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静静

作品数:8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文学
  • 3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叙事
  • 3篇语言
  • 3篇日汉翻译
  • 3篇文化差异
  • 3篇儿童
  • 3篇儿童视角
  • 3篇翻译
  • 1篇叙事策略
  • 1篇叙事小说
  • 1篇隐喻
  • 1篇隐喻叙事
  • 1篇人道主义
  • 1篇小说
  • 1篇存在主义

机构

  • 8篇南京大学

作者

  • 8篇于静静
  • 3篇张晓瑜

传媒

  • 5篇文教资料
  • 1篇语言与文化研...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3
  • 3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从人道主义看大江健三郎的《饲育》
2013年
本文结合萨特的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理论,从自我觉醒和自我超越、“共生”、反战三个方面分析了大江健三部的《饲育》中的人道主义主题。
于静静
关键词:存在主义人道主义
日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2012年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化的过程。也就是说翻译不仅涉及两种语言,还涉及两种文化,而且文化的差异成为影响翻译的重要因素。本文试从中日民族地缘环境的差异、社会历史背景的差异、思维及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以及民族文化心理的差异四个方面论述中日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于静静
关键词:日汉翻译文化差异语言
日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化的过程。也就是说翻译不仅涉及两种语言,还涉及两种文化,而且文化的差异成为影响翻译的重要因素。本文试从中日民族地缘环境的差异、社会历史背景的差异、思维及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以及民族文化...
于静静
关键词:日汉翻译文化差异语言
文献传递
《人羊》中的隐喻叙事
2018年
隐喻是大江健三郎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其早期作品《人羊》为中心,从修辞隐喻、身体隐喻和空间隐喻三方面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隐喻叙事特点。大江小说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个隐喻的想象世界,理解其隐喻的本质,对于挖掘小说精髓具有深远的意义。
于静静
关键词:隐喻
从《饲育》看大江健三郎的儿童视角叙事策略
2020年
《饲育》,是大江健三郎的早期小说。此著以儿童视角进行叙事,是大江前期创作主题的代表作。本文从第一人称限制性叙事、陌生化、儿童视角与小说创作主题之关系三个方面,探究《饲育》中大江文学的儿童视角叙事策略。
于静静张晓瑜
儿童视角下的《拔芽击仔》
2021年
本文着眼于三个方面:儿童视角中的成人世界,儿童的焦虑、孤独和成长,以及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交织的复调诗学,探究《拔芽击仔》中作家大江健三郎的儿童视角叙事特征。
于静静张晓瑜
关键词:儿童视角
大江健三郎儿童视角叙事小说创作原因探析
2021年
儿童视角叙事是大江健三郎早期文学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叙事策略,《饲育》《感化院的少年》等是早期作品中使用儿童视角叙事的代表作。以大江健三郎早期小说中的儿童视角叙事为中心,从童年经验、作家个人气质及山村“童子”传说三个方面可以探究大江健三郎儿童视角小说创作的原因。
于静静张晓瑜
日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化的过程。也就是说翻译不仅涉及两种语言,还涉及两种文化,而且文化的差异成为影响翻译的重要因素。本文试从中日民族地缘环境的差异、社会历史背景的差异、思维及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以及民族文化...
于静静
关键词:日汉翻译文化差异语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