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权

作品数:34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实验动物专项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肿瘤
  • 8篇脊柱
  • 7篇手术
  • 7篇外科
  • 7篇颈椎
  • 6篇细胞
  • 6篇脊椎
  • 5篇融合器
  • 5篇切除
  • 5篇细胞瘤
  • 5篇脊椎肿瘤
  • 4篇椎体
  • 4篇外科治疗
  • 4篇巨细胞
  • 4篇巨细胞瘤
  • 4篇骨肿瘤
  • 4篇复发
  • 4篇干细胞
  • 3篇胸椎
  • 3篇术后

机构

  • 33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解放军第45...

作者

  • 34篇黄权
  • 29篇肖建如
  • 21篇杨兴海
  • 15篇冯大鹏
  • 13篇吴志鹏
  • 10篇周振华
  • 10篇万维
  • 9篇郑伟
  • 9篇李林
  • 9篇魏海峰
  • 7篇贾连顺
  • 7篇姜东杰
  • 6篇马俊明
  • 6篇严望军
  • 5篇袁文
  • 5篇刘铁龙
  • 5篇杨墨松
  • 5篇林在俊
  • 5篇杨诚
  • 4篇陈华江

传媒

  • 6篇脊柱外科杂志
  • 4篇国际骨科学杂...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SRH-3D在高位骶骨肿瘤切除和腰椎骨盆稳定性重建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评价TSRH-3D在高位骶骨肿瘤切除、腰椎骨盆重建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经前后联合入路或腰骶椎后路手术治疗61例高位骶骨肿瘤患者。肿瘤切除方式:L5~S1椎节切除4例,L5~S2椎节切除7例,全骶骨切除17例,骶骨部分切除33例。肿瘤切除后应用TSRH-3D系统进行腰椎骨盆重建,并给予相应的放疗与化疗。结果术中出血量500~6000(2700±800)ml。手术时间150~380(220±80)min。未出现手术相关的死亡。61例均获随访,时间3~50(18±15)个月,近期疗效均较满意。腰骶部疼痛均减轻或缓解,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例出现一侧髂骨螺钉断钉,7例出现排尿困难,4例出现脑脊液漏,2例切口延期愈合,复发7例,因肿瘤复发转移出现全身衰竭死亡3例。结论TSRH-3D腰椎骨盆重建系统安装方便,手术操作容易,创伤小,对脊柱的稳定性破坏小,便于植骨,容易获得植骨融合而达到长期稳定的效果,适合在高位骶骨肿瘤切除和腰椎骨盆稳定性重建中应用。
杨墨松肖建如马俊明杨诚杨兴海冯大鹏黄权
关键词:骶骨肿瘤
颈椎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的中长期随访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颈椎骨巨细胞瘤(GCT)的临床特点、肿瘤切除方式及预后。方法手术治疗23例颈椎GCT,依据脊柱肿瘤WBB分期,采取椎体次全切除3例,矢状位切除5例,附件切除1例,全脊椎切除14例。脊柱重建方式采取单纯自体髂骨植骨和颈前路钛板、钛网植骨内固定或前后联合内固定加植骨融合。18例患者术后配合局部放疗。结果1例C1-2椎体、附件GCT患者在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术后10d因呼吸、循环系统衰竭死亡。22例获得3年~10年4个月的随访,患者术后颈部疼痛症状消失,神经根刺激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3个月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平均有1—2个级别的改善。植骨全部融合。内固定融合良好,未见脊椎失稳现象。椎体次全切除组复发3例;矢状位切除复发2例,而全脊椎切除组仅1例于术后4年复发。随访期内死亡4例,均为复发病例,1例行翻修手术后6个月出现肺部转移,13个月时死于肺部感染;另有3例均因肿瘤复发最终导致高位瘫痪、全身器官衰竭死亡。结论颈椎GCT是一种良性侵袭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应在尽可能保留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实施扩大范围的肿瘤切除术。全脊椎切除结合术后辅助放疗能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
马俊明杨诚杨兴海杨墨松冯大鹏黄权黄稳定贾连顺肖建如
关键词:巨细胞瘤颈椎随访研究
大鼠Smad6慢病毒干扰载体的构建与鉴定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构建大鼠Smad6基因的慢病毒干扰载体,并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中验证其基因沉默效率。方法针对大鼠Smad6基因设计、合成两对Smad6-shRNA干扰序列,并将其重组到pLKO.1质粒载体中。测序验证后在HEK293T细胞内组装慢病毒。最后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通过慢病毒感染将Smad6干扰序列转导到细胞内,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其对Smad6基因的干扰效率。结果成功构建并包装2个大鼠Smad6基因干扰的慢病毒载体和慢病毒。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重组慢病毒感染大鼠BMSC后经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2种重组病毒的干扰效率分别达到92.5%和93.4%,Western蛋白印迹法显示Smad6基因被干扰后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成功构建出可有效干扰大鼠Smad6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及应用提供有效工具。
林在俊肖建如罗剑黄权周振华陈素杨兴海吴志鹏
关键词:慢病毒RNA干扰基因重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原发性颈胸段脊柱肿瘤术后复发原因与翻修治疗策略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颈胸段脊柱肿瘤术后复发的原因与翻修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我院2009年01月至2013年12月行翻修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颈胸段脊柱肿瘤41例,行前后联合入路翻修18例,前路采用钛网植骨/骨水泥加带锁钉板内固定系...
