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广洛

作品数:14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50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肿瘤
  • 4篇免疫
  • 3篇食管
  • 3篇体外循环
  • 3篇外循环
  • 2篇胸部
  • 2篇胸部并发症
  • 2篇胸部创伤
  • 2篇食管癌
  • 2篇食管肿瘤
  • 2篇术后
  • 2篇中性粒细胞
  • 2篇转录
  • 2篇转录因子
  • 2篇粒细胞
  • 2篇骨折
  • 2篇股骨
  • 2篇股骨骨折
  • 2篇核转录因子

机构

  • 9篇解放军第15...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解放军第1医...
  • 1篇解放军第21...
  • 1篇洛阳150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152...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4篇刘广洛
  • 4篇马春生
  • 4篇郭亚军
  • 3篇罗俊辉
  • 3篇吴孟超
  • 3篇倪海峰
  • 2篇滕倩倩
  • 2篇卢圣勋
  • 2篇高江苓
  • 2篇孔宪涛
  • 2篇王志强
  • 2篇姚颖龙
  • 1篇刘新垣
  • 1篇杨学良
  • 1篇钱卫珠
  • 1篇李博华
  • 1篇马春生
  • 1篇黄盛东
  • 1篇许静
  • 1篇杨扬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肿瘤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人民军医
  • 1篇现代免疫学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8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循环对风心病瓣膜替换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1995年
对25例风湿性心脏病(RHD)换瓣病人和5例先天性心脏病(CHD)病人体外循环(CPB)前后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和抗体依赖细胞毒细胞(ADCC)活性、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产生能力进行动态对照研究。结果表明:NK、ADCC活性、OKT4细胞、IL-2和IFN-γ产生能力于术后下降,以RHD组中心功能Ⅲ级和双瓣替换者为著。文中对上述指标下降原因及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刘广洛张宝仁孔宪涛朱家麟连兆瑞
关键词:体外循环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细胞免疫
早期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胸部创伤并发股骨折与胸部并发症的关系
2002年
目的 研究早期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胸部创伤并发股骨骨折是否增高胸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 依据AIS - 90 ,应用ISS评分方法评估 1 0年来行早期髓内钉内固定的胸部创伤并股骨骨折患者 36例 ,并与同期 36例胸部创伤评分相同的延迟内固定的胸部创伤并股骨骨折患者 ,及 36例单纯胸部创伤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栓塞、肺部炎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而早期内固定组患者ICU监护时间、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延迟内固定组 ,差异显著 (P <0 .0 5)。结论 早期髓内针内并不增加术后胸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减少患者痛苦及住院周期 ,是治疗胸部创伤并股骨骨折的安全。
倪海峰刘广洛马春生
关键词:髓内针胸部创伤股骨骨折胸部并发症
早期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胸部创伤并股骨骨折与胸部并发症关系的对照研究
2002年
目的 研究早期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胸部创伤合并股骨骨折是否增高胸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 依据AIS - 90 ,应用ISS评分方法评估 10a来行早期髓内针内固定的胸部创伤并股骨骨折病人 36例 ,并与同期 36例胸部创伤评分相同的延迟内固定的胸部创伤并股骨骨折病人 ,及 36例单纯胸部创伤病人进行对照。结果  3组病人术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栓塞、肺部炎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早期内固定组病人ICU监护时间、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延迟内固定组 ,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早期髓内针内固定并不增加术后胸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减少了病人痛苦及住院周期 ,是治疗胸部创伤并股骨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倪海峰刘广洛马春生
关键词:胸部创伤股骨骨折胸部并发症内固定术合并症
肝癌切除术后患者几种免疫指标变化及其同肿瘤复发的关系被引量:5
1989年
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微量乳酸脱氨酶释放法对67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病人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NK、ADCC效应和淋巴细胞转化率(LT)进行了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随访资料探讨了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与肝癌复发的关系。结果表明,术后肝癌病人免疫功能呈现出一个暂时性抑制到逐渐恢复的变化过程(术后免疫抑制期),术后该“抑制期”持续时间长短,免疫功能能否恢复与肝癌术后复发密切相关。术后免疫功能监测可筛选高复发危险人群,有助于早期重点抗复发治疗。
