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琦

作品数:48 被引量:29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4篇地震
  • 13篇形变
  • 10篇断层
  • 10篇强震
  • 9篇钻孔应变
  • 7篇地震前
  • 7篇震前
  • 6篇地震前兆
  • 6篇前兆
  • 5篇汶川地震
  • 4篇形变场
  • 4篇S变换
  • 3篇地壳
  • 3篇地震活动
  • 3篇地震预测
  • 3篇断层运动
  • 3篇震级
  • 3篇时频
  • 3篇时频分析
  • 3篇频分

机构

  • 40篇中国地震局地...
  • 16篇中国地震局
  • 8篇中国地震台网...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四川省地震局
  • 2篇青海省地震局
  • 2篇陕西省地震局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安徽省地震局
  • 1篇应急管理部国...

作者

  • 47篇刘琦
  • 17篇张晶
  • 13篇邵志刚
  • 8篇冯蔚
  • 7篇熊仁伟
  • 5篇王武星
  • 5篇闻学泽
  • 4篇刘晓霞
  • 4篇闫伟
  • 4篇王芃
  • 4篇武艳强
  • 3篇池顺良
  • 3篇魏文薪
  • 3篇曹建玲
  • 2篇马震
  • 2篇晏锐
  • 2篇龙锋
  • 1篇石富强
  • 1篇魏斌
  • 1篇易桂喜

