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建明

作品数:149 被引量:434H指数:10
供职机构:青海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9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9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7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9篇细胞
  • 23篇血小板
  • 20篇免疫
  • 17篇骨髓
  • 16篇血小板减少
  • 14篇贫血
  • 13篇免疫性
  • 11篇静脉
  • 11篇静脉血
  • 10篇蛋白
  • 10篇血小板减少性...
  • 9篇新生儿
  • 9篇脐血
  • 8篇新生儿脐血
  • 8篇性疾病
  • 7篇多发
  • 7篇多发性
  • 7篇多发性骨髓瘤
  • 7篇血清
  • 7篇细胞因子

机构

  • 133篇青海省人民医...
  • 38篇青海大学
  • 3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河南省中医院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信州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46篇冯建明
  • 79篇李文倩
  • 43篇李建平
  • 25篇孙志新
  • 24篇沈括
  • 22篇韩国雄
  • 21篇王莉
  • 19篇艾国
  • 19篇陈绍斌
  • 18篇王小蕊
  • 13篇阿祥仁
  • 12篇赵强强
  • 11篇李子安
  • 10篇刘兰民
  • 10篇李文
  • 9篇孟芳
  • 8篇解友邦
  • 8篇戴昕
  • 5篇王建国
  • 4篇滕长青

