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剑宇
- 作品数:5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致病病原研究
- 对来自不同疫区的濒死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消化腺、肾、和肠进行超薄切片及电镜观察,在上述组织细胞质内发现大量的球形病毒粒子并伴有明显的病理学变化.该病毒粒子具有囊膜,完整的病毒粒子直径为130-17...
- 黄剑宇
- 关键词:栉孔扇贝病理学致病病原
- 文献传递
- 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致病病原的研究被引量:27
- 2004年
- 对2000-2002年山东沿海6个疫区患病栉孔扇贝进行电镜观察,在消化腺、外套膜、肾和肠的结缔组织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发现一种球形病毒,并引起相应的病理学变化。该病毒具囊膜,直径为130~170nm,核衣壳直径为90~140nm。病毒分离纯化后,观察到的病毒囊膜表面覆有长20nm的纤突。病毒在细胞质中的囊泡样结构内完成装配,其内未发现包涵体存在。从发病疫区栉孔扇贝组织中分离出病毒毒种对健康扇贝进行人工感染。结果显示,各感染实验组发病扇贝表现出与自然海区发病扇贝相同的临床症状。病毒注射组死亡率为75%,病毒浸浴组死亡率为68.7%,灭活病毒注射组和空白对照组死亡率皆为12.5%。病毒注射、浸浴组与灭活病毒注射组、空白对照组死亡率差异显著。电镜复检结果显示,各感染实验组发病扇贝组织中分布有大量病毒粒子,与自然海区发病扇贝组织所观察到的病毒粒子在形态特征和病理学特征上完全一致。以上结果证明,病毒是导致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直接病原。
- 王崇明王秀华艾海新李赟贺桂珍黄剑宇宋微波
- 关键词:栉孔扇贝球形病毒病理学观察病原
- 栉孔扇贝病原感染与病害发生关系探讨被引量:16
- 2003年
- 利用电镜负染技术检测自然海区养殖和人工感染试验的栉孔扇贝组织提取液,分别发现病毒和类立克次氏体(RLO)两种病原体。动态检测两类病原体感染状况与整个养殖期间栉孔扇贝发病死亡情况,结果表明,养殖期间病毒感染率在80%~100%之间,最大感染强度出现在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7、8月份。人工感染病毒的栉孔扇贝,其病毒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与养殖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时期相当。而两种情况下栉孔扇贝类立克次氏体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未见明显变化。综合分析表明,病毒可能是造成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直接病原体。
- 贺桂珍李贇王崇明黄剑宇王秀华
- 关键词:栉孔扇贝病原感染病害发生自然海区人工感染试验病原体
- 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病原体感染与疾病发生关系探讨被引量:15
- 2003年
- 超薄切片和负染色技术检测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病原体感染状况 ,结果表明 :在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 7、 8月份 ,病毒检出率分别为 80 %、 10 0 % ,此时 ,病毒感染强度也达到最高 ;而海湾扇贝整个养殖期间病毒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未出现明显的涨落。二种扇贝均检测到类立克次氏体 (RLO) ,但类立克次氏体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未出现明显的涨落 ,似与扇贝死亡的关系不大。综合分析认为 ,病毒极可能是导致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直接病原。
- 贺桂珍李赟王崇明黄剑宇王秀华宋微波
- 关键词:病原体感染栉孔扇贝海湾扇贝类立克次氏体病害防治
- 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原人工感染研究被引量:27
- 2003年
- 从发病疫区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组织中分离出病毒和立克次体(Rickettsiaorganism,RO),对健康栉孔扇贝进行人工感染。结果显示,病毒注射组死亡率为75%,病毒浸浴组死亡率为68.7%;RO注射组死亡率仅为18.7%;灭活RO注射组死亡率为31%;灭活病毒注射和空白对照组死亡率皆为12.5%;病毒注射、浸浴组与灭活病毒注射组、空白对照组死亡率有显著差异。而RO注射组与灭活RO注射组、空白对照组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电镜复检结果显示,发病扇贝的外套膜、鳃、消化腺组织中分布有大量病毒粒子,该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病理学特征与自然海区发病扇贝中的病毒粒子特征完全一致。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证明,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 cuteVirusNecrobioticVirus,AVNV)是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直接病原。
- 艾海新王崇明王秀华刘英杰李赟黄剑宇贺桂珍宋微波
- 关键词:栉孔扇贝病原病毒立克次体病理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