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科峰

作品数:11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01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后外侧
  • 5篇骨折
  • 4篇腰椎
  • 3篇钉棒系统
  • 3篇胸腰段
  • 3篇胸腰椎
  • 3篇腰段
  • 3篇后外侧减压
  • 3篇关节
  • 3篇棒系统
  • 2篇胸腰段椎间盘...
  • 2篇胸腰椎骨折
  • 2篇腰椎骨折
  • 2篇植入
  • 2篇植入物
  • 2篇入路
  • 2篇手术
  • 2篇突出症
  • 2篇人工假体
  • 2篇椎弓

机构

  • 11篇解放军第10...
  • 1篇江苏大学

作者

  • 11篇许科峰
  • 10篇汪建良
  • 6篇郭峰
  • 5篇刘卫峰
  • 5篇谭章勇
  • 5篇卢绪
  • 3篇肖俊
  • 2篇卢海丹
  • 2篇朱永生
  • 1篇金根洋
  • 1篇刘富华
  • 1篇蔡福金
  • 1篇李宏
  • 1篇唐广满
  • 1篇刘晓晖
  • 1篇朱建平
  • 1篇陈浩
  • 1篇刘云鹏

传媒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后外侧入路前后一体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70例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前后一体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11~2014-11手术治疗的7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采用后外侧入路减压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内固定治疗。结果70例切口均一期愈合,均获得平均18(12—36)个月随访。无内固定松动、椎弓根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d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外侧入路前后一体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减压彻底,良好恢复脊柱三柱稳定性的优点,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卢绪汪建良许科峰郭峰刘卫峰谭章勇卢海丹朱永生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脊髓损伤后外侧入路椎弓根钉
脊柱骨折术前应用抗凝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评价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在术前即应用抗凝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8—2013-05行脊柱骨折手术的13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实验组75例在入院时即开始给予口服利伐沙班10 mg/d抗凝治疗,术前12 h停止给药;对照组59例术前不应用抗凝药物;全部患者在术后12 h开始应用利伐沙班10 mg/d,治疗周期为28 d。结果 2组在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实验组行椎板减压加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方面较对照组相同手术患者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行椎板减压术的患者中,2组无明显差异;2组术后深静脉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脊柱骨折术前应用抗凝药物不能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却增加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增加了手术风险,因此术前应用抗凝药物没有明显必要性。
肖俊唐广满许科峰汪建良
关键词:脊柱骨折抗凝药物术前
后外侧减压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后外侧减压结合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01医院2009年12月~2013年12月采用后外侧减压结合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本研究共36例患者,男24例,女12例,年龄26~62岁,平均38.4岁。损伤节段:T_(11)10例,T_(12)14例,L_18例,L_24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0例,坠落伤13例,压砸伤3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5例,C级8例,D级8例,E级13例。通过对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诊时影像学指标神经功能的变化分析临床疗效。[结果]36例均获随诊,随诊时间12~36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1年随诊时按Frankel评分标准,均有1~3级不同程度恢复,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术前明显改善。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随诊影像学检查示椎管狭窄率、Cobb角、椎体前后高度、神经功能恢复较术前明显改善,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外侧减压结合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创伤小,减压彻底,能良好的恢复脊柱的三柱稳定性,降低内固定失败发生率,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卢绪汪建良许科峰郭峰刘卫峰谭章勇卢海丹朱永生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后外侧减压
脊柱胸腰段钉棒系统后外侧前后一体内固定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背景:目前脊柱胸腰段内固定方法均有优缺点,希望探索一种新的内固定方案,使脊柱有效固定的同时,可更安全、方便的进行其他操作。目的:建立脊柱胸腰段(T12-L2)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钉棒系统后外侧前后一体内固定对胸腰段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基于人正常T12-L2节段的CT扫描数据,利用Geomagic 11.0、Ug 7.0、Hypermesh 10.0、Abaqus6.9.1软件建立T12-L2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钉棒系统后路固定、前路固定、后外侧前后一体内固定模型,在T12上表面施加500 N预载荷,再施加7.5 N·m的力矩,模拟胸腰段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等生理活动,观察不同工况下内固定节段的平均刚度。结果与结论:3种内固定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平均刚度均较正常模型的平均刚度高。在前屈、左右侧屈、左右扭转等不同工况下,后外侧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的平均刚度均高于单纯后路固定,平均刚度分别较后路固定高13%,28%,11%,17%和9%,后伸时平均刚度低于后路固定,比后路固定低6%。但与前路相比,后外侧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内固定在前屈、左右侧弯3种工况下的平均刚度低于前路固定,平均刚度分别比固定低15%,10%和14%,而在后伸、左右扭转情况下平均刚度高于前路固定,分别比前路固定高5%,12%和2%。提示后外侧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内固定能够明显提高固定节段的稳定性,在抗后伸及左右扭转方面的稳定性略好于前路固定,而在抗前屈、左右侧弯、左右扭转方面略好于后路固定,因此可作为一种可选的内固定方法。
