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飞舟

作品数:126 被引量:633H指数:1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4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8篇腰椎
  • 28篇颈椎
  • 24篇手术
  • 24篇脊柱
  • 21篇融合术
  • 15篇椎间盘
  • 14篇脊柱融合
  • 14篇脊柱融合术
  • 13篇退变
  • 13篇解剖学
  • 13篇脊髓
  • 12篇节段
  • 10篇平山病
  • 10篇椎体
  • 10篇疗效
  • 9篇神经根
  • 9篇颈椎病
  • 8篇术后
  • 8篇肌萎缩
  • 7篇退变性

机构

  • 126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闵行区...
  • 1篇上海健康医学...
  • 1篇上海微创骨科...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作者

  • 126篇吕飞舟
  • 105篇姜建元
  • 74篇马晓生
  • 63篇王洪立
  • 62篇夏新雷
  • 28篇王立勋
  • 24篇马昕
  • 21篇郑超君
  • 17篇金翔
  • 15篇黄煌渊
  • 13篇张帆
  • 8篇陈文钧
  • 6篇邹飞
  • 6篇孙驰
  • 5篇陈文杰
  • 5篇邵明昊
  • 4篇夏军
  • 3篇张志玉
  • 3篇顾玉东
  • 3篇殷骏

传媒

  • 20篇中华骨科杂志
  • 15篇中国脊柱脊髓...
  • 7篇国际骨科学杂...
  • 6篇2013年上...
  • 5篇复旦学报(医...
  • 5篇脊柱外科杂志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8篇2017
  • 16篇2016
  • 20篇2015
  • 10篇2014
  • 17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1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锁骨下切除部分第一肋上胸椎手术入路的可行性分析--基于汉族人新鲜尸体解剖学研究
目的:采用一种新的经锁骨下切除部分第一肋行上胸椎前方入路,进行上胸椎前方暴露的可行性研究,比较左、右双侧入路的暴露范围及易损伤重要结构的解剖学特点;方法:10具成人新鲜尸体(58-83 岁,平均74.1 岁),分别行左、...
杨勇马晓生姜建元吕飞舟王立勋王洪立
关键词:上胸椎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手术疗效,以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对4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的运动评分和感觉评分(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分析年龄、性别、术前病程、有无颈椎基础疾病、MRI检查有无脊髓内信号改变、术前运动评分和感觉评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的运动评分、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12个月,年龄<55岁与年龄≥55岁患者间、男性与女性患者间,以及有脊髓内信号改变与无脊髓内信号改变患者间的运动评分、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前病程<1周和无颈椎基础疾病患者的运动评分、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病程≥1周和有颈椎基础疾病患者(P值均<0.05);术前运动评分≥50分、术前针刺觉评分≥56分和术前轻触觉评分≥50分患者的运动评分、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分别显著高于术前运动评分<50分、术前针刺觉评分<56分和术前轻触觉评分<50分的患者(P值均<0.05)。结论手术治疗能显著改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预后,术前病程、颈椎基础疾病、术前运动和感觉(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分)评分对患者预后有影响,年龄、性别和MRI检查有无脊髓内信号改变对患者预后无影响。
夏新雷吕飞舟马晓生王洪立邹飞姜建元
关键词:颈脊髓损伤预后影响因素
从医联体到康联体防控慢性病策略的变化——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被引量:4
2019年
本文介绍了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在不断巩固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基础上,试图建立一种以预防疾病,控制慢性疾病如慢性呼吸道感染、慢性肝病、糖尿病等,加强健康教育为目的的社区健康联合体(简称康联体)。这是一项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其建立是基于复旦大学和闵行区的长期合作,以智慧医疗技术为依托,以"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为核心服务内容,以期及早预防社区居民严重疾病的发生,对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方便、有效的监控,并向社区介绍先进的人口健康理念,实现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社区居民健康,为闵行区康联体的扩大与完善提供参考依据。希望这些方法能促进优质医疗服务的合理布局,使社区居民终身健康关怀得到发展,并在防控慢性疾病及慢性感染中发挥有效作用,在今后也能应用于其他区域。
韩晓洁韩晓洁裴剑锋乔丽桦陈巧琴孙蒞莹钱庆庆孙蒞莹吕飞舟
关键词:预防疾病群体教育
下颈椎损伤的分类系统
脊柱创伤是骨科医师师经常诊治的疾患之一,目前北美地区每年发生脊柱损伤约为150,000例,其中约11,000例发生脊髓损伤;其中约1/3-1/2的脊柱损伤和绝大多数的脊髓损伤发生在下颈椎;颈椎损伤约占所有创伤患者的3%,...
王洪立姜建元吕飞舟马昕马晓生
关键词:下颈椎损伤脊柱创伤
经皮全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经皮全内镜下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资料:2014年10月至2014年5月,2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全内镜下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手术,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1-4...
夏新雷王立勋吕飞舟马晓生王洪立姜建元
关键词:腰突症
椎间盘造影术与椎间盘阻滞术在椎间盘源性腰痛中诊断结果的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比较分析椎间盘造影术与椎间盘阻滞术在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诊断中的检查结果。方法 2008年9~2011年9月收治78例慢性下腰痛患者,男32例,女46例,平均年龄38岁(29岁~46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考虑椎间盘源性腰痛。为进一步诊断进行椎间盘造影术,注射造影剂复制出平时典型腰痛者为阳性,造影诱发痛结果为单节段阳性者同时进行该节段椎间盘阻滞术,造影诱发痛结果为阴性者,选择临床高度怀疑的责任节段进行椎间盘阻滞术。椎间盘内阻滞后30 min,患者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缓解60%以上者为阳性。记录并分析2种诊断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椎间盘造影术:阳性60例,其中42例为单节段,18例为多节段;阴性18例。椎间盘阻滞术:42例单节段诱发痛阳性病例中30例椎间盘阻滞术阳性;18例诱发痛阴性病例中10例椎间盘阻滞术阳性。结论椎间盘阻滞术的检查结果与椎间盘造影术检查有差异,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方法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王立勋吕飞舟马晓生夏新雷王洪立姜建元
