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广义

作品数:71 被引量:297H指数:10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局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学技术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34篇缺血
  • 32篇脑缺血
  • 27篇再灌注
  • 27篇灌注
  • 20篇细胞
  • 18篇再灌注损伤
  • 17篇缺血再灌注
  • 17篇脑缺血再灌注
  • 14篇神经元
  • 13篇灌注损伤
  • 12篇蛋白
  • 12篇凋亡
  • 12篇耐药
  • 10篇鼠脑
  • 10篇耐药性
  • 8篇GAP-43
  • 7篇灶性
  • 7篇生长相关蛋白
  • 7篇细胞凋亡
  • 7篇相关蛋白

机构

  • 45篇青岛大学医学...
  • 34篇青岛大学
  • 3篇临沂市人民医...
  • 3篇青岛市海慈医...
  • 3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沈阳体育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青岛市人民医...
  • 1篇青岛市疾病预...
  • 1篇山东省公安消...

作者

  • 71篇刘广义
  • 10篇郭云良
  • 7篇宋金明
  • 7篇徐龙强
  • 7篇金丽英
  • 6篇杜秀民
  • 5篇时萍
  • 4篇刘学军
  • 4篇曲海军
  • 4篇张笛
  • 4篇隋庆兰
  • 4篇解建波
  • 4篇孙美娟
  • 3篇孟庆海
  • 3篇曹永献
  • 3篇曹文
  • 2篇于竹芹
  • 2篇董争鸣
  • 2篇杨学伟
  • 2篇石秉霞

