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春泓

作品数:17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上饶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内障
  • 4篇青光
  • 4篇青光眼
  • 4篇白内障
  • 3篇术后
  • 3篇角膜
  • 2篇眼外伤
  • 2篇视网膜
  • 2篇水肿
  • 2篇人工晶状体
  • 2篇网膜
  • 2篇晶状体
  • 2篇黄斑
  • 2篇黄斑水肿
  • 2篇角膜瓣
  • 2篇光凝
  • 1篇滴眼
  • 1篇滴眼液
  • 1篇毒素治疗
  • 1篇血铅

机构

  • 17篇南昌大学

作者

  • 17篇万春泓
  • 9篇鲍晖
  • 9篇王雪林
  • 5篇常嘉泰
  • 4篇何丽琴
  • 4篇蒋道源
  • 2篇王新华
  • 2篇郑蕾
  • 2篇张敏芝
  • 2篇夏琼
  • 2篇毛羽佳
  • 1篇刘越
  • 1篇张宝琴
  • 1篇杨媛媛
  • 1篇徐国芬
  • 1篇殷俏
  • 1篇童向前
  • 1篇刘玉姬
  • 1篇曹凤霞
  • 1篇吴俊

传媒

  • 5篇中国现代医生
  • 3篇中国当代医药
  • 2篇江西医药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医学信息(中...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内障术后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预防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发生黄斑水肿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8例中老年白内障患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4例。实验组在白内障手术治疗前2d进行非甾体类抗炎药辅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结果术后两个月,对照组间有3例发生黄斑水肿,发生率为4.68%;实验组有1例发生黄斑水肿,发生率为1.56%,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和2年后囊膜混浊分级的比较显示,实验组的囊膜混浊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白内障手术前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治疗,可显著降低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预防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具有安全可靠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雪林常嘉泰万春泓鲍晖
关键词:白内障黄斑水肿非甾体类抗炎药
A型肉毒素治疗面肌和眼睑痉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A型肉毒素对面肌和眼睑痉挛的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小剂量A型肉毒素局部多点注射治疗。结果9例面肌痉挛、46例眼睑痉挛、3例面肌伴眼睑痉挛均缓解,药效作用时间9~26周,平均16周,无全身反应。结论A型肉毒素局部肌肉注射是治疗眼睑痉挛及面肌痉挛的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徐国芬鲍晖王雪林万春泓何丽琴刘玉姬
关键词:A型肉毒素眼睑痉挛面肌痉挛
活结缝线结扎法在眼外伤手术中应用
2013年
眼外伤创伤的缝合方法和技术对治疗效果及后遗症密切相关。为使眼外伤创口缝合尽可能合适,我们对有的伤口施行活结缝合法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眼科住院的机械性眼外伤86例(88眼)。男52例(54眼),女34例(34眼)。年龄5~64岁,平均(34.6±5.65)岁。致伤原因:爆炸伤17眼,异物溅伤10眼,锐器伤38眼,挫伤23眼,其中角膜全层裂伤55眼,巩膜全层裂伤33眼。
蒋道源万春泓
关键词:活结眼外伤手术
丝裂霉素C与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与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丝裂霉素C与巩膜瓣可调缝线在4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6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开角型青光眼,10例难治性青光眼(共89只眼)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3个月~1年随访。结果术后出院眼压平均在11.90mmHg,1个月复诊眼压平均13.75mmHg,3个月复诊眼压14.60mmHg,6个月~1年后眼压平均在18~20mmHg。结论丝裂霉素C与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鲍晖王雪林万春泓何丽琴
关键词: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的改善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IOL)对白内障(CA)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提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10月在本医院眼科接受治疗的CA患者56例(共75眼),其中28例(37眼)植入AcrySof IQ IOL,作为观察组,另外28例38眼植入球面晶状体(AcrySof Natural IOL)为对照组。术后随访,统计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VA)、明视条件下瞳孔大小以及两组患者明视条件下的对比敏感度。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UCVA、BCVA和明视条件下瞳孔大小分别为(0.77±0.16)、(0.86±0.19)、(3.29±0.34)mm,对照组为(0.65±0.15)、(0.73±0.18)、(3.32±0.29)mm,两组UCVA和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视条件下瞳孔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12.0 cpd和18.0 cpd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A患者植入AcrySof IQ IOL能够提供较好的视觉质量。
王雪林万春泓鲍晖江明娣常嘉泰
