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卫峰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01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4篇后外侧
  • 3篇胸腰椎
  • 3篇腰椎
  • 2篇钉棒系统
  • 2篇胸腰椎骨折
  • 2篇腰椎骨折
  • 2篇入路
  • 2篇椎骨
  • 2篇疗效
  • 2篇后外侧减压
  • 2篇棒系统
  • 1篇胸腰段
  • 1篇胸腰段椎间盘...
  • 1篇胸腰椎爆裂
  • 1篇胸腰椎爆裂骨...
  • 1篇胸腰椎疾病
  • 1篇腰段
  • 1篇腰椎爆裂骨折
  • 1篇腰椎疾病

机构

  • 7篇解放军第10...
  • 1篇江苏大学

作者

  • 7篇刘卫峰
  • 6篇郭峰
  • 6篇汪建良
  • 5篇许科峰
  • 4篇谭章勇
  • 4篇卢绪
  • 2篇卢海丹
  • 2篇朱永生
  • 1篇肖俊
  • 1篇诸葛恒艳
  • 1篇陶峰琴
  • 1篇陈伟南
  • 1篇陈浩

传媒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门形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门形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对20例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行切开复位门形钉内固定。结果本组获随访3~17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定标准:优16例,良3例,可1例。结论应用门形钉内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疗效满意。
刘卫峰郭峰汪建良陈伟南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
经后外侧入路前后一体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70例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前后一体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11~2014-11手术治疗的7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采用后外侧入路减压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内固定治疗。结果70例切口均一期愈合,均获得平均18(12—36)个月随访。无内固定松动、椎弓根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d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外侧入路前后一体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减压彻底,良好恢复脊柱三柱稳定性的优点,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卢绪汪建良许科峰郭峰刘卫峰谭章勇卢海丹朱永生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脊髓损伤后外侧入路椎弓根钉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比较掌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髁钢板内固定术与克氏针行髓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掌骨颈骨折患者1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克氏针髓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髁钢板内固定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掌指关节功能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8.4±3.8)min,骨折愈合时间为(3.1±1.4)周,术后TAM评估优良率为97.2%,FAFS评估优良率为98.6%,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具备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及关节功能恢复佳等临床优势。
刘卫峰陶峰琴王忠祥诸葛恒艳
关键词:掌骨颈骨折克氏针髓内固定
后外侧减压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后外侧减压结合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01医院2009年12月~2013年12月采用后外侧减压结合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本研究共36例患者,男24例,女12例,年龄26~62岁,平均38.4岁。损伤节段:T_(11)10例,T_(12)14例,L_18例,L_24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0例,坠落伤13例,压砸伤3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5例,C级8例,D级8例,E级13例。通过对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诊时影像学指标神经功能的变化分析临床疗效。[结果]36例均获随诊,随诊时间12~36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1年随诊时按Frankel评分标准,均有1~3级不同程度恢复,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术前明显改善。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随诊影像学检查示椎管狭窄率、Cobb角、椎体前后高度、神经功能恢复较术前明显改善,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外侧减压结合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创伤小,减压彻底,能良好的恢复脊柱的三柱稳定性,降低内固定失败发生率,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卢绪汪建良许科峰郭峰刘卫峰谭章勇卢海丹朱永生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后外侧减压
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分型与修复方式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背景: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易导致股骨头坏死、异位骨化、骨性关节炎、深静脉血栓等一系列并发症,应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目的:探讨影响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疗效及并发症的各种因素。方法:解放军第101医院自2004年9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28例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患者,按股骨头骨折Pipkin分型、不同手术入路及受伤至手术治疗时间分组,以X射线平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Epstein法)评估疗效,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8年(1-5年)。根据Epstein法评估疗效,优6例,良12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达64%。其中PipkinⅠ、Ⅱ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优良率100%,78%),并发症发生也不多(发生率17%,22%),但PipkinⅢ、Ⅳ型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尤其是PipkinⅣ型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仅20%,且并发症发生率达80%。采用Smith-Peterson前方入路患者及K-L后方入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股骨头骨折至手术的时间<12 h,12-48 h,>48 h的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股骨头骨折应根据分型选择治疗方法,其预后取决于患者的年龄、治疗时间、骨折脱位类型、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并发症的相关措施。
谭章勇汪建良郭峰刘卫峰许科峰
关键词:植入物人工假体髋关节后脱位股骨头骨折手术入路
胸腰椎后外侧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疾病的近期疗效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后外侧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0年5月期间,应用后外侧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椎体病变患者12例(椎体爆裂性骨折5例,陈旧性骨折3例,结核2例,肿瘤2例);其中9例伴有胸腰椎后凸畸形,术前Cobb角12°~22°,平均15.9°±3.6°;8例伴有神经功能损害。通过观察局部疼痛(VAS评分)缓解程度、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的矫正、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恢复及并发症等情况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全部获得平均6.8个月(4~10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缓解,术后VAS评分3.8±1.0分,较术前(7.8±0.9分)明显改善(P<0.01)。脊柱后凸畸形得到不同程度的矫正,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0.9°±2.9°,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有神经功能损害者,末次随访时除1例神经功能无改善外,其余患者均有1级或1级以上的恢复。随访期内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现象。结论:胸腰椎后外侧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疾病可取得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汪建良许科峰于晓华郭峰卢绪刘卫峰陈浩
关键词:胸腰椎后外侧钉棒系统
后外侧减压、椎间融合结合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采用后外侧减压、椎间融合结合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1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外侧减压、椎间融合结合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3.3个月,21例患者术后疼痛均有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有1级或1级以上的改善,1例出现胸腔积液,经胸腔穿刺、引流后消失;无切口感染,随访期内无断钉、断棒、螺钉松动等现象。结论后外侧减压、椎间融合结合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经后外侧同一切口实现了有效椎管减压的同时,通过椎弓根钉及椎体钉的一体固定,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具有明显的优点。
许科峰汪建良郭峰卢绪肖俊刘卫峰谭章勇
关键词:胸腰段后外侧钉棒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