传媒

  • 14篇中华医院感染...
  • 6篇青岛大学医学...
  • 6篇中国组织工程...
  • 5篇中风与神经疾...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4篇中国康复
  • 3篇齐鲁医学杂志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新中医
  • 1篇四川中医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国际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6篇2001
  • 1篇2000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医源性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与奇异变形菌的耐药性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医源性大肠埃希菌及奇异变形菌引起尿路感染的相关性与耐药机制,并分析大肠埃希菌及奇异变形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送检的尿液标本分离出大肠埃希菌及奇异变形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作ESBLs初筛和确证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 181株,大肠埃希菌893株占75.61%,奇异变形菌288株占24.39%;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均>85.00%,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均<2.00%;奇异变形菌对庆大霉素、呋喃妥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均>66.00%。结论大肠埃希菌及奇异变形菌是引起医源性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及奇异变形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较高,产ESBLs菌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呈多药耐药性。
刘广义曹永献张娜娜任立晟孙美娟曲海军刘双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尿路感染耐药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脑缺血损伤后BMSCs移植及GAP-43表达在脑神经修复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骨髓间基质干细胞颅内移植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在中枢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各6只,再灌注组48只。再灌注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细分为再灌注3h、8h、16h、24h、3d、7d、19d和21d8个时间点各6只,缺血时间均为1h;细胞移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移植组各36只,移植时间细分为16h、24h、3d、7d、19d和21d6个时间点各6只;跑台运动训练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运动组各24只,训练时间细分为3d、7d、19d和21d4个时间点各6只;水迷宫试验随机分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和康复组各24只,训练时间细分为3d、7d、19d和21d4个时间点各6只。另4只大鼠作为细胞移植的供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UNEL和GAP-43在皮层区、海马齿状回阳性细胞中的表达,用TTC法观察皮层及海马梗死灶的改变。按照Bederson评分标准进行神经行为检测及功能评分。结果:缺血/再灌注3h点TUNEL阳性细胞增加,24h点达高峰,21d时仍维持较高水平表达;GAP-43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3h点在两区表达增加,19d点达高峰;21d时降至最低。梗死灶于再灌注8~16h点开始逐渐形成,3d点梗死面体积最大,随后梗死面积逐渐缩小,21d时恢复趋于正常。再灌注组缺血8h~16h点行为症状加重,24h~19d点症状逐渐改善,21d时症状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脑缺血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激发GAP-43特异性表达有效地促进了中枢神经再生,并介导了神经功能的恢复。
刘广义曹文王锡波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相关蛋白-43
ICU重症脑疝患者肺部感染病原学特征及耐药谱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ICU重症脑疝患者肺部感染病原学特征以及复杂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有利的治疗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临床ICU重症脑疝住院患者的各类感染标本,采用常规方法培养分离细菌,用VITEK-32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应用双纸片确认法,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操作及判断结果进行。结果检出的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326株占42.6%,大肠埃希菌87株占11.4%,金黄色葡萄球菌120株占15.7%;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和83.4%,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2.1%;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肟钠等的耐药率均>51.7%,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1.1%、0.0%;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 325株,检出率为27.4%,大肠埃希菌产ESBLs 86株,检出率为25.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8.3%、84.2%。结论 ICU重症脑疝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普遍存在较高的耐药性,医院应根据细菌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选择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便有效地预控和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
张桐刘广义曹永献刘静王东海
关键词:脑疝肺部感染病原菌
大鼠脑缺血损伤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抑制Bcl-2及Bax介导的神经元凋亡(英文)被引量:2
2007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技术对脑损伤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作用途径尚需讨论。目的:观察脑缺血模型大鼠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皮质及海马区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颅内的移植抑制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材料:选用雄性成年Wistar大鼠24只,体质量180~240g,由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损伤移植组,每组8只。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U,Sigma公司);TUNEL试剂盒,Bcl-2,Bax抗体试剂盒购自北京中山生物工程公司。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09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完成。损伤组和移植组大鼠采用颈外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模型,移植组大鼠造模成功7d后在脑皮质和纹状体区注射浓度为2×10^(12)L^(-1)的原代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造摸成功后7和14d进行TUNEL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脑皮质、海马区神经元凋亡和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①神经元凋亡情况:造模成功后7d,对照组来发现凋亡细胞,移植组凋亡细胞的数量少于损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②Bcl-2和Bax表达:造模成功后14d,损伤组大鼠皮质和海马区Bcl-2阳性神经元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和移植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损伤组大鼠皮质和海马区Bax阳性神经元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和移植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1)。结论:大鼠脑缺血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Bcl-2表达并抑制Bax表达,从而减少神经元凋亡。
