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斌
- 作品数:222 被引量:1,032H指数:16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儿童化脓性脑膜炎近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化脓性脑膜炎近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观察89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Glasgow临床结局评分标准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基本特征、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治疗等方面的异同;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或方差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联因素,再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有意义的相关联的因素为自变量,Glasgow临床结局评分为因变量,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呕吐、意识障碍/昏迷、惊厥、前囟隆起、瞳孔对光反射迟钝、肌张力异常、并发症、颅脑CT/MRI检查异常、C-反应蛋白、脑脊液糖浓度、脑脊液蛋白浓度、脑脊液乳酸浓度、脑脊液糖/血糖比值、低钙血症、使用丙种球蛋白共16项指标与儿童化脓性脑膜炎近期不良预后有关联;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小、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脑脊液乳酸升高、低脑脊液糖/血糖比值与不良预后独立相关。结论年龄小、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脑脊液乳酸升高、脑脊液糖/血糖比值降低是影响儿童化脓性脑膜炎近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尽早识别存在不良预后风险的患儿,并采取充分有效监护和更为积极的治疗措施,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预后。
- 洪琳亮洪舒婷黄欢欢吴斌
-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儿童不良预后
- 肝胆显像在小儿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价值:附17例分析
- 1993年
- 小儿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从1989年起我们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SPECF)进行^(99m)Tc-EHIDA肝胆动态显像17例,现报告如下。
- 吴斌黄妙辉吴丽瑟游开绍林好学谢志淳林军缪蔚冰郭榕
- 关键词:肝疾病胆道疾病肝胆显像
- 200例营养性贫血小儿头发铁铜锌元素的检测
- 1991年
- 头发中微量元素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体内微量元素的水平,我院对200例营养性贫血小儿进行头发铁铜锌检测,并设正常组40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一、检测对象 240例选自1989年10月至1991年1月普查南平沙溪口电站及本院贫血专科门诊就诊儿童,其中男148例,女92例;年龄6个月~14岁。检测儿童均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检及血液学检查,其中确诊为营养性贫血者200例。
- 赵子庆吴斌游开绍
- 关键词:营养性贫血锌元素血液学检查铁铜小儿贫血缺铁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生长迟缓被引量:2
- 2003年
-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 .pylori)感染是否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国外研究十分活跃。研究表明H .pylori感染儿童较未感染儿童身材矮小 ,H .pylori感染可能是婴幼儿反复腹泻、营养不良和生长停滞的关键原因 ,还可能影响青春期生长发育 ,但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对H .
- 陈晓冰林希吴斌
- 关键词:螺杆菌感染