汪建良许科峰
关键词:数字化骨科钉棒系统胸腰段
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评价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METRX手术系统对 2 3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显微内窥镜下行手术减压 ,以ODI(oswestrydisabilityindex)(Version 2 0 )评分法对患者术前及术后 9个月评分 ,并综合满意度评估。结果 :术前ODI评分平均71 32± 18 6 2 ,术后平均 39 84± 17 38,Wilcoxon秩和检验手术前后ODI评分差异显著 ,手术综合满意程度 :优 11例 ,良 6例 ,可 3例 ,差 0例 ,优良率 85 %。结论 :显微内窥镜下手术减压可以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但应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微创下难以处理时应中转为常规开放手术。
蔡福金刘富华刘晓晖朱建平刘云鹏李宏许科峰
关键词:显微内窥镜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椎管减压术
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分型与修复方式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背景: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易导致股骨头坏死、异位骨化、骨性关节炎、深静脉血栓等一系列并发症,应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目的:探讨影响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疗效及并发症的各种因素。方法:解放军第101医院自2004年9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28例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患者,按股骨头骨折Pipkin分型、不同手术入路及受伤至手术治疗时间分组,以X射线平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Epstein法)评估疗效,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8年(1-5年)。根据Epstein法评估疗效,优6例,良12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达64%。其中PipkinⅠ、Ⅱ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优良率100%,78%),并发症发生也不多(发生率17%,22%),但PipkinⅢ、Ⅳ型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尤其是PipkinⅣ型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仅20%,且并发症发生率达80%。采用Smith-Peterson前方入路患者及K-L后方入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股骨头骨折至手术的时间<12 h,12-48 h,>48 h的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股骨头骨折应根据分型选择治疗方法,其预后取决于患者的年龄、治疗时间、骨折脱位类型、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并发症的相关措施。
谭章勇汪建良郭峰刘卫峰许科峰
关键词:植入物人工假体髋关节后脱位股骨头骨折手术入路
肱尺关节半脱位五例诊疗体会
2007年
许科峰金根洋汪建良
关键词:肱尺关节半脱位诊疗体会
胸腰椎后外侧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疾病的近期疗效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后外侧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0年5月期间,应用后外侧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椎体病变患者12例(椎体爆裂性骨折5例,陈旧性骨折3例,结核2例,肿瘤2例);其中9例伴有胸腰椎后凸畸形,术前Cobb角12°~22°,平均15.9°±3.6°;8例伴有神经功能损害。通过观察局部疼痛(VAS评分)缓解程度、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的矫正、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恢复及并发症等情况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全部获得平均6.8个月(4~10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缓解,术后VAS评分3.8±1.0分,较术前(7.8±0.9分)明显改善(P<0.01)。脊柱后凸畸形得到不同程度的矫正,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0.9°±2.9°,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有神经功能损害者,末次随访时除1例神经功能无改善外,其余患者均有1级或1级以上的恢复。随访期内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现象。结论:胸腰椎后外侧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疾病可取得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汪建良许科峰于晓华郭峰卢绪刘卫峰陈浩
关键词:胸腰椎后外侧钉棒系统
后外侧减压椎间融合同侧椎弓根与椎体钉棒联合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8
2014年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常伴有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损害,保守治疗效果差,多数需行手术治疗。后路减乐手术因术中不可避免牵拉脊髓、神经,使得术中、术后出现脊髓损害的风险加大,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采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前路手术视野较好,
许科峰汪建良肖俊卢绪
关键词: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后外侧减压椎间融合椎体钉椎弓根同侧
后外侧减压、椎间融合结合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采用后外侧减压、椎间融合结合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1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外侧减压、椎间融合结合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3.3个月,21例患者术后疼痛均有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有1级或1级以上的改善,1例出现胸腔积液,经胸腔穿刺、引流后消失;无切口感染,随访期内无断钉、断棒、螺钉松动等现象。结论后外侧减压、椎间融合结合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经后外侧同一切口实现了有效椎管减压的同时,通过椎弓根钉及椎体钉的一体固定,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具有明显的优点。
许科峰汪建良郭峰卢绪肖俊刘卫峰谭章勇
关键词:胸腰段后外侧钉棒系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