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钢

作品数:52 被引量:280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1篇腹腔
  • 20篇手术
  • 20篇腹腔镜
  • 17篇外科
  • 11篇小儿
  • 11篇闭锁
  • 9篇胆道
  • 8篇外科手术
  • 7篇胆道闭锁
  • 7篇胆总管
  • 7篇胆总管囊肿
  • 7篇先天
  • 7篇先天性
  • 7篇囊肿
  • 6篇新生儿
  • 6篇切除
  • 5篇婴儿
  • 5篇手术治疗
  • 5篇腔镜手术
  • 5篇镜检

机构

  • 37篇北京大学第一...
  • 19篇北京军区总医...
  • 13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深圳市儿童医...

作者

  • 52篇刘钢
  • 45篇黄柳明
  • 28篇李龙
  • 13篇贾钧
  • 13篇余奇志
  • 13篇王伟
  • 12篇余梦楠
  • 11篇王淑芹
  • 11篇张军
  • 10篇覃胜灵
  • 10篇张璟
  • 10篇刘宝富
  • 8篇刘树立
  • 8篇雷宇
  • 8篇侯文英
  • 8篇王平
  • 8篇段炼
  • 7篇邢国栋
  • 4篇付京波
  • 4篇吴新民

传媒

  • 10篇中华小儿外科...
  • 10篇中国微创外科...
  • 8篇临床小儿外科...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发育医学电子...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新生儿科杂志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第四届全国小...
  • 1篇全军第十一届...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7篇2003
  • 5篇2002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行胆总管囊肿切除术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 Y吻合术的操作技术及优越性。方法 本组 4 5例患儿在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行胆总管囊肿切除 ,胆道重建术。首先在腹腔镜监视下行胆囊穿刺造影 ,切除胆囊。然后用超声刀横断囊肿 ,近端游离至肝总管处切断 ,远端游离至胰胆管汇合处结扎切断 ,彻底切除囊肿壁。经脐部 2cm切口提出空肠于腹壁外行空肠Roux Y吻合 ,肝支 30~ 35cm ,然后将肠管送回腹腔经结肠后将肝支拉至肝下 ,将肝管与空肠端侧吻合。结果  4 5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完成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 Y吻合术。手术时间 3 5~ 6 0h(平均 4 2h)。术中出血量 10~ 5 0ml(平均 15ml)。全部患儿无术中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 3~ 9d(平均 5 5d)。 38例获随访 ,随访时间 1个月~ 1 5年 ,无吻合口狭窄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 ,肝功能检查正常。结论 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 Y吻合术安全可靠。优点为手术视野清晰 ,解剖层次清楚 ,术中出血少、创伤小 ,术后疼痛轻、切口小 。
贾钧李龙刘钢黄柳明
关键词:超声刀胆总管囊肿切除腹腔镜肝管肠管
婴幼儿胆道发育不良的胆道造影及病理特点和预后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胆道造影诊断的婴幼儿胆道发育不良病例的特点,总结其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年中通过腹腔镜胆道造影诊断的8例胆道发育不良患儿的病历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病理特点及随访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术中见2例年长患儿肝脏增大,且有结节状改变;其余6例肝脏大小、质地均基本正常;7例胆囊发育偏小,充盈差。造影结果均示左右肝管、胆总管细小,肝内胆管无明显显影。胆囊造瘘术后引流出少量黄色稀薄胆汁,某些患儿口服熊去氧胆酸可以增加胆汁引流量。病理结果示所有肝组织标本均显示肝内胆汁淤积表现,所有标本汇管区及小叶间胆管减少或消失;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及肝细胞坏死;其中2例手术年龄较大者有假小叶形成趋势,即早期肝硬化表现。随访时间为术后6个月~4年。2例于6~8月龄死亡;存活至今的6例患儿,其黄疸缓慢加重或无明显变化,伴有生长发育不良、腹胀。其中1例再次行胆囊结肠吻合术,另1例术后2年行肝移植。结论婴幼儿胆道发育不良是一类在临床特点、影像学、病理学方面具有共性的疾病,其治疗方法及预后与其他婴幼儿梗阻性黄疸性疾病不同,对其进行早期确诊有重要临床意义。其诊断依据可能包括:①病史:出生后早期即出现梗阻性黄疸并持续加重;②胆道造影:肝外胆管纤细≤2mm,肠道有造影剂进人,肝内胆管可有细微显影但不清晰;③病理特点:肝内淤胆表现,伴有肝内小胆管减少或消失;④胆囊造瘘术后引流可有少量胆汁。
