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晓霞

作品数:17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肝癌
  • 7篇肝炎
  • 6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慢性
  • 4篇慢性乙型
  • 4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肝癌细胞
  • 3篇癌细胞
  • 3篇病毒
  • 2篇代谢
  • 2篇蛋白
  • 2篇性细胞
  • 2篇血清
  • 2篇亚群
  • 2篇乙型肝炎患者
  • 2篇增殖
  • 2篇受体
  • 2篇通路

机构

  • 17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作者

  • 17篇魏晓霞
  • 11篇朱斌
  • 8篇周艳彩
  • 5篇张光文
  • 4篇孙立华
  • 4篇吴虹杰
  • 4篇王天宝
  • 3篇王昕红
  • 3篇张平
  • 2篇游焜
  • 1篇段树鹏
  • 1篇周兵
  • 1篇蒙博
  • 1篇郜庆祖
  • 1篇郭锦辉
  • 1篇曾萍
  • 1篇董亭方
  • 1篇侯丽娟
  • 1篇裴素娟

传媒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发生致病药物及影响肝损伤严重程度的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 调查住院患者药物性肝损伤(DILI)发生的致病药物并分析影响肝损伤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8年9月~2022年3月我院诊治的DILI患者104例和同期住院的非DILI患者148例,根据《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标准进行肝损伤程度分级,部分患者接受肝穿刺检查。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损伤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DILI患者致病药物包括中草药39例(37.5%)、抗生素类17例(16.3%)、非甾体抗炎药13例(12.5%)、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8例(7.7%)、抗风湿药物7例(6.7%)、消化系统药物7例(6.7%)、精神类药物5例(4.8%)和内分泌疾病用药2例(1.9%);17例接受肝穿刺活检患者肝组织病理学表现包括肝细胞气球样变性11例(64.7%)、点灶状坏死10例(58.8%)、桥接坏死4例(23.5%)、汇管区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15例(88.2%)、肝细胞内淤胆或胆栓形成5例(29.4%)和肝细胞玫瑰花结形成1例(5.9%);DILI组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发生率为17.3%和34.6%,显著高于非DILI组的8.1%和18.2%(P<0.05);DILI组主要表现为血清ALT、AST、GGT、ALP、TBIL、TG和TC水平升高;单因素分析显示,血脂异常【OR=2.17,95%CI(1.39~3.40),P=0.001】是DIL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104例DILI患者中,肝损伤程度≤2级80例,≥3级24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血脂异常【OR=3.10,95%CI(1.34~7.11)】和用药时间【OR=0.26,95%CI(0.08~0.80)】是影响DILI患者肝损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综合医院,中草药、抗生素类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是DILI发生的主要药物,多种基础疾病和血脂升高者更容易发生DILI,需要在临床上加强防治和干预,以减少DILI的发生。
裴素娟郭锦辉魏晓霞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抗生素类血脂异常肝损伤程度
参芪肝康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2年
目的 探讨参芪肝康片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182例CHB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91)和观察组(n=91)。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恩替卡韦片,一日1次,每次0.5 m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参芪肝康片,一日3次,每次2.1 g。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谷草酸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nse,ALT)、肝纤维化[层粘连蛋白(laminin,LN)、透明质酸(hualuronic acid,HA)、Ⅲ型前胶原(Ⅲprocollagen,PCⅢ)、Ⅳ型胶原(Ⅳcollagen,Ⅳ-C)、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细胞因子水平[干扰素(interferon,IFN)-γ、白介素(interleukin,IL)-2、IL-4、IL-10]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后,两组ALT、AST、LN、HA、PCⅢ、Ⅳ-C、CD8^(+)细胞、IL-4和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CD4^(+)细胞、CD4^(+)/CD8^(+)比值、IFN-γ和IL-2均显著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LT、AST、LN、HA、PCⅢ、Ⅳ-C、CD8^(+)细胞、IL-4和IL-10水平降低更为显著(P<0.05),而CD4^(+)细胞、CD4^(+)/CD8^(+)比值、IFN-γ及IL-2升高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19%和12.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3)。结论 参芪肝康片辅助治疗CHB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减轻肝纤维化,促进辅助性T1细胞免疫应答及增强免疫功能。
魏晓霞段树鹏朱斌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R-29a相对表达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血清miR-29a相对表达水平。方法:纳入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CHB组)、4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BVRC)患者(HBVRC组)、60例HCC患者(HCC组)和来自体检中心的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miR-29a相对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HCC患者血清miR-29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及与血清AFP水平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9a相对表达水平联合血清AFP水平在诊断HCC中的临床效能。结果:对照组、CHB组、HBVRC组和HCC组患者血清miR-29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19(0.16~0.22),0.37(0.28~0.44)、0.66(0.58~0.73)和0.84(0.76~0.9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11,P<0.05);血清miR-29a相对表达水平在对照组、CHB组、HBVRC组和HCC组中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CC患者血清miR-29a相对表达水平在血清AFP水平、肿瘤直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是否存在门静脉癌栓、有无远处转移和TNM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在门静脉癌栓(OR=3.564)、远处转移(OR=4.029)、TNM分期越高(OR=5.113)均是HCC患者血清miR-29a相对表达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HCC组患者血清AFP水平为(654.25±35.14)ng/ml,HCC患者血清miR-29a相对表达水平与AFP呈现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863,P<0.05。