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丽文

作品数:53 被引量:19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细胞
  • 14篇癫痫
  • 11篇儿童
  • 10篇颞叶
  • 10篇内侧颞叶
  • 10篇基因
  • 9篇血管
  • 8篇综合征
  • 8篇颞叶癫痫
  • 8篇内侧颞叶癫痫
  • 7篇血管内皮
  • 7篇内皮
  • 6篇蛋白
  • 6篇血管内皮细胞
  • 6篇通透性
  • 6篇微血管
  • 6篇脑微血管
  • 6篇内皮细胞
  • 5篇突变
  • 5篇微血管内皮

机构

  • 53篇中南大学
  • 3篇广西卫生职业...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53篇吴丽文
  • 45篇尹飞
  • 44篇彭镜
  • 29篇何芳
  • 17篇邓小鹿
  • 13篇杨丽芬
  • 12篇张慈柳
  • 11篇甘娜
  • 9篇马玉平
  • 6篇陈晨
  • 6篇孔惠敏
  • 6篇王国丽
  • 6篇杨海燕
  • 4篇庞楠
  • 3篇向秋莲
  • 3篇柳固
  • 3篇刘沉涛
  • 3篇王晓乐
  • 3篇熊娟
  • 2篇段元冬

传媒

  • 12篇中国当代儿科...
  • 6篇中华儿科杂志
  • 6篇中南大学学报...
  • 5篇中风与神经疾...
  • 4篇中华实用儿科...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9
  • 8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小胶质细胞活化及MRP8表达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建立体外小胶质细胞糖氧剥离活化模型,并探讨小胶质细胞活化与MRP8表达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糖氧剥离(OGD)法建立小胶质细胞活化模型,通过形态学观察、MTT法检测不同OGD时间点小胶质细胞活力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小胶质细胞MRP8相对表达量。结果小胶质细胞OGD培养5min后细胞开始活化,活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且在10min组细胞活力最大,OGD培养15min、30min、60min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MRP8在小胶质细胞中表达随着OGD时间延长先增加后降低,在10min组达高峰(P<0.05)。结论首次在体外证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表达MRP8增加,这可能是其参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的机制之一。
孔惠敏甘娜马玉平彭镜吴丽文尹飞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
Chediak-Higashi综合征诊断和加速期治疗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Chediak-Higashi综合征(CHS)的临床特征和加速期治疗方法。方法对2例CH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例患儿为女性幼儿,均有皮肤、毛发和眼色素减退,骨髓有核细胞中见巨大包涵体,且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临床诊断为CHS。2例患儿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以及血细胞2系以上降低等,诊断CHS(加速期)。经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后加速期临床症状缓解。结论色素减退,骨髓有核细胞中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的巨大包涵体是CHS的主要临床特征。CHS(加速期)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以及血细胞2系以上降低等。确诊后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可有效缓解加速期症状。
刘沉涛王铭杰黄榕曹励之吴丽文
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12例诊治分析及治疗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 探讨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FIRE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8年本院小儿神经专科收治的12例FIRES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基本信息、临床表现、脑电图、影像学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2例FIRES患儿男7例,女5例,发病年龄1岁4个月至13岁,平均(7. 0±3. 7)岁;住院治疗时间中位数52 d(外院+本院34~86 d)。12例病前均体健,抽搐前均有发热,发热至抽搐发作间隔时间1~7(3. 5±1. 7) d;起病后以癫痫持续状态和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8例入院脑电图提示癫痫持续状态,12例均存在意识障碍;急性期发作形式为局灶性发作(100%,12/12)和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41. 7%,5/12)。所有患儿急性期使用3~5种抗癫痫药物(中位数4种),均接受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起病2周内开展生酮饮食治疗患儿4例,起病至脑电图好转时间(19. 2±5. 0) d;而未及时开展生酮饮食患儿8例,起病至脑电图好转时间(29. 9±9. 6) d。结论 FIRES多见于既往正常学龄期儿童,主要表现是急性热性疾病后数天出现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发作形式以局灶性发作为主,抗癫痫药物耐药,早期开展生酮饮食能缩短急性期疾病时间。
王国丽邓小鹿彭镜王霞吴丽文张慈柳杨丽芬尹飞何芳
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耐药性癫痫
