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旭盛

作品数:166 被引量:685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4篇期刊文章
  • 5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9篇细胞
  • 61篇烧伤
  • 44篇创面
  • 26篇愈合
  • 26篇内皮
  • 25篇血管
  • 23篇内皮细胞
  • 20篇纤维细胞
  • 20篇创面愈合
  • 19篇成纤维细胞
  • 15篇细胞生长因子
  • 14篇烫伤
  • 14篇细胞生长
  • 14篇成纤维细胞生...
  • 13篇血管内皮
  • 13篇瘢痕
  • 13篇纤维细胞生长...
  • 13篇成纤维细胞生...
  • 10篇蛋白
  • 9篇糖尿

机构

  • 95篇第三军医大学...
  • 60篇中山大学附属...
  • 14篇第三军医大学
  • 8篇中山大学
  • 5篇广东医学院
  • 4篇广东省人民医...
  • 4篇成都军区昆明...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武警辽宁总队...
  • 2篇宜宾市第二人...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解放军第20...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兰州军区乌鲁...

作者

  • 166篇刘旭盛
  • 49篇徐盈斌
  • 42篇祁少海
  • 40篇谢举临
  • 39篇黄跃生
  • 36篇舒斌
  • 23篇杨宗城
  • 18篇毛任翔
  • 16篇黄勇
  • 16篇唐锦明
  • 15篇彭毅志
  • 13篇唐辉
  • 13篇刘亮
  • 12篇黎鳌
  • 12篇张晓启
  • 12篇梁晚益
  • 11篇明佳
  • 10篇陈蕾
  • 9篇罗奇志
  • 9篇利天增

