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慧芳

作品数:13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4篇动脉钙化
  • 4篇心肌
  • 4篇血管
  • 4篇血管成形
  • 4篇血管成形术
  • 4篇预后
  • 4篇冠状动脉钙化
  • 4篇成形术
  • 3篇动脉疾病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室
  • 3篇心室重构
  • 3篇血压
  • 3篇血压变异
  • 3篇血压变异性
  • 3篇压变异性
  • 3篇梗死

机构

  • 13篇广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3篇黄慧芳
  • 12篇李韶南
  • 11篇刘震
  • 10篇陈平安
  • 9篇雷晓明
  • 4篇李广镰
  • 2篇罗义
  • 1篇黄燕梅
  • 1篇潘宜智
  • 1篇曾冲

传媒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后适应减轻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 观察缺血后适应(IPC)减轻急性下肢缺血(ALI)再灌注损伤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45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高脂饮食与动脉内膜球囊损伤结合的方式建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适应组(IPC组),每组各15只。检测三组大白兔阻断股动脉前、持续再灌注2 h后血液中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观察再灌注后下肢骨骼肌组织学改变,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分析三组大白兔下肢再灌注后骨骼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IR组比较,IPC组兔血浆CK、MDA明显降低[(7.49±0.84)U/L与(8.19±1.06)U/L,P<0.05],[(3.67±0.36)nmol/L与(4.06±0.55)nmol/L,P<0.05],而SOD则显著升高[(420.40±30.94)μmol/L与(384.73±44.12)μmol/L,P<0.05],骨骼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12.27±2.11)%与(16.62±1.4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组织形态学观察IPC组兔骨骼肌损伤、坏死程度较IR组减轻。结论 急性下肢缺血应用IPC能显著减轻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减少自由基生成、增强抗氧化及减轻缺血再灌注诱导的骨骼肌细胞凋亡有关。
李韶南黄慧芳李广镰刘震陈平安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骨骼肌凋亡
胰岛素抵抗、血压变异性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血压变异性(BPV)与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诊断为ACS的患者260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93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84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83例。以入选患者24h收缩压变异系数(CV)11.5为界,分为低CV组(24h收缩压CV〈11.5)130例和高CV组(24h收缩压CV〉11.5)130例。比较2组患者稳态模型法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差异,并观察胰岛素抵抗(IR)及BPV与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高CV组ACS患者HOMA-IR明显高于低CV组(5.7±1.2比4.0±1.4,P〈0.01),并且冠脉多支病变率、B2/C型病变率及冠脉病变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均高于低CV组患(49.2%比33.3%,P〈0.05;48.5%比27.7%;59.7±17.5比43.8±18.6,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R、24h收缩压CV均是ACS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或〈0.01)。结论IR和BPV与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明显相关,IR与24h收缩压CV对患者的近期预后具有预测意义。
李韶南罗义李广镰黄慧芳陈平安刘震
关键词:胰岛素抗药性血压冠状动脉疾病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雌二醇水平及炎症状态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炎性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250例,均接受320排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计算总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calcification score,CCS),其中CCS=0者45例为对照组,CCS>0者按CCS均值(CCS=87.8)分为低CCS组(CCS<87.8)105例与高CCS组(CCS≥87.8)100例,检测3组患者血清E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低CCS组和高CCS组血清E2水平与IL-6、TNF-α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加重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高CCS组患者血清E2水平[(9.02±1.68)ng/L]明显低于对照组[(11.38±1.92)ng/L]和低CCS组[(9.82±1.78)ng/L],血清IL-6[(135.92±10.75)μg/L]、TNF-α[(84.49±3.99)μg/L]、hs-CRP[(3.92±1.04)mg/L]水平高于对照组[(105.73±9.77)μg/L、(79.30±5.45)μg/L、(2.68±0.56)mg/L]和低CCS组[(126.66±11.09)μg/L、(82.48±4.69)μg/L、(3.05±0.96)mg/L](P<0.05);低CCS组患者血清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低CCS组和高CCS组患者血清E2水平与IL-6、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507,P=0.015;r=-0.482,P=0.0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血清E2水平降低、IL-6增高、TNF-α水平增高是加重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86,95%CI:1.441~4.208,P=0.009;OR=4.730,95%CI:2.513~6.948,P=0.008;OR=3.208,95%CI:1.755~5.226,P=0.006;OR=2.338,95%CI:1.656~4.512,P=0.011)。结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E_2水平降低是促进冠状动脉钙化的重要因素,E_2水平降低导致患者体内的炎症状态增强可能是影响冠状动脉钙化形成和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李韶南刘震黄慧芳陈平安吕何锦