AFP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为0.836(95%CI:0.769~0.903),当截断值为544.40 ng/ml时,此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00%和66.70%;miR-29a相对表达水平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为0.913(95%CI:0.866~0.959),当截断值为0.755,此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3%和89.3%;AFP联合miR-29a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为0.942(95%CI:0.905~0.97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0%和92.62%。结论:HCC患者血清miR-29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HCC的一种血清学标志物。
周艳彩魏晓霞卓亚王昕红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标志物ROC曲线
白芦藜醇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通路影响HepG2细胞增殖
2020年
目的观察白芦藜醇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转导通路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白芦藜醇对HepG2细胞(2017年6月购自上海普诺赛生物)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EGFR-1、Akt基因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VEGFR-1、VEGFR-1、p-Akt和Akt表达水平。采用转化后的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结果白藜芦醇对HepG2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表明白藜芦醇浓度增加,作用时间越长,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越强。白藜芦醇浓度为0、20、80、160μmol/L时G0/G1分别为35.60、40.91、49.35和55.15,结果显示白藜芦醇作用HepG2细胞48 h后,可使肝癌HepG2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白藜芦醇浓度由5μmol/L逐渐增加至160μmol/L时,HepG2细胞中VEGFR-1表达水平由1.00±0.08逐渐降至0.28±0.02。HepG2细胞中Akt mRNA表达水平由2.32±0.22逐渐降至1.08±0.10。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中p-VEGFR-1、VEGFR-1、Akt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χ2=15.183、17.842、32.628、26.163,P<0.05),其随白藜芦醇浓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经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798,P<0.05)。结论白芦藜醇通过抑制VEGFR-1-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表达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
魏晓霞蒙博朱斌周艳彩卓亚
关键词:肝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Six同源盒蛋白4蛋白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恶性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Six同源盒蛋白4(Six homeobox 4,Six4)蛋白在肝癌中表达及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集的169例肝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ix4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常间回文重复序列丛集-Cas9(CRISPR-Cas9)在人类肝癌细胞HepG2中建立Six4敲除细胞系,命名为对照组和SIX4 KO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分析两组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迁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上皮间质标志物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肝癌组织中Six4蛋白表达水平(169.59±18.59)高于癌旁组织(79.43±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9,P<0.05)。本研究成功构建Six4敲除细胞系。Six4 KO组细胞吸光值(1.21±0.19)低于对照组(2.15±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1,P<0.05)。对照组细胞EdU染色阳性率(76.45±8.90)%明显高于Six4 KO组细胞(31.63±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3,P<0.05)。Six4 KO组细胞迁移数量(65.64±9.99)个低于对照组(119.48±12.0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8,P<0.05)。Six4 KO组细胞E-cadherin相对表达水平(1.49±0.21)高于对照组(0.33±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84,P<0.05)。Six4 KO组细胞间质标记物N-cadherin和Vimentin相对表达水平(0.58±0.11、0.68±0.23)低于对照组(1.74±0.28、1.89±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74、4.109,P<0.05)。结论SIX4蛋白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参与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等恶性细胞生物学行为。
周艳彩周兵魏晓霞吴虹杰孙立华朱斌
关键词:肝癌上皮-间充质转化
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每日1次,共48周,检测治疗前、治疗12个月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经抗病毒治疗后,患者血清HBV DNA滴度明显下降,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改善,CD4+T淋巴细胞上升,CD4+/CD8+上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后抑制HBV的复制,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状态呈逐渐改善趋势。
王昕红张光文孙立华魏晓霞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T淋巴细胞亚群