传媒

  • 32篇中华烧伤杂志
  • 14篇中华损伤与修...
  • 12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6篇中国医师杂志
  • 5篇第八届全国烧...
  • 4篇中国危重病急...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第十届全国烧...
  • 3篇全国烧伤创面...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第四届全国解...
  • 2篇第九届全国创...
  • 2篇全国烧伤早期...
  • 2篇中华医学会烧...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19篇2007
  • 12篇2006
  • 12篇2005
  • 10篇2004
  • 10篇2003
  • 9篇2002
  • 12篇2001
1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延迟快速复苏对烧伤休克循环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7
2001年
目的 探讨在烧伤延迟复苏情况下 ,如何迅速纠正休克。 方法 通过对 2 0例烧伤面积大于 40 %TBSA、因延迟复苏导致休克的患者 ,进行延迟快速复苏。观察休克期液体出入量、动脉压 (BP)、肺动脉压 (PAP)、肺动脉楔状压 (PAWP)、中心静脉压 (CVP)、心输出量 (CO)、肺血管阻力(PVR)、外周血管阻力 (SVR)、氧供应 (DO2 )、氧消耗 (VO2 )、氧摄取率 (O2 ext)、乳酸 (LA)及碱缺失(BD)等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指标的变化。 结果 快速补液后 2h内输入液体占“第一个 2 4h公式计算量”的 (38 8± 6 1) %,如果加上院外补液量则占“第一个 2 4h公式计算量”的 (4 8 3± 5 0 ) %,第一个 2 4h实际补入量占“第一个 2 4h公式计算量”的 (131 4± 14 3) %;第二个 2 4h实际补入量占“第二个 2 4h公式计算量”的 (10 3 2± 7 2 ) %。快速补液后 ,尿量大幅增加 ,CO显著升高 ,DO2 增强 ,SVR、LA、BD大幅下降 ,PVR虽大幅升高 ,但PAWP、PAP和CVP并未超过正常。 结论 在严密血流动力学监护下 ,烧伤后延迟复苏初期加快补液速度是可行且有益的 ,烧伤休克的延迟复苏需要显著增加补液量。指导休克延迟快速复苏应以监护心输出量及PAP、PAWP、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为主 ,辅以血中LA、BD水平及尿量变化等临床指标的监测。
闫柏刚杨宗城黄跃生彭毅志王甲汉刘旭盛罗奇志何保斌
关键词:烧伤休克血流动力学
纳米晶体银敷料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50
2006年
目的观察纳米晶体银敷料在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控制感染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 从而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患者98例166个残余创面,采用随机、盲法、多中心、阳性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83处创面)参照伤口形状剪切大小合适的纳米晶体银敷料覆盖创面,对照组(83处创面)常规外用磺胺嘧啶银。观察至创面完全愈合或用药20d 时终止试验。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及药物抗感染效果。结果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2±5)d,较对照组(16±6)d明显缩短(P=0.005<0.01)。治疗总显效率试验组为97.05%, 较对照组的94.17%有升高趋势(P>0.05)。试验组用药后6、12 d累计细菌清除率分别为21.7%、 43.5%,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纳米晶体银敷料用于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疗效确切,并可为进一步促进伤口愈合提供良好的基底。
李晓鲁黄跃生彭毅志廖镇江张国安刘群唐进刘旭盛罗奇志
关键词:烧伤残余创面磺胺嘧啶银
血管生成与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2001年
张晓启刘旭盛
关键词:肿瘤血管生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透明质酸复合物对放射性溃疡创面愈合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透明质酸(HA)复合物对大鼠放射性溃疡创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MSCs,以HA为载体构建复合物,观察复合物中MSCs的分化特性。选取30只SD大鼠以Sr-90皮肤敷贴器制作皮肤放射性溃疡模型,臀部对称制作2个直径1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MSCs-HA组:创面涂布200μlMSCs-HA;HA组:创面涂布200μlHA;对照组:创面涂布200μlDMEM培养基。比较各组制创术后第1、2、3、4周的创面愈合率,Ⅷ因子免疫组化微血管计数,创面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所有大鼠MSCs与HA共培养后生长良好,复合物中的MSCs可保持其特性:向脂肪细胞分化。制创术后第1周,MSCs-HA组、HA组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42.20±1.34)%、(34.20±2.06)%,均高于对照组的(23.45±1.66)%(P<0.05),制创术后第2、3周MSCs-HA组高于HA组及对照组(P<0.05),制创术后第4周MSCs-HA组、HA组创面完全愈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创术后第2周,MSCs-HA组、HA组的微血管计数分别为(24.27±2.84)%、(20.54±2.55)%,均高于对照组的(16.11±2.30)%(P<0.05),制创术后第3、4周MSCs-HA组微血管计数高于HA组及对照组(P<0.05)。制创术后第2周,MSCs-HA组、HA组的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24.52±0.60)%、(19.41±0.58)%,均高于对照组的(14.19±0.65)%(P<0.05),制创术后第3、4周MSCs-HA组羟脯氨酸含量高于HA组及对照组(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制创术后第4周MSCs-HA组表皮层厚度(6~7层)大于HA组(4~5层)及对照组(2~3层)。结论HA与MSCs可促进创面微血管及胶原的增生,MSCs-HA复合物可促进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
毛任翔祁少海舒斌黄勇谢举临徐盈斌刘旭盛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透明质酸皮肤溃疡
不同深度糖尿病大鼠烫伤模型的制备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恒温恒压电热烫伤仪制作糖尿病大鼠不同深度烫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链脲佐菌素诱导正常SD大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诱导成功1、2、3、4周检测皮肤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胶原含量,以正常SD大鼠作为对照,判断典型糖尿病性皮肤改变所需的时间。以恒温恒压烫伤仪制作烫伤模型,制模条件为0.5 kg压力下,80℃,分别作用时间4、6、12 s,48 h后取材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烫伤深度。结果糖尿病大鼠诱导成功后4周,皮肤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含量为(31.40±3.45)U/mg、胶原含量为(12.60±0.57)mg/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出现典型的糖尿病性皮肤改变。HE染色烫伤时间4、6、12 s时深度依次为浅Ⅱ度、深Ⅱ度和Ⅲ度。结论恒温恒压电热烫伤仪制作糖尿病大鼠不同深度烫伤模型简单、方便,重复性高,为研究糖尿病创面愈合提供较为理想的模型。