关键词:雌二醇冠状动脉钙化绝经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三种股动脉压迫止血方法的效果比较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常规人工压迫止血、YM-GU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和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3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62例,均经股动脉径路接受PCI手术治疗,按术后采取的股动脉压迫止血方法不同分为常规人工压迫止血组(A组)116例,YM—GU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组(B组)122例,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组(C组)124例,比较三组患者止血操作时间、制动时间、舒适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A组、B组和C组止血操作时间分别为(25.30±6.33),(2.63±0.73),(6.83±1.00)min,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3,P〈0.01);B组与c组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9.62,32.06;P均〈0.01)。A组、B组和C组肢体制动时间分别为(14.76±4.58),(9.85±1.44),(6.94±1.43)h,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62,P〈0.01);B组与C组明显短于A组(t分别为11.26,18.10;P均〈0.01)。血肿、皮肤披损发生率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和C组,患者舒适度差的发生率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1)。结论PCI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采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及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能有效缩短止血操作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使用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因患者有较好的舒适度和较少的血管并发症而更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黄慧芳黄燕梅
关键词:止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壳聚糖动脉压迫器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CS)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CCS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UA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首次接受PCI术治疗的466例UA患者资料,入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心脏及冠状动脉320层螺旋CT检查并计算CCS。PCI术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记录术后有无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及再发心绞痛入院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入选患者按CCS水平分为CCS≤100、100400组,CCS>400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比例、B2/C型病变比例及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患者(47.60%比29.70%比18.30%;45.00%比27.30%比15.70%;56.8±16.9比52.8±13.6比36.7±17.1;均为P<0.05)。随访12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CCS≤100、100400组患者累积无MACE事件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2%比84.2%比77.2%,Logrank 8.044,P=0.005),在校正了年龄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CS>400是UA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CCS>400组患者较CCS≤100组术后发生MACE的风险增加4.741倍(RR=4.741,P<0.01)。结论 UA患者CCS水平越高表明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CCS升高是接受PCI治疗的UA患者临床预后不良的强有力预测因子。
李韶南罗义潘宜智曾冲黄慧芳雷晓明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冠状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预后
血栓抽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对心室重构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rEMI)患者270例,随机(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常规PCI组)140例及血栓抽吸组130例。检测患者直接PCI后心肌灌注指标包括术后2hST段回落(STR)和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所有患者均于术后5-7d及出院6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肌灌注及心室重构指标的差异。对患者随访12个月,动态追踪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期内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血栓抽吸组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STR比例及TMPG良好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4.6%比45.0%,70.0%比48.6%,P〈0.01)。出院6个月后,血栓抽吸组患者LVEDd、LVEDV、LVESV显著小于对照组,而LVEF则高于对照组[(54.53±2.73)比(56.79±2.46,(118.74±4.34)比(121.23±3.52),(58.44±3.79)比(61.94±3.83),(49.62±3.32)比(48.12±2.15),P〈0.05]。术后随访12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血栓抽吸组患者累积无MACE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3%比82.3%,Logrank=4.187,P=0.041)。结论对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再行PCI,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肌灌注水平,减轻术后左心室重构,并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雷晓明李韶南黄慧芳陈平安刘震
关键词:血栓心肌梗死心室重构预后
直接PCI术前使用负荷剂量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术前使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CCU住院诊断为STEMI的患者162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80例)和对照组(82例),阿托伐他汀组直接PCI术前给予80mg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术前则不给予任何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指标:术后2hST段回落(STR);校正TIMI帧计数(CTF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以及术前、术后内皮细胞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纤溶活性指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水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纤溶活性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CK-MB峰值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结论:STEMI患者直接PCI术前使用负荷剂量他汀能改善术后患者的心肌灌注水平,保护缺血心肌,其机制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纤溶活性相关。
