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乳房
  • 4篇乳腺
  • 3篇乳房重建
  • 2篇导管
  • 2篇乳房切除
  • 2篇乳腺癌
  • 2篇切除
  • 2篇肿瘤
  • 2篇外科
  • 2篇腺癌
  • 2篇即刻乳房重建
  • 1篇导管内
  • 1篇导管内增生性...
  • 1篇性病
  • 1篇血症
  • 1篇溢液
  • 1篇增生
  • 1篇增生性病变
  • 1篇诊疗进展
  • 1篇症状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储呈玉
  • 6篇邹强
  • 3篇王红鹰
  • 3篇金贻婷
  • 2篇张薇
  • 2篇徐华
  • 1篇张子敬
  • 1篇董佳生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上海医药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乳腺恶性肿瘤手术方式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国内主流术式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可以大大降低乳腺癌死亡率。保乳手术在肿瘤治疗基础上兼顾乳房外形和患者心理,乳房肿瘤整形术通过将整形技术应用于乳腺肿瘤手术的诸多环节从而获得更显著的美学效果,两者在国内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术式选择应当更加理性和乐观。
储呈玉邹强
关键词:乳腺癌乳房切除术保乳手术乳房重建
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联合DIEP即刻乳房重建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总结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联合腹壁下深动脉穿支皮瓣(DIEP)即刻乳房重建的临床效果和操作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甲乳外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行全乳切除联合DIEP即刻乳房重建81例临床资料,比较在联合DIEP即刻重建时,保留乳头乳晕(NSM组,38例)和未保留乳头乳晕(非NSM组,43例)的全乳切除两种不同术式的手术成功率、安全性、并发症、病人满意度等。结果81例DIEP均存活,无皮瓣丢失。未出现乳房皮肤坏死、术区感染、皮下积液。NSM组分别有1例(2.6%)血管危象和2例(5.3%)部分脂肪坏死,非NSM组分别有2例(4.7%)血管危象和2例(4.7%)部分脂肪坏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M组NAC血运障碍3例(7.9%),未出现完全坏死。术后6个月,NSM组满意率81.6%,高于非NSM组(72.1%),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5)。中位随访时间22(8~42)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在准确把握手术指征及掌握手术技巧的前提下,NSM联合DIEP即刻乳房重建安全可靠,较不保留乳头乳晕的手术,不增加并发症,NAC坏死率可控,病人满意度高。
储呈玉金贻婷张薇王红鹰董佳生徐华邹强
关键词:即刻乳房重建
乳腺外科医生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中的责任与地位被引量:2
2019年
在我国乳房切除仍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乳腺外科医生应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乳房重建工作。尽管不同的重建方式应综合考虑病人意愿以及医生的技术能力等因素,但坚持肿瘤安全性原则,合理设计乳房手术切口,掌握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技术以及分离皮瓣的厚度和范围都应成为乳腺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开展多学科合作的模式下,乳腺外科医生应积极参加培训,勤学善思,坚持实践,努力提高乳腺癌病人的整体治疗水平,共同推动我国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规范进程。
金贻婷储呈玉徐华邹强
关键词:乳腺外科乳房切除即刻乳房重建
高钙血症鉴别诊断及外科治疗评价
2014年
以外科为主要治疗手段的高钙血症多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其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高钙血症以单发甲状旁腺腺瘤为主,高甲状旁腺素(PTH)、高钙低磷用于定性诊断,超声和核素扫描有助于定位。手术采用腺瘤摘除即可,不主张过多探查。而继发于肾功能衰竭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甲状旁腺增生为特征,漫长的肾功能衰竭与血液透析背景是其诊断的基础,高PTH、高钙高磷和超声分别用于定性和定位诊断,甲状旁腺切除是药物治疗无效者的首选,强调全切除的同时,建议加部分自体移植。
储呈玉王红鹰邹强
关键词:高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乳头溢液的诊疗进展被引量:16
2013年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2%~5%),仅次于疼痛与肿块,有生理性溢液和病理性溢液之分。生理性溢液主要见于妊娠和哺乳期女性,病理性溢液则是指非生理状态下的乳腺导管溢液,主要表现为浆液性、黄色、无色透明、血性等。通常就诊的患者多为病理性乳头溢液。病理性溢液有乳内和乳外因素。乳外因素包括垂体瘤、内分泌疾病、药物等,多为双侧溢液。
储呈玉邹强
关键词:病理性乳头溢液内分泌疾病常见症状乳腺导管
乳腺癌前期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常规乳腺疾病检查方法在乳腺癌前期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2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DIN)的病例,对其临床乳腺体格检查、乳管镜检查、乳腺超声及钼靶X线摄片BI-RADS分类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其诊断价值。检出率比较利用配对χ2检验,单因素分析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手术切除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为DIN的病灶共533处。乳腺超声对癌前期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检查准确率为62.5%(330/528),钼靶X线检出率为75.8%(260/343),总体检出率钼靶X线高于乳腺超声(P=0.004)。乳腺超声对不可扪及癌前期病灶的检出率为37.7%(40/106),钼靶X线对不可扪及的乳腺癌前期病灶检出率为80.7%(71/88),钼靶X线在不可扪及病灶中检出率高于超声(P=0.000)。乳腺超声及钼靶X线对病灶直径较小、病变恶性程度较低的癌前期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病灶漏诊和误诊率较高。结论在乳腺癌前期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诊断中,钼靶X线检出率高于乳腺超声,两者联合临床体征、乳管镜等各种检查方法综合诊断,可降低早期病变的漏诊和误诊率。
张薇金贻婷张子敬储呈玉王红鹰邹强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房X线摄影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