨双克隆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征,分析相关实验室检查及诊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双克隆性IgG-κ、IgG-λ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治疗,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双克隆性MM因源于两种M蛋白的组合而区别于典型MM,免疫固定电泳对其具有诊断意义,治疗转归往往为一种M成分减少或消失,预后相对良好。结论双克隆性MM是一种少见的浆细胞病,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与典型MM有所不同,需注意鉴别。
王凌云李荣韩晓苹王全顺
关键词:克隆细胞多发性骨髓瘤
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3
2010年
本研究旨在提高对罕见的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eight p11myeloproliferative syndrome,EM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治疗的认识。应用骨髓细胞涂片、骨髓活检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方法分析骨髓细胞核型,分子生物学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结果表明:EMS是一组具有独特临床和生物学特点的疾病,以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合并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ymphoblastic lymphoma,LBL)为主要特征。骨髓细胞形态学提示粒系细胞高度增生、嗜酸粒细胞增多;免疫表型分析显示髓系抗原表达增高;细胞遗传学分析表明存在8p11易位;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呈阴性。在分子学水平,患者染色体异常均累及8p11上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目前共发现11种与FGFR1重排相关的伙伴基因,其中最常见的是位于13q11-12上的ZNF-198。EMS预后不良,患者常在短期内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常规化疗效果差,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外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EMS是伴有FGFR1重排的骨髓和淋巴肿瘤,易误诊为T-LBL、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CML)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对该病应及时进行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以避免误诊、误治。
闫真杨波王全顺王莉莉韩晓苹任芳于力
关键词:淋巴瘤FGFR1临床病理学
急性混合型白血病─—附6例报告被引量:2
1994年
报道6例急性白血病,形态学检查4例同时有二类原幼细胞存在,1例初诊ALL,复发后原幼细胞出现二种类型在现,另1例细胞形态酷似ANLL-M3,且POX及CE均阳性。同时发现白血病细胞表达淋巴细胞标记,同时3例共同表达CD10、Dr,同时表达CD10,CD19,Dr和CD10、CD25、Dr及CD10、SmIg各1例。行COAP、DOAP等方案治疗后3例曾达骨髓缓解,持续缓解时间90天~110天,6例中合并颅内出血2例,严重肺部感染2例,多部位血栓形成1例。对此种类型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发病机理及预后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韩晓苹楼方定周绮刘海川
关键词:组织细胞化学白血病混合型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性功能状况调研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患者性功能状况及对婚姻和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 HSCT 后患者发放随访调查表,对生育、性功能改变、婚姻及女性月经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在资料完整的 50 例患者中,性欲及性功能正常者分别为 66.6% 和 80%;性功能改变与 TBI 剂量关系不密切;移植前后 FSH、LH、PRL、睾酮及雌二醇测定结果对比表明差异不明显(P>0.05);18 例女性患者,14 例闭经(77.8%),4 例月经恢复(22.2%);32 例已婚者中,无 1 例怀孕。结论:HSCT 后生育能力及女性月经均有明显影响,对性功能影响不明显,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有待继续观察。
韩晓苹楼方定姚善谦张伯龙周绮刘海川于力高春记王全顺王永平赵瑜吴晓雄张苗史子江靳海杰
关键词:闭经HSCT生育能力月经
造血细胞因子临床应用被引量:1
1995年
本文对几种造血细胞因子,包括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P),干扰素(Interferon,IFN)、白介素-2(interleukin-2)与LAK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的临床应用机理、适应症、毒副作用,根据我们几年来的实践体会,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作了介绍。近年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迅速,新的细胞因子不断被发现并推向临床,对已用于临床的细胞因子的适应症、用药时机、剂量和毒副作用的防治等临床经验也越来越丰富。用细胞因子治疗一些过去被认为难治的疾病已展示出可喜的前景,但目前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价格昂贵、市场品种繁多、效应不一等等,给临床应用带来困难。
姚善谦韩晓苹
关键词:造血细胞因子适应症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LAK细胞RHGM-CSF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急性白血病的长期生存被引量:2
1999年
随着化疗药物不断更新换代,白血病患者缓解率得到明显提高,生存期也在延长,但超过10年者仍为少数,这类患者在其发病及诊治过程中具有哪些特征,国内此类报道甚少。本研究就我科1970~1989年收治的10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目前仍为无病生存的18例进行分...
韩晓苹楼方定姚善谦刘海川周绮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长期生存率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嵌合体和融合基因的动态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本研究利用STR-PCR结合RT-PCR定量和定性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嵌合体和融合基因的表达,分析其植入和微小残留病变情况,评价其对复发的预测价值。采用STR-PCR结合毛细管电泳进行定量检测嵌合体供体细胞嵌合率,采用RT-PCR方法检测融合基因转录本bcr/abl mRNA。结果表明:4例患者在移植后28天均为100%供者型嵌合,融合基因bcr/abl mRNA均为阴性。但在以后的随访过程中发现4例患者在不同时间出现不稳定混合嵌合(MC)状态(DC为0%-80.4%),融合基因bcr/abl mRNA阳性;其中2例复发后一直处于混合嵌合状态,另外2例在临床干预治疗后又转变为完全嵌合状态,目前处于分子生物学缓解状态。上述4例复发患者均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发生供体细胞嵌合率(DC)下降;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结论:STR-PCR在敏感范围内,其结果与RT-PCR的结果符合率高,两种技术的结合是一种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体是否植入的有效手段,对判断疾病复发及GVHD均有预警作用,对实施临床干预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孙敬芬赵丹丹韩晓苹金红实于力
关键词:串联重复序列嵌合体融合基因
STR-PCR分析嵌合体在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7年
利用荧光标记的多重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STR-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检测供者细胞嵌合率(DC),以探讨该方法的连续检测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转归的预警作用,采集27例清髓性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移植后不同时段的外周血或骨髓,DNA样本用Profiler Plus和Cofiler Plus商品化试剂盒扩增后,用ABI310遗传分析仪进行毛细管电泳,确定基因位点及峰面积,根据基因型的差异选择嵌合率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两种试剂盒测得的DC嵌合率一致;在27对中能区别出供受差别的STR位点,Profiler Plus为6.3(4-9)个,Cofiler Plus为4.9(2-6)个。26例患者均在移植后28天出现供者细胞,1例患者未出现供者细胞。14例患者DC100%,均获得持久植入,至今仍无白血病生存;另有9例患者出现不稳定混合嵌合(MC)状态(DC为0%-90.2%),其中5例为血液学复发。27例病人中有6例死亡。上述5例复发患者均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发生DC量下降;供者细胞完全嵌合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高于MC组。结论:动态检测DC可用于移植动力学研究,对移植物早期植入或被排斥、疾病复发以及GVHD的发生均有预警作用,对早期实施临床干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孙敬芬韩晓苹赵丹丹汪菲菲靳海杰高春记达万明于力
关键词: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毛细管电泳嵌合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