刘坡祁少海舒斌谢举临徐盈斌黄勇毛任翔刘旭盛
关键词:烧伤动物糖尿病
颈部疤痕手术气管插管后环杓关节脱位病例报告与相关病例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总结与探讨颈部烧伤后疤痕手术患者气管插管麻醉所致环杓关节脱位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与发病机制,诊断,处理和预防。方法总结5例缘于颈部烧伤后疤痕挛缩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经过气管插管全麻操作后患者出现声嘶、咽痛、发声困难、失声等症状。间接喉镜检查提示环杓关节脱位。治疗采用1%的盐酸丁卡因行咽喉部黏膜表面麻醉,直接喉镜或间接喉镜下行环杓关节拔动术,发声好转为复位成功的标志。结果5例中一次治愈4例,声嘶、气短、憋气等症状消失,杓状软骨及声带活动正常,声带闭合好。1例因喉部对外来刺激极敏感,行2次环杓关节拔动术后放弃,声嘶无明显好转,气短好转,患侧声带固定,2周后声嘶改善。结论颈部困难气管插管过程中应当防止出现环杓关节脱位,喉镜下行环杓关节拨动术有助于治疗。
余继超刘旭盛彭文要陈柏秋刘冰峰
关键词:脱位环杓关节疤痕
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患者皮肤溃疡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风湿病(ARDs)合并皮肤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1998年至2008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ARDs合并皮肤溃疡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ARDs患者皮肤溃疡的临床特点,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共有67例ARDs合并皮肤溃疡住院患者,126个溃疡,男女比例为1:3.1(16:51),平均年龄(50.9±19.2)岁。70%患者溃疡发生时处于疾病活动期。绝大部分患者伴有多种器官系统受累和基础疾病,其中血象改变和低白蛋白血症常见。大部分溃疡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缓解病情抗风湿药物控制病情活动后保守治疗愈合或好转,或通过手术修复愈合。结论ARDs患者皮肤溃疡的发生及其临床表现与ARDs本身密切相关,治疗上应首先控制ARDs病情活动,再结合全身和局部情况决定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并辅以综合治疗。
唐锦明祁少海毛任翔刘旭盛徐盈斌谢举临曹鹏飞李厚东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肤溃疡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0年
靳波徐盈斌刘旭盛
关键词: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生物学特性分离纯化等电点
巨噬细胞对内皮细胞系同源盒B2基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及整合素ανβ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体外观察巨噬细胞(M)对血管内皮细胞同源盒(HOX)B2基因mR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KDRmRNA及整合素ανβ3表达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ECV304,分为(1)ECV304组; (2)ECV304 +伴刀豆球蛋白A(conA,终浓度25mg/L)组; (3)ECV304+人M系U937组:ECV304细胞中加入1×105 /mlU937细胞; (4)ECV304+U937+conA组:ECV304中加入1×105 /mlU937细胞及终浓度25mg/L的conA.反应48h后,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ECV304细胞整合素ανβ3的表达情况,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检测细胞KDRmRNA和HOXB2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ECV304组细胞的整合素ανβ3、KDRmRNA及HOXB2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6. 7±1. 5、0. 633±0. 012、0. 674±0. 004。ECV304+U937+conA组细胞上述指标较ECV304组均明显上调(P<0. 01 ),分别为10. 2±1. 7、0. 879±0 003、0. 947±0 003。其余两组细胞上述指标与ECV304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被conA活化的M通过影响内皮细胞的KDRmRNA、HOXB2mRNA基因及整合素ανβ3的表达,来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与基质黏附,从而调节血管生成。
刘亮刘畅张晓启明佳刘旭盛徐辉程天民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系伴刀豆球蛋白MRNA基因受体KDR
FE复合酶防治烧伤后期肉芽创面感染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观察FE复合酶控制烧伤后期肉芽创面常见耐药菌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笔者单位烧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将FE复合酶50 ml溶于等渗盐水0-150 ml中,使其终浓度为1-3 U/ml,用无菌纱布浸湿该液后湿敷创面,1-2次/d;对照组15例,用庆大霉素+ 等渗盐水纱布湿敷创面,1-2次/d。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5 d取创面分泌物作细菌培养,检测两组患者创面的细菌种类及所用药物对创面细菌的敏感率;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植皮术后3、5、 8、10、12 d的创面愈合率。结果两组患者创面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主。治疗组对MRSA、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的敏感率分别为93.8%、100.0%、100.0%、100.0%、100.O%、95.0%,高于对照组的17.6%、31.3%、28.6%、44.0%、33.3%、28.0%(P<0.01)。治疗组植皮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10.6±1.5)d,明显短于对照组[(15.3±1.7)d,P<0.01]。治疗组患者植皮术后各时相点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植皮术后10 d治疗组创面愈合率为(85.4±2.4)%,与对照组(51.3±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E复合酶可以有效控制创面感染,提高烧伤后期感染创面植皮成功率。
郑霁刘旭盛黄跃生柳春雨
关键词:烧伤FE复合酶肉芽创面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