传媒

  • 11篇地震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国际地震动态
  • 4篇大地测量与地...
  • 3篇地震学报
  • 2篇中国地震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科技纵览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5篇2023
  • 1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汶川地震发震构造及同震模型研究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了相对丰富的GPS、InSAR、强震动等同震观测数据,借助重新构建的发震断层模型开展了汶川地震同震位错分布的反演工作,分析了位错分布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就目前汶川同震模型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争议进...
刘琦闻学泽邵志刚
关键词:汶川地震发震构造位错分布
2013年芦山M_S7.0地震的震前及临震应变异常被引量:35
2013年
距离芦山地震震中70km的姑咱地震台YRY四分量钻孔应变仪2013年4月16—19日记录到8次幅度达到十倍固体潮幅的张性应变阶跃,这在该仪器6年多运行期间尚属首次.这些应变异常与芦山地震在时间、空间上相关;应变异常的主压应力方向与震前宝兴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主压应力方向相近,并与震前5个月中长达3个月的应变异常主压应力方向一致;应变阶跃起始与远震震波同时到达.综上认为,4月16—19日的应变异常有可能是芦山地震发震断裂在破裂错动前地层蠕滑的反映.
池顺良刘琦池毅邓涛廖成旺阳光张贵萍陈洁
关键词:地震前兆
一种活动地块边界带断层震级确定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适用于震级预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动地块边界带断层震级确定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反演给出我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主要断层段现今断层位移加载速率;根据断层段末次强震发生时间的记录以及区域内地震目录完备的起始...
刘琦邵志刚冯蔚刘晓霞王芃熊仁伟
S变换在汶川地震前后应变变化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44
2011年
引入时频分析中的S变换方法,对姑咱台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曲线中出现的"压性脉冲"和"潮汐畸变"异常信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背景信号的基础上,周期约10~60分钟的信号在汶川地震前开始大量出现,震后逐渐衰减;能量最大的信号仍然是背景信号,其能量幅度随地震发生时间的临近而增大,震后逐渐减弱。
刘琦张晶
关键词:汶川地震时频分析地震前兆S变换
川滇交界东段昭通、莲峰断裂带的地震危险背景被引量:116
2013年
川滇交界东段NE向昭通、莲峰断裂带的研究程度较低.为了了解该断裂带是否存在发生强震/大地震的危险背景,我们基于区域活动构造与动力学、重新定位的小震分布和震源机制解、历史地震破裂区、GPS形变场、现代地震活动及其参数图像等多学科的信息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昭通、莲峰断裂带是川滇-华南活动块体/地块边界带的一部分,也是活动及变形的大凉山次级块体与相对稳定的华南地块之间的边界带;结构上表现为2个平行展布、朝南东推覆的断裂带,现今运动为带有显著逆冲分量的右旋走滑性质.沿昭通断裂带无大地震的时间至少为1700余年,目前存在地震空区.GPS变形图像反映昭通、莲峰断裂带已不同程度闭锁.另外,昭通断裂带的鲁甸附近以及莲峰断裂带的南段分别存在异常低b值区或高应力区.已由低b值区和小震空白区识别出昭通断裂带上的鲁甸—彝良之间存在高应力闭锁段,并估计出其潜在地震的最大矩震级为MW7.4.本研究因此认为昭通断裂带存在发生强震/大地震的中-长期危险背景,而莲峰断裂带的危险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闻学泽杜方易桂喜龙锋范军杨攀新熊仁伟刘晓霞刘琦
关键词:活动构造带地震空区地震活动性
基于R值和统计分布检验的年度地震危险区个数评估
2023年
针对年度地震危险区划定的个数问题开展了一些尝试性研究,旨在从统计学角度给出危险区个数的最佳估值,对年度地震预测实践给出一定参考意见.通过R值评分算法反推出年度地震危险区个数的估算公式,同时改进了传统聚类算法用于识别空间距离较近的地震"丛集区",在此基础上分别统计中国大陆地区1950-2019年满足目标震级的年度地震发生个数、地震"丛集区"和"孤立发生地震"的个数之和,最后进行多种统计分布模型拟合与检验,结合置信区间确定危险区个数的合理上限.结果表明,由两种统计结果得出的年度危险区个数的参考值也略有差别,第一种基于中国大陆地区东部(107°E以东)M_(S)5.5、西部(107°E以西)M_(S)6.0以上地震年度发生率的危险区个数参考值为9个,适用于稍大震级的判定;第二种基于中国大陆地区年度M_(S)5.0以上地震"丛集区"识别结果的危险区个数参考值为13个,与目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的个数一致,对判定年度M_(S)5.0以上地震具有较好的应用实效.
苑争一姜祥华刘琦
南北地震带定点形变前兆异常指标初建被引量:11
2016年
基于《中国震例》及其他相关的内部震例资料、研究报告及文献资料,对南北地震带地震前的定点形变异常整体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异常项数随震级升高而增大,但不同地震间差异较大。异常的最长持续时间和最大分布范围随震级增大而增大,但对于6.0-7.9级地震异常在震区附近出现"围空"现象。研究区内异常主要以趋势转折和破年变为主,其次为大幅突变、大幅波动、潮汐因子异常。各类异常的时空特征对地震的震级、时间和地点具有不同的指示作用。震前400天至200天的范围内异常数量会出现快速增加现象,对于6级以上地震还发现在震前200天以内出现异常数量的显著减少现象。另外,发现存在一些定点形变异常敏感台站,可能与区域构造及应力应变积累位置有关。
刘琦闫伟李智蓉窦玛丽马震
关键词:地震前兆异常南北地震带定点形变指标体系
张渤带形变预测指标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根据张渤带震例研究成果,系统清理1966年以来张渤带5级以上地震前形变异常变化的各项特征,初步归纳出张渤带的形变预测指标。主要指标为:张渤带5.6-6.2级地震异常相对集中,异常主要集中在110-270km范围;潮汐类、突变类异常数量相对较少;破年变类异常较多,异常主要对应4.5-5级和6-6.5级地震,异常对应范围主要为100-300km;趋势转折类异常主要对应5.5-6.5级地震,且异常时间在4.5-6.5级范围内有随震级增大而增加的趋势。
马栋刘琦闫伟屈曼侯晓真张肖
关键词:形变异常
2016年新西兰凯库拉M_(W)7.8地震同震破裂及子断层间相互影响
2022年
2016年11月13日新西兰南岛东北部凯库拉M_(W)7.8地震同震破裂比较复杂,其发震断层多达12条.通过反演InSAR同震位移,确定了断层同震位错分布.结果表明:最大位移量发生在Kekerenbgu断层北部,约13.5 m,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而最大逆冲错动发生在Jor-dan Thrust 断层和 Papatea 断层上,板块界面上的最大滑移位于Jordan Thrust断层下.为进一步分析各子断层破裂间的相互关系,基于各发震断层同震位错反演结果,分别计算了破裂过程中先破裂断层在后续破裂断层上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相邻断层间引起的最大同震库仑应力变化量级在MPa范围,除Hundalee断层和Jordan Thrust东北部断层上的同震库仑应力减少外,其他断层都位于库仑应力增加的区域,增加的量级可达MPa,远高于一般认为的触发阈值0.01 MPa.据此认为,在此次地震复杂的多断层破裂过程中,静态库仑应力是破裂传播和断层触发的关键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后续断层的破裂.
耿亚清张勇邵志刚刘琦
关键词:触发
分量钻孔应变观测与地震前兆信息分析
1.引言目前国内外相继开展了分量式钻孔应变仪的观测,2003年开始美国板块边界观测项目(PBO)在圣安德烈斯断层附近和阿拉斯加南部地区布设了大量的钻孔应变仪与GPS等形变监测手段,钻孔应变观测填
张晶刘琦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