- 益生菌对婴儿期特应性皮炎预防作用的系统评价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系统评价益生菌对婴儿期特应性皮炎的预防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17年12月,收集益生菌对婴儿期特应性皮炎预防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由2名研究员筛选文献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质量较高的20个研究,共3 701例患儿。结果显示:益生菌组特应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0.74,95%CI:0.64~0.86,P<0.01)。进一步亚组分析后发现仅产前母亲或产后婴儿口服益生菌对婴儿期特应性皮炎无预防作用(RR=0.91,95%CI:0.62~1.33,P=0.62;RR=0.91,95%CI:0.71~1.16,P=0.43),而在两者均服用益生菌的比较中发现单独服用乳酸菌类或与其他益生菌混合服用同安慰剂组比较均具有预防作用(RR=0.70,95%CI:0.52~0.94,P<0.05;RR=0.65,95%CI:0.50~0.86,P<0.01)。结论孕母及产后婴儿均补充益生菌对婴儿期特应性皮炎具有预防作用,单独服用临床常用的乳酸菌类或与其他益生菌混合服用同样具有保护作用,但由于国内外菌株、种群差异等诸多因素,其对婴儿期特应性皮炎的保护机制在国内尚需进一步研究。
- 洪琳亮刘婧吴斌
- 关键词:益生菌婴儿特应性皮炎META分析
- 健康儿童血清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测定及分析被引量:3
- 1997年
-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176例各年龄组健康儿童及25例健康成人血清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EDLS)浓度。结果新生儿血清EDLS浓度明显高于成人组及1个月以上各年龄组。1月~14岁小儿血清EDLS浓度为(215.2±34.9)ng/L,各年龄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本研究建立了各年龄组健康儿童血清EDLS浓度的正常参考值;提出进行洋地黄血药浓度测定时,要考虑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的存在。
- 吴斌汤冰赵子庆黄妙辉杨文海陈扶持游开绍
- 关键词:内源性洋地黄儿童血清
- 福州地区发现C组轮状病毒
- 1992年
- 轮状病毒(RV)是人类及许多动物类急性胃肠炎的主要致病病原。本文报道在福州地区散发急性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发现C组RV。材料与方法一、标本来源。取自1992年2月福建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急性腹泻住院病人的粪便标本,标本用Hanks’液制成20%悬液,3000rpm/min离心30min,吸上清液置—20℃冻存备用。
- 陈锦生刘书锋吴斌
- 关键词:轮状病毒急性腹泻病粪便标本动物类致病病原
- 内脏痛高敏感模型幼鼠学习记忆能力变化及海马BDNF表达改变
- 许淳吴斌
- 幼鼠内脏痛觉高敏感性模型的建立及电生理学评价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索建立幼鼠内脏痛觉高敏感性模型的适宜条件和幼鼠内脏痛觉的电生理学评价方法,探讨新生期伤害性结直肠扩张刺激(CI)对幼鼠内脏痛觉敏感性的影响。方法8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实验组在出生第8天开始予CI,1次/d,连续7d;对照组不予CI。随后2组大鼠常规饲养至6周龄时进行内脏敏感性测定。采用腹外斜肌放电法测量其结直肠在不同扩张压力下的腹外斜肌放电幅度,评估幼鼠的内脏痛觉敏感性。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随着结直肠扩张(CRD)压力的增加,2组幼鼠腹外斜肌放电波幅逐渐增加。在4、6kPa的CRD压力下,实验组幼鼠腹外斜肌放电幅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a<0.05);当CRD为2kPa低扩张压刺激和8、10kPa高扩张压刺激时,2组腹外斜肌放电波幅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2组幼鼠降结肠未见明显病理组织损伤。结论新生期进行持续的CI可造成幼鼠痛阈下降,出现慢性内脏高敏感性,同时无明显组织学改变,为研究儿童腹痛相关性功能性胃肠病的一种较理想动物模型;与行为学评价方法相比,电生理评价方法可定量检测,能较为客观的反映动物内脏痛觉的致敏效应。
- 卓玲吴斌张睿林国威陈兢芳林春
- 关键词:肌电幼鼠
- 幼鼠中枢神经系统FOS蛋白表达升高与母婴分离相关
- 2013年
- 目的探讨幼鼠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室旁核(PVN)及前皮质扣带回(ACC)内FOS蛋白表达与母婴分离(MS)的相关性。方法按析因设计,32只SD新生大鼠分成4组,每组8只。A1B1组、A1B2组均为MS组,A1B1组在6周龄时接受结直肠扩张刺激(CRD),A1B2组在6周龄时未给予CRD;A2B1组、A2B2组均未给予MS,同为对照组,A2B1组在6周龄时接受CRD,A2B2组在6周龄时未给予CRD。A1B1、A2B1组幼鼠在接受CRD刺激后2 h和A1B2、A2B2组幼鼠一起处死。之后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脑区(包括PVN和ACC)内FOS蛋白免疫阳性(FLI)细胞表达情况。结果新生期MS和幼鼠在6周龄时接受CRD刺激均可使PVN内FLI细胞数显著升高(F分别为7.033、35.212,P<0.01)。也均使ACC内FLI细胞数显著升高(F分别为22.745、15.106,P<0.01);两者对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无交互作用。结论幼鼠中枢神经系统(PVN和ACC)FOS蛋白表达升高与新生期MS明显相关。
- 林滨榕吴国媛吴斌陈素清林春
- 关键词:FOS蛋白表达幼鼠母婴分离下丘脑室旁核