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母婴
  • 2篇乙型
  • 2篇妊娠
  • 2篇妊娠梅毒
  • 2篇阻断
  • 2篇梅毒
  • 2篇母婴传播
  • 2篇护理
  • 2篇肝炎
  • 2篇肝炎病毒
  • 2篇病毒
  • 1篇定量聚合酶链...
  • 1篇血清
  • 1篇血综合征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聚合...

机构

  • 5篇北京地坛医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刘雪净
  • 4篇李春梅
  • 4篇汪雪玲
  • 3篇易为
  • 2篇万钢
  • 2篇刘建云
  • 2篇胡玉红
  • 2篇孙继云
  • 2篇王士俊
  • 2篇姜秀娟
  • 2篇刘建云
  • 2篇刘敏
  • 1篇郝红晓
  • 1篇宋淑静
  • 1篇成军
  • 1篇李明慧
  • 1篇李杏红
  • 1篇吴玉朵
  • 1篇张艳丽
  • 1篇刘凤

传媒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护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胎母输血综合征致胎儿宫内窘迫一例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总结胎母输血综合征(fetal maternal hemorrhage,FMH)病因和诊治要点,以改善母婴结局。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FMH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孕36+6周、胎心监护提示正弦波3 h入院。入院后考虑胎儿宫内窘迫,急诊行剖宫产术分娩1男婴,术中诊断前置胎盘。新生儿出生后窒息、肤色苍白、肌张力弱,经复苏抢救无效死亡,结合术前胎心监护正弦波,可疑新生儿贫血、FMH。术后查母血Coombs试验(-),甲胎蛋白>1000μg/L,母血中胎儿红细胞比例6.5%。补充诊断FMH。结论提高对FMH的认识,对FMH的快速及时正确诊断是改善围生儿预后的关键。
姜秀娟胡玉红刘雪净李静
关键词:胎母输血综合征胎儿窘迫输血
108例妊娠梅毒的母婴阻断分析及护理对策
汪雪玲李春梅吴玉朵刘雪净刘建云
文献传递
新生儿不同时期静脉血HBsAg含量对HBV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预测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HBV慢性感染孕妇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期静脉血HBsAg含量变化对ItBV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以HBsAg、HBeAg双阳性、血清HBVDNA含量≥10^5拷贝/ml慢性HBV感染孕妇所娩新生儿150例为研究对象,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并按0、1和6个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10~20μg。分别于新生儿出生时、生后1个月、生后7个月采取静脉血检测HBV血清学指标,分析新生儿不同时期静脉血HBsAg含量对HBV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预测。结果共有11例新生儿发生HBV母婴阻断失败。新生儿出生时、生后1个月、生后7个月HBsAg阳性率分别为41.26%、10.49%、7.69%,HBeAg阳性率分别为97.90%、65.75%、13.29%。以出生时I-IBsAg≥O.05和HBsAg≥1IU/ml预测HBV母婴传播阻断失败,阳性预测价值分别为18.64%和70%;生后1个月HBsAg〉~O.05和HBsAg≥1IU/ml的阳性预测价值分别为73.33%和100%。结论出生时静脉血HBsAg含量≥1IU/ml时应高度怀疑HBV母婴传播的失败。生后1个月HBsAg≥1IU/ml对母婴传播阻断失败有高度的预测价值,如何提高出生时和生后1个月静脉血HBsAg阳性新生儿的HBV感染阻断率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易为李明慧胡玉红刘凤张艳丽刘雪净郝红晓宋淑静刘颖李杏红孙继云刘敏成军谢尧
关键词:乙型疾病传播肝炎病毒乙型
慢性HBV感染产妇血清、初乳和成熟乳中HBV DNA含量分析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产妇的血清、初乳和成熟乳中HBV DNA含量,为指导慢性HBV感染产妇母乳喂养提供实验证据。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211例HBV感染产妇的血清和乳汁进行检测,按血清HBV DNA含量分为HBV DNA阴性组(<5×102拷贝/ml)、低病毒含量组(500~9.99×105拷贝/ml)和高病毒含量组(≥1.0×106拷贝/ml)共3组,采集产妇初乳和成熟乳,分析比较产妇血清、初乳以及成熟乳中病毒HBV DNA含量。结果血清HBVDNA阴性组患者71例,其对应初乳和成熟乳HBV DNA均为阴性。血清低病毒含量组患者75例,其对应初乳和成熟乳HBV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和0%,血清与初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5,P<0.001),初乳与成熟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4)。血清高病毒含量组患者65例,其对应初乳和成熟乳HBV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75.4%和15.4%,血清与初乳、初乳与成熟乳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99,P<0.001;χ2=47.2,P<0.001)。当血清HBV DNA≥1.0×107拷贝/ml时,成熟乳HBV DNA 75.7%为阴性,24.3%阳性患者HBV DNA含量为低水平(<104拷贝/ml)。初乳与血清、成熟乳与初乳HBV DNA含量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0,P<0.001;r =0.29,P<0.001)。结论随着血清HBV DNA含量的增高,对应初乳和成熟乳中HBV DNA的含量亦有增高趋势,但三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初乳中HBV DNA低于血清,成熟乳中HBV DNA低于初乳,提示HBV通过乳汁发生母婴传播的风险较小。