刘广义周淑华徐树贤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CL-2BAX神经元凋亡
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方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肠炎的中药方剂,其中,按重量份数配置下述组份:黄芪5-15份,附子8-12份,当归5-10份,桔梗5-10份,石榴皮5-8份,川栋子6-12份,肉桂5-10份,黄连8-12份,炮姜6-12份,粳米5-...
宋金明刘广义时萍姚文薛学温
全骨髓贴壁法获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来源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神经干细胞是最近研究的一个热点。实验拟进一步验证通过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效率,并对其的体内外标记进行了观察。方法:实验于2006-11/2007-05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选取出生4周左右Wistar大鼠,雌雄不拘,SPF级,体质量200g左右,由青岛市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选用出生4周左右Wistar大鼠,由其股骨和胫骨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诱导其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神经干细胞,在24孔板中进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鉴定。将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定位注入大鼠基底节区,1周后取脑作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获得了较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72h后,部分细胞增殖分裂成小圆形,呈团簇状半悬浮状态。继续培养72h可见细胞呈现典型神经元样改变,细胞伸出两个或多个突起,胞体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折光性较强,细胞突起之间相互连接成网状,可见细胞核及核仁,经诱导后有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表达。采用BrdU掺入DNA合成期的神经干细胞,1周后体内外标记阳性率>85%。结论: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可获得较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在适宜的诱导分化条件下可诱导分化神经干细胞。BrdU可作为神经干细胞体内示踪的理想标记物。
张建富孟庆海金澎刘广义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诱导分化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其与P53表达的关系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其与 P5 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注 2、6、12小时 ,1、2、3、7、14和 2 1天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 P5 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 2小时在缺血周围区即有凋亡的内皮细胞出现 ,12~ 2 4小时达高峰 ,之后逐渐下降 ,至 2 1天与假手术组已无显著性差异。脑缺血再灌注 6小时在缺血周围区P5 3蛋白开始表达 ,1~ 2天达高峰 ,之后逐渐下降 ,至 7天与假手术组已无显著性差异。 P5 3蛋白表达高峰时间迟于内皮细胞凋亡 2 4小时。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凋亡是血管内皮细胞的死亡形式之一 ,P5
徐浩文刘广义郭云良
关键词:凋亡内皮细胞脑缺血局灶性血管内皮
兔脑缺血再灌注磁共振弥散成像与细胞凋亡相关性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析兔脑急性缺血组织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DWI成像的病理基础。方法5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永久缺血组(A组)和再灌注组(B组),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中A组分为缺血1、3、6、12、24与48h(A1~A6)组;B组缺血1h拔线再通后分为再灌注0、2、5、11、23和47h(B1~B6)组。每组分别于各自时间点进行DWI成像,分别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计算相对ADc(rADC)值。兔脑标本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A组DWI高信号区逐渐增大,缺血24h趋于稳定;ADC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B组平均ADC值的变化呈双峰改变,缺血再灌注2h的rADC值趋于正常化,DWI高信号区减小;5h的rADC值最低,以后rADC值逐渐升高,DWI高信号区逐渐扩大。永久缺血组细胞凋亡逐渐增多,12h达高峰,以后缓慢下降;再灌注组细胞凋亡数逐渐增多,幅度较永久缺血组低,高峰出现于再灌注23h。结论细胞凋亡的发生与缺血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但细胞凋亡与ADC值的演变规律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刘珍友隋庆兰刘学军金丽英刘广义郭云良
关键词:弥散脑缺血细胞凋亡
动脉钳夹联合高胆固醇饮食、维生素D3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动脉钳夹联合高胆固醇饮食、维生素队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可行性。方法20只Wista大鼠随机分为普遍饲料组(n=5)和高胆固醇饮食组(n=15)。高胆固醇饮食组钳夹右侧颈总动脉后,给予高脂饲料饲养并经腹腔注射维生素D,(60万IU/kg)。普遍饲料组和高胆固醇饮食组分别于饲养6周和12周时检测血脂水平,并在12周时取双侧颈总动脉,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血管病理学变化。结果高胆固醇饮食组12周时血清总胆固醇[(2.803±1.307)mmol/L对(1.513±0.281)mmol/L;P=0.017]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660±0.260)mmol/L对(0.311±0.078)mmol/L;P=0.003]水平显著性高于6周时。组织病理学显示,高胆固醇饮食组钳夹侧颈总动脉内膜不完整,内膜下可见泡沫细胞沉积,腔面可见粥样斑块或纤维斑块,斑块内含有坏死组织,腔内可见血栓形成。12周时,普遍饲料组(n=5)颈总动脉内膜厚度为(8.3±1.1)μm,高胆固醇饮食组假手术侧(n=15)和钳夹侧(n=15)分别为(8.8±0.7)μm和(97.4±25.7)μm,三者存在显著性差异(F=116.313,P=0.000),其中高胆固醇饮食组钳夹侧显著性高于高胆固醇饮食组假手术侧(P=0.000)和普遍饲料组(P=0.000)。结论颈总动脉钳夹联合高胆固醇饮食、维生素D,是一种简单可行的大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方法。
徐翔吴梅李斌一姜雪松周润泽刘广义潘旭东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胆固醇疾病模型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转化为神经元细胞的实验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体外原代培养骨髓基质细胞(BMSC)向神经元细胞转化情况。方法取成年W istar大鼠BMSC,无血清和有血清培养基进行细胞克隆,获取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进行细胞扩增及诱导分化。结果分离纯化后的BMSC经原代培养形成细胞克隆团,经传代后其数量明显增多,其分化细胞形态多样,包括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仍具有神经细胞所特有的性质。结论BMSC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可诱导分化出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是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
刘广义赵英杰丁海燕姚伟成郭云良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神经元细胞克隆分化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