传媒

  • 24篇青海医药杂志
  • 12篇高原医学杂志
  • 7篇国际输血及血...
  • 5篇白血病.淋巴...
  • 5篇实用医学杂志
  • 5篇中国实用内科...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3篇青海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临床荟萃
  • 2篇现代临床医学...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血栓与止血学
  • 2篇中国现代医药...
  • 2篇国际免疫学杂...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19
  • 6篇2018
  • 13篇2017
  • 14篇2016
  • 6篇2015
  • 10篇2014
  • 9篇2013
  • 16篇2012
  • 12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1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5例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免疫细胞亚群的变化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及20例正常对照者免疫细胞亚群各指标的变化,包括CD3+、CD4+、CD8+、CD56+、CD19+高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结果ITP患者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61.58±6.45)%、c04T淋巴细胞百分比(28.38±4.89)%、CD4+/CD8+比值(0.99±0.22)较对照组[(67.85±4.68)%、(38.00±3.37)%、1.54±0.13]均减低(P值均〈0.05),治疗后3项指标[(69.41±5.03)%、(38.17±3.18)%、1.60±0.15]均升高至正常水平;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29.20±4.50)%及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17.74±4.14)%较对照组[(24.82±2.93)%、(12.09±3.51)%]升高(P值均〈0.05),治疗后2项指标[(24.06±3.02)%、(10.90±3.55)%]均降至正常水平;ITP患者CD56细胞百分比治疗前(15.80±2.85)%、治疗后(15.16±2.77)%与对照组(16.36±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细胞亚群紊乱参与了ITP的发病,对其检测可作为ITP的辅助诊断,在指导治疗方面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王厚才李文倩冯建明
关键词:紫癜特发性T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CD4^-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对正常CD4-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和分离15例AA患者和10例正常人BM-MSCs进行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结合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M-MSCs的形态和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诱导BM-MSCs成骨和成脂,综合进行BM-MSCs鉴定。BM-MSCs与免疫磁珠负集的外周血CD4-细胞共培养观察其对CD4-细胞功能的影响,采用倒置显微镜和BrdU方法分析CD4-细胞的克隆形成和增殖能力,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CD4-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正常人和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呈长梭形,辐射状或旋涡状贴壁生长;诱导后均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均表达CD105、CD73、CD90、CD29、CD44、CD49e、CD166、CD13和HLA-ABC,不表达CD34、CD45和HLA-D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A患者BM-MSCs抑制CD4-细胞克隆形成和增殖能力减弱(P<0.05)。同时,AA患者BM-MSCs抑制CD4-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的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调节CD4-细胞免疫功能方面存在缺陷,可能进一步加重骨髓免疫损伤。
李建平杨少光卢世红王莉陈绍斌沈括韩国雄艾国王小蕊李晓炜李文倩冯建明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间充质干细胞
西宁地区新生儿脐血的电解质及肾功指标的测定
1992年
本文测定了西宁地区新生儿脐血的电解质及肾功指标。K^+5.58±1.14mmol/L,Na^+140.7±4.97mmol/L,Cr^+107.5±2.97mmol/L,Ca(++)2.64±0.19mmol/L,P^(?)2.3±0.7mmol/L,Mg^(++)0.99±0.39mmol/L,BUN5.4±1.13mmol/L。提示西宁地区新生儿脐血具有高钾、高镁、高磷的特点。
孙志新冯建明魏爱群李文
关键词:电解质肾功能新生儿脐血
体外常氧培养未能逆转慢性高原病患者异常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表达谱和生物学特性
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是一种由高海拔地区的低氧和寒冷环境引起的、以过度红细胞生成和血管新生为特点的疾病.既往研究主要集中于红细胞生成和血管新生方面,而对慢性高原病骨髓微环...
李建平李文倩冯建明戴昕严文琪彭海高云梅李晓炜王莉韩国雄王小蕊
关键词:慢性高原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表达谱生物学特性
文献传递
新形势下医院改革与发展的探讨被引量:7
2002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医院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卫生部在制定"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远景规划时,提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方针是:以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为中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适应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多层次需求的转变.只有正确地认识"三个转变",加大医院改革的力度,才能使医院工作焕发新的活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滕长青冯建明
关键词:医院管理
长期以间质性肺病样表现的多发性肌炎一例
患者女,63岁。因“持续咳嗽、间断发热、伴心悸、胸闷、气短4年,四肢肌无力2个月”于2004年9月14日住院。患者于2000年初无诱因出现持续咳嗽,咯少量白色泡沫痰,间断发热,体温38-39℃,外院查血常规、血沉(ESR...
陈绍斌冯建明
文献传递
心律失常的治疗及其新进展被引量:4
2008年
心律失常是非常多见的疾病,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人们一直在对心律失常的治疗进行实验和探索,现将心律失常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关永丽冯建明
关键词:心律失常
高原地区8876例健康成人静脉血血小板分析参数正常参考范围调查研究
目的建立高原地区成人静脉血血小板分析参数指标正常参考范围。方法在中度高原地区的西宁市(海拔2260m)采用日本希森美康(Sysmex)株式会社生产的Sysmex XE-21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工作站及配套试剂对8876...
阿祥仁冯建明李子安刘兰民
文献传递
血浆HMGB1、IFN-γ、IL-4和CD4^+T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意义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浆HMGB1、IFN-γ、IL-4和CD4^+T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确诊为ITP的患者25例,同时选取健康人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浆HMGB1、IFN-γ和IL-4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ITP组治疗前血浆HMGB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4.259,P<0.01),治疗后降低至接近对照组(t=1.267,P>0.05);ITP组治疗前、后血浆IFN-γ检测值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ITP组治疗前血浆IL-4水平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t=5.708,P<0.01),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t=2.107,P=0.01);ITP组治疗前血浆IFN-γ/IL-4比值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t=5.436,P<0.01),治疗后显著降低且略低于对照组;ITP组治疗前后TLR4表达均非常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TP患者HMGB1水平与CD3^+的含量呈正比(r=0.824,P<0.01),与CD4^+的含量无明显关系(r=0.074,P>0.05),与CD8^+的含量呈正比(r=0.844,P<0.01),与IL-4的含量呈正比(r=0.784,P<0.01),与IFN-γ的含量呈反比(r=-0.814,P<0.01),与IFN-γ/IL-4比值呈反比(r=-0.887,P<0.01),与TLR4表达水平呈正比(r=0.772,P<0.01)。结论:ITP患者HMGB1和TLR4的表达水平较高,临床治疗可以通过靶向控制其表达,以缓解病情并达到治疗目的。
戴昕李文倩李建平冯建明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HMGB1IFN-ΓIL-4CD4^+T细胞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骨髓细胞形态和活检病理组织的系列观察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70例,经髓后上棘取材,观察骨髓形态、组织病理、超级结构,以揭示在高原低氧环境下,骨髓红细胞系统过度异常增生,是HAPC发病的重要因素.方法:骨髓涂片用瑞氏染色、形态学计数和分类.其中12例行骨髓活检,取出10~15mm活组织,分成两块,观察骨髓病理和骨髓超微结构.结果:骨髓形态学、组织病理、超微结构共同改变,即红系列增生极活跃,均有核浆发育不平衡的表现,有核红细胞的分裂指数、细胞分裂象在骨髓分裂中、红与粒细胞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值.形态上红系以间接丝状分裂为主,骨髓组织病理可见,造血组织容积增加,含铁血黄素减少或消失.超微结构红系统的内质网、溶媒体、线粒体减少,线粒体排列紊乱,可见巨大线粒体.结论:HAPC的骨髓红系统过度增生,聚集在增多扩张的静脉窦中,并迅速进入血循环中,以改善低氧情况,但红系的核浆发育不平衡,细胞器的异常改变,所致的病态造血和红细胞的释放失控,可能是HAPC发病的组织结构基础.
孙志新冯建明王建国
关键词: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形态学骨髓病理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