汪雪玲易为李春梅王士俊刘雪净刘建云刘亚楠万钢
关键词:DNA含量血清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不同喂养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的影响. 方法 2010年12月1 8日至2012年6月26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分娩的慢性HBV感染产妇中,纳入足月单胎妊娠者,根据产妇意愿分为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每组根据孕妇分娩前血清HBV-DNA载量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HBV-DNA阴性(<5×10^2拷贝/ml)、低病毒载量(≥5×10^2-<1×10^6拷贝/ml)和高病毒载量(≥1×10^6拷贝/ml).母乳喂养组共199例,3个亚组各73、62和64例;人工喂养组共210例,3个亚组各74、62和74例.新生儿出生2h内和15-30 d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0、1、6月”方案正规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HBV-DNA.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HBV血清学标记物.比较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的基本情况,及婴儿1月龄和7月龄时的免疫应答情况、7月-2岁时的感染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HBV-DNA阴性、低病毒载量和高病毒载量的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的乙肝e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2.3%(9/73)与5.4%(4/74)、37.1%(23/62)与51.6%(32/62)、96.9%(62/64)与95.9%(71/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409例婴儿中,70例7月龄时未复查,但均在1-2岁时进行复查.HBV-DNA阴性、低病毒载量和高病毒载量的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婴儿7月龄时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4%(61/62)与100.0%(63/63)、98.2%(54/55)与98.2%(56/57)、95.7%(44/46)与92.9%(52/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婴儿感染率分别为3.0%(6/199)与2.4%(5/210).HBV-DNA阴性组无婴儿感染;低病毒载量、高病毒载量的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婴儿感染率分别为0.0%(0/62)与1.6%(1/62)、9.4%(6
汪雪玲李春梅刘敏易为王士俊刘雪净刘建云姜秀娟孙继云万钢
妊娠梅毒母婴阻断治疗效果及护理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母婴阻断治疗及护理对妊娠梅毒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住院分娩的108例妊娠梅毒患者及婴儿资料进行随访分析,比较治疗与非治疗患者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108例妊娠梅毒孕妇分娩孕周平均(38.22±1.795)周,早产5例占4.63%,治疗组足月产率98.51%高于未治疗组的90.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9,P〉0.05);治疗组孕妇分娩的先天梅毒患儿为4.48%少于未治疗组的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7,P〈0.01);孕妇在孕期未行正规治疗或未治疗者,及新生儿诊为先天梅毒者,立即进行驱梅治疗,79.63%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在1岁内全部转阴,79.41%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在18个月内转阴,其余均为2~3年内转阴。结论加强妊娠梅毒孕妇的孕期保健和管理工作,做好宣传教育和婴儿的随访监测工作,对预防先天性梅毒及保证婴儿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汪雪玲李春梅刘雪净刘建云
关键词:梅毒妊娠护理母婴传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