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倩

作品数:123 被引量:365H指数:10
供职机构:青海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7篇细胞
  • 21篇白血
  • 20篇血小板
  • 19篇骨髓
  • 18篇免疫
  • 18篇白血病
  • 15篇血小板减少
  • 15篇免疫性
  • 14篇综合征
  • 13篇干燥综合征
  • 10篇贫血
  • 9篇性疾病
  • 9篇急性
  • 8篇蛋白
  • 8篇多发
  • 8篇多发性
  • 8篇多发性骨髓瘤
  • 8篇造血
  • 8篇粒细胞
  • 7篇低氧

机构

  • 105篇青海省人民医...
  • 42篇青海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中医院
  • 1篇宁波大学
  • 1篇上海市儿童医...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18篇李文倩
  • 79篇冯建明
  • 41篇李建平
  • 34篇沈括
  • 34篇韩国雄
  • 23篇艾国
  • 21篇王小蕊
  • 19篇解友邦
  • 19篇王莉
  • 14篇陈绍斌
  • 13篇赵强强
  • 12篇孟芳
  • 10篇杨红艳
  • 8篇戴昕
  • 6篇孙志新
  • 5篇高云梅
  • 4篇彭海
  • 3篇孙方方
  • 3篇李晓炜
  • 3篇阿祥仁