雷晓明李韶南黄慧芳刘震陈平安
关键词:他汀心肌灌注经腔冠状动脉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使用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前应用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variability,HRV)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监护病房住院,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213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接受急诊PCI治疗并按简单随机化分组(抛硬币法),分为实验组102例和对照组111例,实验组急诊PCI治疗前即使用替罗非班并持续静脉注射32~36 h,对照组则不使用替罗非班。两组均于术后24 h及术后第7天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及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阵发性速率型心房颤动)事件发生的差异。结果两组临床基线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第7天HRV的各项时域分析指标与术后24 h比较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RV的各项时域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25%±3.26%vs.49.94%±4.95%,t=-2.238,P=0.026)。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前使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能改善患者的HRV,降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
刘震李韶南李广镰黄慧芳雷晓明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血小板膜糖蛋白类心率变异性
血压变异性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心室重构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心室重构的关系及BPV对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STEMI的患者268例,以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CV)中位数11.7%为界分为低CV组(24 h SBP-CV≤11.7%)134例和高CV组(24 h SBP-CV>11.7%)134例,所有患者均于住院期间及出院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患者BPV与心室重构指标的差异。出院后对患者随访12个月,动态追踪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期内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出院12个月后,高CV组患者左心室重构指标LVEDd、LVEDV、LVESV显著高于低CV组,而LVEF则较低CV组降低[(54.93±2.81)mm vs.(51.29±2.35)mm,P<0.01;(127.14±6.34)ml vs.(124.91±6.52)ml,P<0.01;(64.44±5.79)ml vs.(62.94±5.83)ml,P<0.01;(48.51±3.32)%vs.(50.02±4.15)%,P<0.01],术后随访12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高CV组患者累积无MACE事件生存率较低CV组患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3%vs.92.5%,Log rank=4.448,P=0.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收缩压变异性(SBP-CV)是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之一。结论 STEMI患者BPV与心室重构密切相关,24 h SBP-CV对STEMI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李韶南刘震雷晓明陈平安黄慧芳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压变异性心室重构预后
高剂量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评价负荷剂量联合高维持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小板活化参数以及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室重构的影响与机制.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STEMI的患者2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组)140例及高剂量他汀组120例,检测患者直接PCI术前及术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例(P-LCR)、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PAC-1)水平,记录直接PCI术后患者心肌灌注指标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患者于术后5~7d及出院6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动态追踪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期内肝功能损害、肌病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高剂量组患者术后MPV、P-LCR、CD62p 、PAC-1等血小板活化参数均低于对照组[(12.96±1.73)fl vs (14.18±1.86)fl,P<0.05;(29.12±5.83)% vs (30.66 ±6.12)%,P<0.05;(45.36±5.24)% vs (48.44±4.75)%,P<0.01;(74.61±5.57)% vs (78.55±5.78)%,P<0.01],术后TMPG良好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3.3% vs 58.6%,P<0.01),出院6个月后,高剂量组患者LVEDV、LVESV、LVMI显著小于对照组,而LVEF则高于对照组[(110.46±8.86)ml vs(112.61±8.5)ml,P<0.01;(60.16±6.13)ml vs(63.52±5.54)ml,P<0.01;(101.69±4.35)g/m2 vs (103.96±4.17)g/m2,P<0.05;(50.08±3.78)% vs (48.47±4.12)%,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肝功能损害及肌病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剂量组患者累积无MACE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Log 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7% vs 82.4%,Log rank =4.409,P=0.036).结论 对STEMI患者应用高剂�
李韶南刘震黄慧芳陈平安雷晓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