关键词:椎间盘腰痛放射摄影术布比卡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椎间盘退变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性等特点,可大量获取。许多学者对BMSC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并诱导其在体外和体内向椎间盘样细胞分化,已有大量研究成果证实将BMSC用于治疗椎间盘退变的可行性。近年也有将BMSC移植入椎间盘退变患者并获得延缓椎间盘退变效果的临床报道。该文就BMSC治疗椎间盘退变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杨勇姜建元吕飞舟马晓生夏新雷王立勋王洪立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椎间盘退变细胞移植
椎间盘造影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初步探讨椎间盘造影术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9月~2010年4月,行手术治疗的伴有明显腰痛症状的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143例,分为2组:椎间盘造影组69例,术前对MRI检查提示椎间盘退变的椎间节段进一步行椎间盘造影检查,根据常规影像学检查以及椎间盘造影检查结果选择手术干预节段;常规诊疗组74例,术前仅根据常规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手术干预节段。对所有手术干预节段行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随访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椎间盘造影组及常规诊疗组分别有64例、71例患者完成了至少12个月的系统随访。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ODI、VAS评分较术前均有好转;但椎间盘造影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ODI、VAS评分明显优于常规诊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有明显腰痛症状的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椎间盘造影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在良好掌握临床适用范围及操作技术的基础上,不失为常规影像学检查的一种有益补充。
姜建元王洪立马昕吕飞舟夏新雷王立勋
关键词:腰椎脊柱滑脱脊髓造影术
平山病患者屈颈位F波的变化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平山病患者屈颈位与颈椎中立位F波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于2010年5月至2014年3月施行,共纳入健康志愿者25名及平山病患者22例.平山病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5 ~44岁,身高165 ~183 cm,病程6~240个月.所有研究对象于颈椎中立位及屈曲位(屈曲45°,维持30 min)时分别行双侧正中神经及尺神经F波检测.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中立位及屈颈位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对照组屈颈位和中立位F波诸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无论屈颈与否都未记录到重复F波.患者组中立位时,症状较重侧尺神经F波的响应频率(=5.209,P=0.000)、最小潜伏期(t=23.843,P=0.006)及平均潜伏期(t=4.731,P =0.022)等参数都较对照组下降或延长,3例患者出现重复F波;正中神经F波的异常则主要为双侧响应频率的明显下降(t=23.696、23.998,均P=0.000),且症状较重侧5例患者存在重复F波.屈颈位时,症状较重侧尺神经F波的平均波幅(t=-3.322,P=0.003)、最大波幅(t=-2.552,P=0.019)、持续时间(t=-3.323,P=0.003)、响应频率(t=-2.604,P=0.017)及重复F波的数目(9/22)(P=0.044)都较颈椎中立位时明显增加,并且10例尺神经F波消失的患者5例再次诱发F波;而症状较重侧正中神经则主要以平均波幅(t=-2.188,P=0.040)、最大波幅(t=-3.847,P=0.001)及响应频率(t=-2.421,P=0.025)的增加为主要表现,并且6例正中神经F波消失的患者1例再次诱发F波.结论 平山病患者屈颈位F波较颈椎中立位时存在明显的规律性改变,尤以F波波幅的异常增大最为明显.
郑超君吕飞舟马晓生夏新雷金翔殷骏姜建元朱愈
关键词:肌萎缩脊髓性诱发电位颈椎
平山病华山诊断标准与临床分型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建立平山病的华山诊断标准以及临床分型系统。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青春期起病、以上肢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且具有完整临床资料359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病例男性348例,女性11例(男∶女为31.6∶1),起病年龄平均(16.7±2.2)岁,就诊年龄平均(19.2±4.5)岁,病程平均(29.3±45.4)个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将其中100%出现或符合的指标纳入临床诊断标准,以此提出平山病华山临床诊断标准。进一步根据临床表现中肌肉萎缩累及上肢单或双侧,是否出现四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Babinski征阳性等锥体束受损表现,是否伴有上肢麻木等感觉功能障碍,肌肉萎缩发生部位,及6个月内患者临床表现和(或)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是否进展等提出平山病华山临床分型系统。再自上述359例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由未参与该分型系统制定的4名骨科医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临床分型,分型结果采用一致性检验(计算Kappa值)进行可信度评价。结果平山病华山诊断标准包含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三个方面。主要诊断指标为:①青春期隐匿性起病,男性多见;②以上肢局限性肌肉萎缩、肌无力为主要表现;③与颈椎中立位MRI相比,屈颈位MRI显示下颈段脊髓明显前移、脊髓前间隙变窄或消失;④屈颈位MRIT2加权像示脊髓后方“膜-壁分离”现象;⑤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受累肌肉均为神经源性损害;⑥受累部位均局限于中下颈段、呈节段性表现。同时需结合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表现与颈椎病伴上肢肌萎缩、运动神经元病等进行鉴别诊断。华山临床分型系统将平山病分为Ⅰ~Ⅲ型。Ⅰ型:占72.1%,单侧上肢或一侧上肢为主的手内在肌和前臂肌肉萎缩。再根据近6个月内症状、体征或电生理检查是否进展分�
王洪立郑超君金翔吕飞舟吕飞舟夏新雷朱巍姜建元
关键词:颈椎脊髓压迫症上肢肌萎缩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