郭亚军吴孟超陈汉刘广洛孔宪涛张鲁榕祝念林
关键词:肝癌免疫指标肿瘤复发
布-加综合征93例诊治体会
2000年
汤服民杨学良罗晶阳刘广洛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抗体依赖细胞毒效应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1989年
作者应用单克隆抗体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系统、微量脱氢酶释放法对12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抗体依赖细胞毒(ADCC)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花环形成率进行了测定,HCC病人T细胞亚群有明显变化,Th细胞减少和Ts细胞增加NK、ADCC活性和淋转率有程度不同降低。宿主免疫功能变化同病期、肿瘤扩散转移密切相关。Th/Ts比值变化能够敏感反映病人免疫功能状态,是临床观测免疫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
郭亚军吴孟超刘广洛孔宪涛张鲁榕祝念林
关键词: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毒效应
一种适用于评价CD20抗体体内外抗肿瘤效应模型的建立
2010年
研究通过基因转染的方法建立了稳定表达不同水平人CD20分子的小鼠骨髓瘤细胞克隆:CD20高表达(NS1-CD20H)、中表达(NS1-CD20M)和低表达(NS1-CD20L)的NS-1细胞株。利用建立的CD20分子高、中、低表达的NS-1细胞系,我们初步研究了CD20分子表达水平与CD20抗体杀伤活性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D20分子表达水平的提高,CD20抗体(Rituximab和2F2)的CDC和ADCC作用均相应增强。2F2抗体具有与Rituximab相似的ADCC作用。对于CD20高表达细胞,2F2抗体显示出和Rituximab相似的CDC活性。但对于CD20低表达的NS-1细胞,2F2的CDC活性远强于Rituximab。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荷有NS1-CD20L的小鼠,Rituximab不能显示出抗肿瘤活性,而2F2则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由于这两个抗体有相似的ADCC活性,实验结果提示CDC可能是CD20抗体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我们建立的不同程度表达CD20的NS-1细胞克隆可以成为一种新型的CD20抗体活性评价模型,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CD20抗体的作用机制。
刘广洛钱卫珠李博华杨扬许静王皓
关键词:CD20RITUXIMAB单克隆抗体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体外循环中性粒细胞核转录因子-κB激活及对ICAM-1表达调控作用的临床研究
倪海峰马春生刘广洛滕倩倩高江苓王志强王建军姚颖龙罗俊辉卢圣勋
体外循环所致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及MODS、MOF等并发症,死亡率极高,是危重病患者体外循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治疗救治成功率低,费用昂贵,是心外科领域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前人曾从不同角度对体外循环并发症进行相关...
关键词:
关键词:心外科分子生物学
127例原发性肝癌免疫综合治疗临床研究被引量:2
1989年
最近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2(IL-2)在体外能够诱导产生被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在适当IL-2存在条件下,这些LAK细胞能对肿瘤细胞产生强大的杀伤作用。然而IL-2附加LAK细胞治疗方案毒副作用太大,不宜用于临床。
郭亚军吴孟超刘新垣刘广洛董仲孝李乃民
关键词:肝癌
HER2和EGFR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HER2和EGFR基因扩增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FISH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中HER2和EGFR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率17.3%(9/52),HER2基因无扩增的43例中三体者3例、四体者7例、多体者6例,HER2基因拷贝数增加和基因扩增者共48.1%(25/52).HER2蛋白表达率42.3%(22/52),在HER2蛋白表达+++、++者中HER2基因扩增比例分别为2/3和4/7与+者3/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SH检测EGFR基因扩增率26.9%(14/52),EGFR基因无扩增的38例中三体者2例、四体者9例、多体者10例,EGFR基因拷贝数增加和基因扩增者共67.3%(35/52).EGFR蛋白表达率55.8%(29/52),在EGFR蛋白表达+++、++者中EGFR基因扩增比例分别为4/5和6/8与+者4/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和EGFR基因二者均异常(基因扩增和拷贝数增高)36.5%(19/52).HER2和EGFR基因扩增率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差异有显著性;与组织学类型、发病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ER2、EGFR基因异常有其相关性,可作为胃癌诊断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检测HER2、EGFR基因扩增对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王仰坤高春芳贠田张现伟赵文召郑国宝刘广洛
关键词:胃肿瘤HER2基因EGFR基因免疫组织化学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