杨兴海肖建如宋滇文严望军刘铁龙魏海峰吴志鹏钱明黄权林在俊许炜
关键词:颈胸段脊柱原发性肿瘤翻修术外科治疗
骨巨细胞瘤干细胞的分离鉴定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索从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中分离肿瘤干细胞的方法。方法对临床GCTB患者的手术标本进行原代培养,并对获得的细胞株进行特定条件下的培养获得球体细胞,在此基础上对球体细胞进行自我更新能力和干细胞相关基因检测,并通过免疫缺陷小鼠对该亚群致瘤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从GCTB中分离出表达干细胞相关基因的球体细胞群,该球体细胞群高表达干性基因OCT4、NANOG、SOX2,具备更强的侵袭性,动物实验表明球体细胞致瘤能力比原代细胞更强。结论 GCTB中存在肿瘤干细胞,可成功进行分离鉴定,在此基础上对该亚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的初步探索,为将来进一步的研究和寻找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周振华李焱黄权王旭东徐乐勤陈素肖建如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
一种胸椎肿瘤手术专用肋骨骨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胸椎肿瘤手术专用肋骨骨刀,包括:剪切部件;弧形定位部件,所述弧形定位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剪切部件的第二端连接;杆部件,所述杆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弧形定位部件的第二端连接;击打部件,所述击打部件垂直设置在所述...
肖建如万维杨兴海魏海峰高欣许克寒杨建刘玉杰黄权李林
文献传递
一种椎体复合性修复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椎体复合性修复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融合器和定位钢板,融合器与定位钢板可拆卸连接;融合器包括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定位钢板包括钉孔、第三连接装置和第四连接装置,第三连接装置与第四连接装置间隔设置;第一连...
肖建如许克寒黄权魏海峰姜东杰李林楼棪万维徐玉铎
文献传递
人肺腺癌干细胞脊柱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研究
2011年
目的建立肺癌干细胞脊柱转移裸鼠模型并研究转移机制及特性。方法雄性裸鼠共40只随机分成2组(A组和B组),每组各20只。均采用左心室注射法。A组使用浓度为107/mL的肺癌(A549)细胞悬液100μL,B组使用浓度为104/mL的肺癌干细胞悬液50μL。生物发光成像及X线检查肿瘤转移情况。动物出现死亡或接种后5周为观察终点。结果 A组中4只裸鼠于注射接种术后24 h内死亡,2只于48 h内死亡,共3只裸鼠被证实脊柱成瘤,总体脊柱成瘤率为15%。B组中2只于注射接种术后24 h内死亡,共9只裸鼠被证实脊柱成瘤,总体脊柱成瘤率为45%。结论肺癌干细胞悬液经左心室注射法成功建立肺癌脊柱转移裸鼠模型,模型制作成功率高,能较好地模拟肺癌细胞经动脉系统转移至脊柱的病理过程。
黄权周振华肖建如冯大鹏郑伟吴志鹏杨兴海林在俊
关键词:肺肿瘤腺癌脊椎肿瘤肿瘤干细胞肿瘤转移
上颈段哑铃形肿瘤的外科治疗策略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上颈段哑铃形肿瘤的外科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6例上颈段哑铃形肿瘤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外科分期、手术入路、切除方法、内固定重建技术及疗效。肿瘤性质包括神经鞘瘤33例,神经纤维瘤9例,恶性神经鞘瘤4例。依据前期设计的颈椎管哑铃形肿瘤的外科分期方法,Ⅰ期8例,Ⅱ期24例,Ⅲ期9例,Ⅳ期3例,Ⅴ期2例。经后外侧入路行肿瘤切除36例,前后联合入路行肿瘤切除10例。39例采用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重建,3例采用前后联合固定,4例未行内固定。结果 1例术中发生椎动脉损伤,压迫止血。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9例,2例继发颅内感染,经相关处理后痊愈。术后随访6~125个月,2例恶性神经鞘瘤患者于术后8个月、14个月出现局部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后21个月、38个月因肺部转移导致全身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未见复发,随访仍在持续进行中。结论上颈段哑铃形肿瘤的外科治疗具有相当的难度与风险,外科分期系统有助于合理制定手术方案。经后外侧入路或联合前方入路可实现肿瘤切除与重建,应注意相关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以提高疗效。
杨兴海肖建如吴志鹏冯大鹏周振华黄权陈华江刘铁龙严望军袁文贾连顺
关键词:脊椎肿瘤颈椎椎管
高粘度骨水泥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比较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12采用高粘度骨水泥PVP与PKP治疗的59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比较2组VAS评分、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程度、椎体中央高度恢复程度。结果 PVP组3例骨水泥渗漏,渗漏率12.0%;PKP组5例骨水泥渗漏,渗漏率14.7%;2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央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治疗中,高粘度骨水泥PVP与PKP对于椎体高度的恢复、疼痛缓解及预防骨水泥渗漏方面效果相当。
高亮亮黄权孙正望严望军魏海峰肖建如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