关键词: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白内障视觉质量
雷赛角膜板层平推刀制作角膜瓣的长期临床观察
2010年
目的:分析雷赛角膜板层平推刀制作角膜瓣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术后长期视力及干眼的变化。方法:用雷赛角膜板层平推刀对屈光不正患者3617只眼制作角膜瓣行LASIK手术,对角膜瓣并发症如不完全瓣、碎瓣、游离瓣、移位、卡刀等和其术后角膜瓣下上皮植入、泪膜稳定性(BUT试验)及视力进行分析,了解雷赛角膜板层平推刀制作角膜瓣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术后视力及干眼的变化。结果:术中发生不完全瓣2眼、碎瓣1眼、游离瓣1眼、移位0眼、卡刀3眼。术后出现上皮植入1眼,未见其他并发症,术后视力稳定,干眼发生率少。结论:应用雷赛角膜板层平推刀制作角膜瓣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术后视力、泪膜稳定性均良好。
鲍晖王新华万春泓
关键词:角膜瓣
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方案优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优化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案,以减少抗菌药物用量并观察用药效果。方法分别抽取本院2007、2012年眼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58、1857例,对比抗菌药物的给药方式、平均用药时间、用药总费用及术后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 2012年眼科疾病的全身抗生素使用率、用药总费用均低于200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平均用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仅2007年有1例发生术后感染。结论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应全身应用,应局部应用,其安全有效,且用药总费用低。
蒋道源孙涛万春泓
关键词:围术期抗菌药物
角膜塑形镜对患者角膜曲率、厚度及内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患者角膜形态及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0例配戴角膜塑形镜真性近视患者,年龄8~12岁,近视度数-0.75~-3.50DS(散光转化成等球计算),在戴镜前、戴镜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查角膜曲率、厚度及内皮计数,只取右眼数据用重复性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角膜曲率和角膜中央区厚度在3个月内变平明显,3个月后趋于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镜检查中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有轻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配戴在戴镜3个月内对角膜曲率及厚度改变较大,后期趋于稳定。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者角膜内皮计数在正常范围,说明对角膜代谢影响小。角膜塑形镜用于控制近视发展从长期来看是安全有效的。
杨媛媛郑蕾万春泓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角膜曲率角膜厚度
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眼表面损伤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观察并评价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和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应用治疗各种眼表面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眼表损伤患者167例,随机分成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组45例,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组55例,联合应用组67例。分别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白天每2h1次(6次/d),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组白天每2h1次(6次/d),晚上睡前滴眼1次,联合应用组同时按上述方法两药间隔5min点眼治疗。结果: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6.4%和83.6%,玻璃酸钠滴眼液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88.9%,联合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3.6%和97.0%。单独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在各种眼表面损伤的有效率优于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而联合应用组治疗各种眼表面损伤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组(P<0.05)。观察过程中未见局部刺激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较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各种眼表损伤更有效,但两药联合应用治疗各种眼表面损伤疗效更确切,应用安全。
蒋道源万春泓
关键词:玻璃酸钠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52例(52眼)资料。结果:视力:术后随访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访3~6个月,<0.1者5眼,0.1~0.2者8眼,0.3~0.6者29眼,>0.6者10眼;眼压:术前眼压平均为26.2±3.4mmHg,术后眼压平均为12.7±2.6mmHg,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可解除瞳孔阻滞、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术后并发症少。
鲍晖王雪林万春泓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