干扰miR-135a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细胞变性和肝功能损害
2021年
目的评估干扰miR-135a是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具有治疗作用。方法采集NAFLD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样本,用qRT-PCR检测miR-135a表达水平;用25、100和400μmol/L棕榈酸(palmitic acid,PA)处理人源原代肝细胞48h,RT-qPCR检测细胞中miR-135a表达水平;将miR-135a inhibitor转入人源原代肝细胞后再给予400μmol/L PA处理48h,尼罗红染色法检测细胞中脂质蓄积情况。通过高脂饮食(high fatty diet,HFD)诱导法制作NAFLD小鼠模型,并在HFD喂养的第7周通过尾静脉注射LV-anti-miR-135a;在第10周末,处死小鼠并收集肝组织和血液样本;肝组织病理学染色用于分析脂质含量及脂肪变性程度,血液生化检测用于分析肝功能和脂质代谢。结果在NAFLD患者血清、PA处理的肝细胞、HFD喂养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miR-135a的表达明显升高;干扰miR-135a能抑制PA诱导的肝细胞中脂质累积;肝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干扰miR-135a能减轻HFD诱导的肝组织脂肪变性;血液生化检测结果显示,干扰miR-135a能降低HFD喂养的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胆固醇、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以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的水平。结论干扰miR-135a能够减轻NAFLD引起的肝脂肪变性,并恢复肝功能和改善脂质代谢,因此,抑制体内miR-135a表达水平可能是潜在的NAFLD治疗的新途径之一。
岳明强张光文王昕红朱斌郜庆祖王天宝魏晓霞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脂肪变性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3的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HBeAg+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内ToH样受体3(TLR3)mRNA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30例HBeAg+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组,30例HBeAg-慢性乙肝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人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集落因子(rhGM—CSF)、人重组白细胞介素4(rhIL4)、干扰素α(IFN-α)诱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ELISA法检测DCs培养上清液中IL-12、INF-1的分泌水平,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TLR3mRNA表达水平。结果HBeAg+和HBeAg-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DCs分泌IL-12、INF-1的水平,TLR3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HBeAg+慢乙肝患者TLR3mRNA表达低于HBeAg-慢乙肝患者,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3的表达和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下降。
朱斌张平王天宝魏晓霞张光文
关键词:肝炎E抗原肝炎乙型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对肝癌细胞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肝癌细胞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78例肝癌患者的外周血,分离血清和有核细胞。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78例患者的肝癌组织及正常癌旁组织的PDCD4蛋白表达,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肝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NF-κB水平。PDCD4蛋白表达采用χ2检验,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率、凋亡率、肝组织内TNF-α和NF-κB水平比较采用t检验,对PDCD4蛋白表达与TNF-α和NF-κB水平的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PDCD4蛋白表达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6.15%,但在同一患者的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00%,癌旁组织高于肝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83,P<0.05)。肝癌细胞中转染PDCD4过表达载体的细胞存活率为(61.27±4.18)%、克隆成形率为(66.42±8.94)%,均低于对照组,且PDCD4组的细胞凋亡率为(28.66±4.2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15,t2=1.676,t3=2.626,P<0.05)。肝癌组肝组织的TNF-α为(204.18±32.17) ng/g,NF-κB水平为(93.19±26.56) ng/g,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95,t2=5.461,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肝癌患者的肝组织PDCD4蛋白表达与TNF-α和NF-κB水平均呈负相关(r1=0.531,r2=0.791,P<0.05)。结论 PDCD4能够干预肝癌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抑制生长,促进凋亡。
卓亚游焜朱斌魏晓霞周艳彩吴虹杰
关键词:肝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细胞核因子-ΚB
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138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对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138例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研究组患者手术后予以抗病毒治疗,对照组则不予以抗病毒治疗。对比抗病毒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血小板和WBC的计数明显升高,Child-Pugh评分也明显下降,均符合抗病毒治疗的评分标准;研究组实施抗病毒48周的后,1年中平均住院次数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hild-Pugh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持续病毒学的应答率、ALT的复常率都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研究组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均出现不良反应,结束治疗后均消失。结论:运用抗病毒对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术后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持续病毒学的应答率、ALT的复常率均较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孙立华周艳彩魏晓霞
关键词: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