王伟黄柳明刘钢邢国栋余梦楠覃胜灵张璟段炼孟浩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胆管造影术
小儿亲体部分肝移植的手术要点探讨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探讨小儿亲体部分肝移植的手术技术要点。方法对2例肝功能衰竭患儿进行亲体部分肝移植术,供体分别为患儿的母亲和父亲。手术分别切取供体的右半肝和左外侧叶。受体行保留下腔静脉的全肝切除术,然后将供肝进行原位移植。 结果两例患儿分别移植肝重565克和329克,供体和受体术后已经分别随访5.5个月和6.5个月,均无并发症健康生活。受体未发生肝静脉、门静脉、肝动脉和胆管吻合口的并发症。结论亲体肝移植是治疗小儿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术前准确的血管影像学检查,严格的围手术期管理特别是精确的手术技术是小儿亲体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李龙余奇志黄柳明贾军刘宝富王淑芹雷宇刘钢王平
关键词:肝移植近亲
肛门闭锁肠造瘘术后腹腔镜肛门成形术51例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肛门闭锁肠造瘘术后行腹腔镜肛门成形术的可行性,总结手术要点。方法收集因先天性肛门闭锁行肠造瘘于2010年3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实施腹腔镜肛门成形术的患儿51例,其中男48例,女3例;年龄4~24个月,中位年龄6个月;体重4.0~12.5 kg,中位体重6.9 kg。按造瘘口位置分为横结肠造瘘术后36例,乙状结肠造瘘术后14例,回肠造瘘1例。结果 51例患儿中41例同时行结肠造瘘还纳术,10例在3~6个月后行肠造瘘还纳术。手术时间120~230分钟。近期并发症:切口感染者10例,均为同期还纳造瘘者;直肠回缩并盆腔感染者1例;直肠黏膜脱垂者8例,再次手术切除后均治愈。术后随访时间5~68个月,1例因合并食管闭锁并气管食管瘘,死于呛咳后窒息;1例因合并先天性脊柱裂行脊髓拴系松解术,统计排便功能时将其排除;5例失访。44例患儿中,2例患儿由于合并智力发育异常无法判断是否为自主排便,其余患儿均有自主排便意识;10例患儿发生污粪,占23%(10/44);6例患儿出现便秘,均无需灌肠处理。结论 LAARP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伤口美观等优点,操作简单、安全、方便。需进一步探讨如何改进手术细节以减少黏膜脱垂等并发症。
刘钢覃胜灵余梦楠张璟邢国栋段炼王伟黄柳明申州谢华伟罗春
关键词:肛门闭锁腹腔镜检查肛门成形术
完全性尾端重复畸形1例
2016年
患儿男,1个月,福利院收养弃婴,主因"脐部包块、双下肢为四肢(左、右下肢各两条)畸形"于2013年5月15日入我院,体格检查:头面部及腹部发育正常,双上肢发育、活动正常,脐部软组织膨出,大小约5 cm×4 cm×3 cm,质软,表面被膜结痂干燥,被膜下可见膨出肠管,腹壁静脉曲张,四条下肢,双阴茎,双阴囊,双侧肛门(图1),外观正常。肛门:右侧肛门可见自主排便,左侧肛门未见排便,肛查棉签头部进入,
邢国栋黄柳明朱兵刘钢
关键词:重复畸形畸形发生肠旋转不良美克尔憩室脐膨出阴茎发育
腹腔镜辅助中位肛门闭锁成形术11例报告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中位肛门闭锁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腹腔镜监视下,游离松解直肠;断离修补直肠尿道(阴道)瘘管,其中6例经腹腔镜离断修补,4例经会阴切口离断修补;然后在电刺激仪的引导下经会阴肌肉中心1.0cm左右小切口向盆底肌肉中心分离形成隧道,最后将直肠从隧道中拖出,与会阴皮肤吻合,同时关闭结肠造瘘口。结果11例患儿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肛门成形术,腹腔镜手术操作时间平均32.8min(25~78min),出血量平均5.3ml(2~10ml),无需要输血者。术后11d去除尿管或膀胱造瘘管,无尿道瘘或憩室出现,无切口感染发生。11例术后随访3~66个月,平均45个月。根据肛门功能临床评分标准评分(6分法),排便优8例(72.7%),良3例(27.3%)。结论腹腔镜辅助中位肛门闭锁成形术处理直肠泌尿系瘘方便,辨认盆底肌中心准确及避免切口污染等优点,是治疗中位肛门闭锁有效方法。
侯文英李龙刘树立张军马立霜王莹刘钢雷宇贾钧刘宝富王淑芹
关键词:腹腔镜