传媒

  • 10篇青海医药杂志
  • 7篇实用医学杂志
  • 7篇国际输血及血...
  • 6篇中国实验血液...
  • 5篇高原医学杂志
  • 4篇白血病.淋巴...
  • 4篇国际免疫学杂...
  • 3篇临床误诊误治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青海医学院学...
  • 3篇临床医学进展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重庆医学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5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7篇2018
  • 13篇2017
  • 13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13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原呈递细胞与T及B淋巴细胞异常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证实,ITP患者体内存在抗原呈递细胞(APC)与T及B淋巴细胞异常.笔者拟就APC与T及B淋巴细胞异常,以及3者间相互作用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了解ITP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刘美义李文倩李建平冯建明
关键词:抗原呈递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发病机制
低氧对红系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高原病患者骨髓红系统K562细胞中HIF-1α及红系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低氧和红系转录因子对红系造血的影响。方法利用磁珠免疫分选技术获得慢性高原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235a细胞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白细胞轻度减少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RT-PCR法检测骨髓CD235a细胞中HIF-1α及红系转录因子mRNA的表达,将过表达及干扰HIF-1α的慢病毒转染后的K562细胞在常氧状态下培养72 h后收集细胞,分别作为过表达组和干扰组,用RT-PCR检测红系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HIF-1α和GATA1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而NFE2、c-MYB、FOG-1、LMO2、β-globin和α-globin的mRNA水平无显著差异。慢病毒转染K562细胞最佳转染复数MOI为10,转染效率为50%左右,经过嘌呤霉筛选后转染阳性细胞达90%以上。过表达组中GATA1、NFE2、FOG-1和β-globin mRNA表达高于干扰组。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氧-HIF-1-红系特异基因(GATA-1、FOG-1和β-globin)表达轴在低氧诱导红系造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韩国雄年蔚刘彦民李文倩解友邦
关键词:慢性高原病K562缺氧诱导因子-1Α
西宁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10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以了解西宁地区SLE的病情特点 ;方法 :分析西宁地区 1 0 2例SLE病例的临床表现 ,进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及 3组不同治疗方案 ;结果 :SLE初发症状不尽相同 ,临床表现亦无固定摸式 ,复杂多变 ,起病可暴发性 ,急性或隐匿性 ,因此导致误诊率高 ,而实验室检查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 ,SLE的治疗应采用综合治疗 ,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免疫抑制剂 ,一种较典型的身身名疫性疾病 ,早期诊断及系统治疗是延缓病情发展 。
沈括冯建明孙志新李文倩王莉任敏孟芳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凝治疗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前后免疫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谱分析被引量:32
2016年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前后免疫细胞亚群及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临床诊断为ITP的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的免疫细胞亚群,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2、IL_4、IL-6、IL-10、IL-11、IL-17、IL-2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血小板生成素(TPO)等水平。结果治疗前ITP组CD3+T、CD4+T细胞百分比及CD4+T/CD8+T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62.66±6.58)%比(69.93±4.81)%,(29.46±5.02)%比(39.08±3.50)%,0.97±0.35比1.56±0.26,P值均〈0.05],CD8+T及CD19+B细胞百分比高于正常对照组[(30.28±4.63)%比(25.90±3.06)%,(18.92±4.27)%比(13.17±3.64)%,P值均〈0.05]。治疗后ITP组CD3+T、CD4+T细胞百分比及CD4+T/CD8+T比值高于治疗前[(71.49±5.16)%比(62.66±6.58)%,(39.25±3.21)%比(29.46±5.02)%,1.56±0.28比0.97±0.35,P值均〈0.05],CD8+T细胞百分比及CD19+B细胞百分比低于治疗前[(25.16±3.45)%比(30.28±4.63)%,(11.98±3.68)%比(18.92±4.27)%,P值均〈0.05]。治疗前ITP组血清IL-4、IL-6、IL-11、IL-17、TP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GFβ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治疗后ITP组血清IL-4、IL-6、IL-11、IL-17、TPO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TGFB、IL-27则显著高于治疗前(P值均〈0.05)。结论ITP患者存在免疫细胞亚群紊乱及细胞因子水平异常。ITP发病可能与Th2及Th17细胞功能亢进、调节性T细胞功能减低以及IL-27、IL-11、TPO水平增高等因素有关。
李文倩王小蕊李建平刘美义冯建明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细胞因子类
强直性脊柱炎伴嗜酸性筋膜炎1例
2014年
患者男,31岁,汉族,已婚.2002年开始出现右髋关节疼痛,2005年左侧髋关节亦受累,晨起腰背部僵硬,活动受限.曾就诊多家医院,诊断为滑膜炎,间断口服NSAIDs药物对症.病情迁延.2010年3月~4月外院检查HLA-B27阳性,髋关节MRI提示双髋关节炎症;骶髂关节CT:双侧骶髂关节呈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改变,确诊为AS.予柳氮磺吡啶1g Bid,治疗半年疼痛逐渐缓解停药.2012年9月出现双手麻木,无肿胀.至2013年初因受凉感冒后腰骶及髋痛复发,双手麻木加重,且出现双手、前臂和小腿硬肿,活动受限.
沈括林冰冯建明李文倩王国春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嗜酸性筋膜炎髋关节疼痛NSAIDS药物HLA-B27柳氮磺吡啶
低氧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基因表达水平及其分泌的血管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低氧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中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基因表达水平及其分泌的血管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分别分离、培养来源于7例正常人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P3代时进行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多向分化实验鉴定。低氧(1%)及常氧(20%)条件下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eal-time PCR方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IF系统(HIF-1α、HIF-1β)基因表达差异,ELISA方法检测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血管生长因子(VEGF、Angiogenin、Angiopoietin-2、TGF-β和IL-6)浓度。结果:低氧条件下HIF-1α和HIF-1β基因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VEGF水平高于常氧培养组(P=0.000),Angiogenin和TGF-β水平低于常氧培养组(P<0.05),而Angiopoietin-2和IL-6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氧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IF-1的表达的同时,对其分泌的血管生长因子产生不同影响。
韩国雄李建平严文琪张富财蒋白丽彭海高云梅解友邦李文倩阿祥仁冯建明
关键词:低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诱导因子血管生长因子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miR-372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miR-37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血浆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参与AML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血浆中miR-372的水平。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372可能的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在HL-60细胞中,敲低miR-372,通过划痕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对细胞迁移和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 AML患者血浆中miR-372的水平显著上调。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表明,miR-372可以区分AML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表明,miR-372可以抑制PTEN-3′UTR的活力。在HL-60细胞中敲低miR-372可以显著降低HL-60的细胞迁移率和克隆形成能力。结论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浆中,miR-372水平显著升高。通过靶向抑癌基因PTEN,miR-372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筛查和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非侵入性生物学标志物。
赵强强冯建明李文倩沈括陈绍斌解友邦赵长明侯艳
关键词:血浆急性髓系白血病PTEN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8年
目的:报道1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lytic lymphoma/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LPL/WM)患者的诊断治疗并文献复习,提高对LPL/WM的临床认识。方法:报道1例LPL/WM病例,检索Pub Med数据库,结合文献报道,总结分析LPL/WM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验。结果:本病例系79岁老年男性,因"头晕乏力伴间断发热1月余"入院,行免疫固定电泳、骨髓、免疫组化、MYD88基因L265P突变等综合检查后,诊断为该病。家属拒绝较强化疗,给予VP(长春新碱1mg,d1;地塞米松10mg,d1~d7)方案治疗7天,病情好转出院,患者未再来我院复诊。结论:应根据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骨髓、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组化、突变基因等检查综合性诊断及治疗LPL/WM患者。
王小蕊李文倩冯建明李巧琳韩国雄艾国
关键词: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文献复习
蛋白激酶JAK2V617F点突变在西宁地区骨髓增殖性疾病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艾国冯建明李文倩王莉韩国雄沈括孟芳陈绍斌刘月英
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是一类以一系或多系髓系细胞(包括红系、粒系和巨核系)增殖为主要特征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随病程进展部分可转化为其他疾病[1],如各亚型之间相互转化或转化为各类白血病,2%-10%的ET可转化为A...
关键词: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疾病造血干细胞疾病骨髓移植治疗动物实验
CD4^+T细胞亚群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7
2015年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组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CD4+T淋巴细胞在AA发病中发挥更重要作用,AA患者中Th1细胞的极化、Th17细胞的高表达及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的减少,都与AA的发病密切相关。Th1细胞的极化和Th17细胞/Treg比例的失衡,T细胞异常活化,导致骨髓造血细胞的凋亡,也是目前AA研究的热点之一。Th22细胞的增多、Th9细胞的双向性生物学效应、滤泡辅助T细胞的辅助作用及各亚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也都提示了CD4+T细胞亚群参与AA的发病。本文在分析各亚群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阐述CD4+T细胞亚群与AA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史月李建平李文倩冯建明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