NF-κB参与脂多糖致永生化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的调控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永生化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通透性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分3组:bEnd.3细胞组、bEnd.3/vector细胞组和bEnd.3/muIκBα细胞组,后2组中分别转染空载pcD-NA3.1hygro质粒和IκBα显性负性突变体DNMu-IκBα质粒。利用报告基因法、跨内皮细胞电阻抗(TEER)法、直接荧光染色法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LPS对细胞的NF-κB活性、细胞通透性、骨架蛋白F-ac-tin分布、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5)表达以及肌球蛋白轻链(MLC)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bEnd.3组和bEnd.3/vector组细胞中,LPS作用0.5 h可引起NF-κB活化(P<0.05);3 h时细胞TEER开始下降(P<0.05),并伴随细胞F-actin重构,ZO-1表达下调;12 h时,LPS对细胞的TEER、F-actin、ZO-1和claudin-5的破坏程度均达到最高。LPS对bEnd.3组和bEnd.3/vector组细胞早期损害伴有MLC磷酸化增加。而bEnd.3/muIκBα组细胞的NF-κB活性被明显抑制;相应时点,LPS对细胞的TEER、F-actin、ZO-1和claudin-5的损害作用也被减轻。同时LPS引起细胞MLC磷酸化增加的作用被明显抑制。结论:LPS通过破坏紧密连接增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该过程受NF-κB调控。
何芳彭镜邓小鹿杨丽芬吴丽文张慈柳尹飞
关键词:脂多糖类NF-ΚB肌球蛋白轻链血管内皮细胞
PI3K-p85、Akt和S6k在MTLE模型鼠海马内的动态表达变化
目的:PI3K-p85、Akt和S6k在MTLE模型鼠海马内的动态表达变化,以期为MTLE慢性进展中神经元异常突触形成寻找原因,为MTLE的防治提供治疗思路.方法:利用匹罗卡品诱导SD鼠发作癫痫制成MTLE模型,于制模成...
甘娜尹飞孔惠敏马玉平吴丽文彭镜
关键词:内侧颞叶癫痫AKT蛋白
45例儿童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吴丽文何芳段浩林马玉平熊娟陈云尹飞
LPS预处理PMN提取液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预处理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提取液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通透性改变的影响及感染性脑水肿时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改变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提纯PMN,测定上清液谷氨酸(Glu)浓度;培养大鼠BMEC,评价BMEC通透性;检测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的表达变化。结果LPS预处理PMN 5min亚组Glu浓度最高;LPS预处理PMN提取液组BMEC的通透性增加,与其它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PS预处理PMN提取液可使BMEC的NMDAR1表达上调。结论LPS预处理可以使PMN释放高浓度Glu,同时其Glu可导致BMEC通透性增高并破坏BBB,其机制可能与BMEC上的NMDAR1的表达上调有关。
段元冬尹飞杨丽芬董丽芬彭镜吴丽文
关键词:中性白细胞毛细血管通透性
小胶质细胞活化对内侧颞叶癫痫的影响:MRP8的重要作用
目的 探讨内侧颞叶癫痫时小胶质细胞是否活化及髓样相关蛋白8(Myeloid-re-lated protein-8,MRP8)的表达变化,证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产生MRP8,并探讨其参与内侧颞叶癫痫(Mesial temp...
孔总敏甘娜彭镜吴丽文何芳尹飞
儿童变异型吉兰-巴雷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2010年11月至2018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11例儿童变异型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颅神经受累(9例)、肢体无力(9例)、共济失调(8例)、感觉异常(7例),均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脑脊液呈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6例,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改变8例。5例患者予丙种球蛋白治疗,1例予大剂量激素治疗,1例予丙种球蛋白联合大剂量激素治疗,4例对症治疗。所有患者预后良好,未遗留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变异型GBS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有颅神经受累表现、共济失调及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的患者,需高度警惕变异型GBS。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及肌电图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变异型GBS属于自限性疾病,重症患者免疫治疗可缓解病情。
黎巧王国丽何芳杨海燕吴丽文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变异型
6例儿童持续性部分性癫癎患者的病因学及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儿童持续性部分性癫癎(EPC)患者的病因学及临床特点,促进对EP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有EPC发作的儿童癫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并比较不同病因所致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和预后差异。结果 6例患儿中男1例、女5例,起病年龄在1岁7个月至9岁,2例诊断为Rasmussen脑炎(RE),1例为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CD),1例为POLG基因突变所致Alpers综合征,1例为Angelman综合征(AS),1例为结核性脑膜炎,后两例患者EPC发作分别有癫癎持续状态所致急性脑病和颅脑手术的诱因,余4例患儿EPC发作为自然病程进展。所有患者具有除EPC以外的局灶性癫癎发作,症状学包括自动症、双侧非对称性强直、偏转、复杂运动、植物神经症状等,部分伴有意识障碍。EPC持续时间为数天或数月。所有患儿头颅磁共振(MRI)均有异常发现,包括局部异常信号、皮层肿胀、弥漫或一侧脑萎缩、局部皮层增厚、层状坏死等。3例患者行头颅PET/CT扫描并发现局部高代谢或高代谢与低代谢并存。所有患儿脑电图(EEG)均有异常,异常电活动分布分别为脑区性、半球性或弥漫性,EPC发作时EEG改变部分可识别、部分不易辨认。所有患者EPC发作对于抗癫癎药物治疗均不敏感,AS患儿的EPC相对自限;FCD患儿行癫癎病灶切除术,术后发作控制,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1例诊断为RE的患儿,行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术后无发作,遗留明显功能障碍。Alpers综合征患者预后最差。结论 EPC是特殊癫癎发作类型,儿童患者的病因以免疫炎症及代谢性病因为主,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及预后取决于病因。
张牧唐珍丽吴丽文羊蠡羊蠡尹飞王晓乐陈晨
关键词:病因学儿童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