腹腔镜治疗新生儿膈疝的探讨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膈疝的可行性。方法新生儿膈疝5例(生后1h、2d、7d、12d和24d)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产前B超确诊2例,产后X线确诊3例;女4例,男1例;左侧膈疝4例,右侧膈疝1例。手术采用3孔或4孔腹腔镜法,还纳疝内容物,丝线缝合膈肌修补缺损。结果5例患儿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5~160min,平均115min,手术出血量〈5ml,均无术中并发症,其中1例行腹腔镜手术后2周复发,再经腹腔镜手术治愈;另外1例行腹腔镜手术后1d复发行开腹补片修补术成功。5例患儿已随访6个月~4年,术前症状完全消失,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技术治疗新生儿膈疝具有暴露清楚、损伤小、打击小、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是一种可行方法。但由于新生儿腹腔镜手术普遍存在腹腔空间狭小的问题,特别是膈疝手术,将疝内容物还纳入腹腔后空间将进一步缩小,修补缝合手术操作较困难,需要熟练的腹腔镜技术。
张军李龙刘钢黄柳明赵英敏
关键词:膈疝新生儿腹腔镜外科手术出血量
胆道闭锁术后复发性胆管炎:对细菌谱的分析及抗生素的选择
胆道闭锁Kasai手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在70-90%,很多病例表现为胆管炎反复发作。抗生素治疗是针对胆管炎发作的主要治疗手段。尽管多数胆管炎病例治疗中逐渐好转,但仍有病人最终死于难以控制的胆管炎。我们自2002~2009...
黄柳明刘钢王伟邵培余梦楠张宜鹏
文献传递
微创漏斗胸矫形术治疗漏斗胸53例报告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探讨微创漏斗胸矫形术(minimally invasive repair of pectus excavatum或Nuss手术)的近期效果。方法53例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双侧胸壁做横行切口,在胸腔镜下将塑形之矫形板由右胸腔经胸骨后穿至左胸腔,翻转矫形板,将胸骨抬起矫正胸骨凹陷,矫形板两侧用固定片固定于肋骨。矫形板放置2年后取出。结果5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240min,平均47min,无术中并发症。术后住院2~14d,平均6.1d。术后疼痛超过1周1例;气胸7例;皮下气肿11例;矫形板旋转3例;单侧固定片滑脱4例;切口感染3例,其中2例被迫将矫形板取出,1例经清创换药伤口愈合。53例随访3-28个月,平均15.6月,优42例,良4例,一般3例,差4例。结论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近期效果满意。
刘钢王平黄柳明
关键词:漏斗胸微创外科漏斗胸矫形术气胸
内毒素血症时肺动脉和胸主动脉内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比较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观察内毒素血症时肺动脉和胸主动脉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时间依从性变化。方法48只Wistar大鼠350~450g,雌雄兼备,随机均分成对照组(C组)、3h组、8h组和48h组。对照组腹腔内注射2ml生理盐水,余各实验组腹腔内注射脂多糖(LPS)4mg/kg,溶于2ml生理盐水,分别在LPS腹腔内注射后3h、8h和48h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取肺动脉和胸主动脉,RT-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肺动脉和胸主动脉中iNOS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LPS注射后大鼠肺动脉中iNOS的mRNA和蛋白表达逐渐上升,8h达到高峰,48h恢复到LPS注射前水平;胸主动脉中iNOS的蛋白表达3h即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48h恢复到LPS注射前水平。LPS注射后3h和8h大鼠iNOS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肺动脉比胸主动脉高。结论 内毒素大鼠的肺动脉和胸主动脉中iNOS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现时间依从性变化,iNOS的mRNA和蛋白表达峰值胸主动脉早于肺动脉;肺动脉中iNOS的mRNA和蛋白表达程度高于胸主动脉。
吴新民刘钢朱姜华
关键词:内毒素血症一氧化氮合酶肺动脉胸主动脉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